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冰 《新民周刊》2020,(15):62-65
满洲里市委、市政府负责人表示,在这场输入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将严格闭环管理,做到入境人员和当地老百姓之间无接触,"确保输入病例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北部的满洲里,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  相似文献   

2.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下半场,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松劲。全国各地纷纷抢抓经济建设窗口期,转危为机、精准施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副主委、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一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政议政,为夺取双胜利献计出力。  相似文献   

3.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20,(9):82-82
壹加强海外同胞抗疫防护能力,切实保障中国公民正当合法权益。为统筹做好抗击疫情涉外工作,集中力量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近日,外交部正式成立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应急中心。  相似文献   

4.
马雪 《中国政协》2020,(3):63-63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纵观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无不体现了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提供了观察"中国为什么能"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黄栋 《德国研究》2021,36(2):72-85
团结是欧盟赖以建立的基本价值规范之一.新冠疫情在欧洲迅速扩散的初期,欧盟及其成员国未能及时协调政策、采取团结一致的措施应对疫情,导致欧盟的声誉严重受损,欧盟团结缺失成为媒体和学界谈论的热门话题.但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很快调整了应对疫情的策略,超越单纯的"外交辞令",展开了一系列"事实上的团结"行动,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旨...  相似文献   

6.
金姬 《新民周刊》2020,(15):74-77
广东和深圳,这两座一线城市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守好祖国"南大门"。众所周知,广东是出入境大省和外国人大省。而广州和深圳,因其口岸性质和外籍人士数量,在疫情防控新阶段所面临"外防输入"的压力也不同——4月16日,49岁的香港女星袁咏仪结束了在深圳南山某酒店14天的隔离.  相似文献   

7.
应琛 《新民周刊》2020,(14):58-60
绥芬河、满洲里等地出现的新情况,再次提醒人们,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阶段,防控疫情不可松懈。一组数据对比,直观地说明了黑龙江如今面临的巨大压力——根据国家卫健委网站4月13日通报,4月12日0—24时,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8例,其中9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0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7例,广东3例)。湖北无新增确诊病例,现有确诊病例244例(武汉243例)。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们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疫情暴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采取坚决措施,科学决策、科学施策,调集全国力量对湖北、武汉进行支援,各地先后采取"隔离"措施,全国两会推迟召开,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全民一条心",这充分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阿晖 《新民周刊》2020,(15):58-61
边境小城绥芬河,扛起了外防输入的战"疫"重任。保卫绥芬河,也是在保卫我们这个最先战胜疫情的国家。随着武汉正式解封,全国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中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却拉响了战"疫"警报。自4月1日以来,经绥芬河口岸入境的确诊病例连续半个月居全国之首。到记者截稿的4月21日止,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通报.  相似文献   

10.
正主编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报告总体上分析2020—2021年德国内政外交走势政治篇评述"默克尔4.0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下的危机管理/德国的反防疫措施抗议运动/德国公共卫生治理机制与措施经济篇介绍德国数字转型的进展/对欧洲绿色新政的回应/新冠肺炎疫情对德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疫情当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召,负重前行,逆水而上,奋力战斗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气概一往无前,重新唱响当年的"跟我上"精神,塑造着"向我看齐"的高大形象,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斗志,画出了抗击疫情的一道亮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这个春节不同以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牵动亿万人的健康安危。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要部署,全国各地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防控阻击疫情的战斗。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在牵挂疫情、由衷敬佩一线医护人员、严格自律做好防控的同时,也在行动,如何从自我做起,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努力?如何从周边做起,为抗击疫情注入力量?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构成二战结束以来的最大挑战,其影响已远远超过疫情本身。自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蔓延以来,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影响。疫情催生出新的工作方式;凸显教育领域信息通讯技术滞后;疫情对低收入群体冲击较大;两性关系再遇挑战;人际交往"无缘化"程度加深。新冠肺炎疫情像一面放大镜,将日本潜在的社会问题一一凸显出来,同时,疫情又像一个加速器,加快了日本社会变迁的步伐。"后新冠"时代的日本社会似乎已很难回到从前,那么,日本社会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4.
陈慈林 《新民周刊》2020,(16):31-31
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轨迹。我的朋友沈女士一家在抗击疫情中,却能从容应对,令人佩服。疫情来得很突然:沈女士在上海某外资公司工作的儿子亮亮,除夕当天刚回杭州,一家子正欢欢喜喜吃年夜饭,突然传来钟南山院士声称"新冠病毒人传人、已有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新闻。随后,浙江省进入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各小区封闭式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世界战疫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国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既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互助义举,也有"坐看水流"甚至"幸灾乐祸"的遗憾场面。聚焦于抗疫主战场中国,那里坚决的隔离措施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保护了易感人群,更以统筹全局、全国动员、突出重点的对口支援疫区机制赢得了全球抗疫的"时间窗口"。来华考察的世卫组织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留下一句话:"此刻,世界应该了解中国所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疫情防控"总体战"打响以来,大连市政协广泛动员政协委员和机关党员干部立足各自岗位,把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战"疫"一线亮身份、做表率,在危难时刻站排头、勇担当,践行新时代政协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湖北一些地方究竟还有多少未确诊病例,未来多久才能像武汉那样完成对所有疑似患者的检测,才是扑灭新冠病毒疫情的关键。"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如此指出。目前看,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容人们一丝一毫松懈。  相似文献   

18.
金姬 《新民周刊》2020,(17):14-17
从新经济到新基建,上海这个"排头兵"再次成为"先行者"。这座曾经疫情外防输入最严峻的国际大都市,如今也成为全球经济复苏中奔涌的后浪。5月的上海,似乎满血复活了——先是五五购物节,开启了全市人民"买买买"的模式,上海16个区的党员干部都当起了"李佳琦",人们才发现这些都是隐藏的宝藏主播;5月7日到9日是政策三连发——5月7日上海发布"新基建"35条,5月8日临港新片区发布金融50条。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充实社区力量。干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要支援社区工作,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上海市级机关工委"充实基层疫情防控力量,缓解基层工作压力"号召;院务委员会以"党校姓党"的政治自觉与政治责任感,坚定扛起抗疫社会责任,第一时间指导组建顶岗工作小组,组织动员学院广大党员干部教师驰援上海基层疫情防控一线。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和中美两国带来显著冲击,并在很大程度上致使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更趋深化。特朗普政府利用疫情因素进一步推动在华西方企业从中国撤出,以构建"经济繁荣网络"为抓手,以实现全球经贸体系与中国的深度剥离为目标,打造排斥中国的国际经贸阵营。疫情凸显先进技术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性,美国通过强化技术出口管制、调整国内技术研发布局、完善"敏感技术多边行动"机制、打造"同盟创新基础"等方式强化对华"技术冷战"。美方诬称中国借助疫情与其争夺"全球领导权",大力拉拢欧洲等盟友和伙伴国构建压制中国的国际统一阵线,并力图削弱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特朗普政府和美国政界人士炒作"中国病毒""中国责任"等恶意论调,对华展开"叙事之战",对中国政治体制进行攻击并将矛头日益对准中国共产党,不断激化意识形态层面的分歧和对立。美国利用疫情因素深化对华战略竞争、激化大国冲突对抗的做法受到批评,中国需着眼长远利益、保持战略定力,妥善应对疫情给中美关系带来的深刻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