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军 《法制与社会》2015,(4):105-107,127
民事保护令适用主体包括受害人、施暴人、受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经受害人同意的相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其适用客体丰富,综合人身、财产、矫正等方面.因其适用客体的广泛性,采民事保护令概念相较于人身保护令显得更为合理.民事保护令本质为权利侵害阻断机制,根源上不同于为诉讼提供保障的民事保全而蕴含着独立于其他诉讼、单独适用的正当性.民事保护令适用的程序模式应贯彻诉讼、非讼程序交融特征,把握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孙婷 《法制与社会》2014,(13):43-44
在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民事保护令制度是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法律手段。本文从考察域外民事保护令制度着手,介绍英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事保护令制度,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晓 《法学论坛》2016,(6):58-67
诉权相对于依法享有的具有直接、具体物质利益或者精神利益的实体性人权而言,是保障实体性人权实现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是一种程序性人权.在我国,民事诉权并未得到宪法、民事诉讼法等立法的明确保护,在民事诉讼中法官侵犯当事人诉权的行为应否受到法律制裁也缺乏法律规定.民事诉权立法上的缺失,导致民事诉权的司法保障情况也令人堪虞.民事诉权不仅具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也具有制约审判权进而保障当事人最大限度地接近司法正义的功用.因此,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应对诉权进行明确规定,以昭示诉权的基本人权属性;民事诉讼法则应当落实宪法的规定,通过规范诉权要件、完善主管制度、健全释明权、构建诉讼保险制度以及完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体系,对民事诉权进行周延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趋复杂且越来越难以认定的家庭暴力,笔者建议引进国外的民事保护令制度。从内容上讲,本文将对我国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与民事保护令在家庭暴力受暴妇女救助中的适用作一些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如果政府采纳专家的立法建议,在今后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中,婚内强奸、致命恐吓等都将作为罪名;受害者还可以申请“民事保护令”,违反保护令者会  相似文献   

6.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纠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常州市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构建了具有"常州模式"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批判性总结常州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础上,从立法完善、原告主体、前置程序、环境法庭、诉讼保障等关键方面,提出了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事司法程序具有多元化的目的,如保护民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解决民事纠纷和保障正当程序等。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实证评估的方法进行测量。中国司法文明指数项目的调研数据,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在及时受理起诉、符合程序公正、自愿和合法调解、有效执行裁判、提供有效诉讼救济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对调解自愿性、程序公正性的违反,是制约我国民事司法文明的两个突出因素。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显示,这两个因素明显地降低了社会对法官形象的评价;法官强制调解与法官所感受到的压力源存在关联性。民事裁判受到不正当干预的现象,降低了对民事司法程序公正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 在法典中直接规定以刑法方法保障民事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特色。这种立法例对保障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权的正常开启与运行、维护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刑法保护制度作一粗浅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一、民事诉讼中的犯罪现象作为社会范畴的犯罪,意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当然地存在着犯罪现象。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存在着犯罪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险与民事赔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与商业险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责任保险,二者具有不同的设计原理,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赔偿时,后者与前者为补充和被补充关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以保护受害人为目的,其赔偿不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事故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基础;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商业险的赔偿则以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为基础.民事赔偿制度为受害人的损失提供最终赔偿保障.  相似文献   

10.
蒋鸣敏 《法制与社会》2013,(18):153-154
民事执行权威的强化是民事执行的有力保障,保障我国的司法、刑罚等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实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现实事实剥夺民事权利的现象为例,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普通人和罪犯哪些民事权利可以剥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民事权利剥夺的程序保障和被非法剥夺时相应的司法救济程序。笔者认为:普通公民必须经司法判决才能剥夺民事权利、被判处监禁时的某些民事权利的当然剥夺、在押期间经司法裁判才能恢复被当然剥夺的各种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2.
黄进才 《法学杂志》2012,33(4):13-16
当前,我国农民工权利的保护仍存在诸多问题,各种歧视、克扣、剥夺农民工应得权益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通过法律路径保护农民工权利已变得刻不容缓,而司法救济又是其中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路径。在司法救济方面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民事诉讼机制,二是要构建健全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三是要建立完善的诉费救助制度,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农民工权利受损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与民事权利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福华  李琦 《中国法学》2002,(2):131-139
在我国的诉讼立法和实践中,处理民事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之间的适用关系时,采纳的是附带诉讼的原则,其基本的理念是公益优先。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注重私权保护的背景下,追诉犯罪与权利保护应被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刑优于民"的解纷格局因利益的变迁而受到冲击.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当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为此,有必要强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民法典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系化与系统化是民法典的内在要求。仅适用个别的局部性的民事关系的 ,或常会发生改变的 ,或处于公法与私法交叉地带的 ,或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的程序性规定 ,均应由单行法加以规定。我国民法典体系要采纳德国潘德克顿模式 ,应以法律关系的要素来构建总则 ,以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权利来展开分则。分则应为人格权、亲属法、继承法、物权、债权总则、合同法的一般规定 ;在分则关于民事权利的各编之后 ,应规定一个对各类民事权利加以保护的侵权责任编。  相似文献   

15.
杜贵波 《行政与法》2010,(8):123-126
2008年8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体现了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禁止权利的滥用,以维护社会交易秩序,进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价值趋向。此价值趋向具体表现在限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坚持诉讼时效的法定性,明确法院不得主动援引诉讼时效,放宽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扩张诉讼时效障碍的适用等制度设计上。这与当前司法背景相适应,应当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6.
民事权益受损者本应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一旦其请求行政机关介入查处违法行为或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会引发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本文采实质诉权说认为,民事权益受损者起诉权的认定应以公法请求权为基础,故需以保护规范理论为工具探寻公法规范中是否包含保护私人利益的指向,而非简单以侵权行为影响论或行政行为影响论判断受害者的行政诉讼原...  相似文献   

17.
The desire of the New Labour Government to be seen as responsive to popular concerns and moral panics over hooliganism and anti-social behaviour i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d use of legislative responses that bridge criminal and civil law. Anti-Social Behaviour Orders and Football Banning Orders are two key examples of this ‘Hybrid Law’, imposed as a response to criminal conduct, supported by criminal law sanctions, but operating under a civil law procedure providing fewer protections for defendants. These hybrid orders have the power to severely restrict the freedom of individuals who have not been found guilty of any criminal offence, and have been challenged in two important cases under Article 6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f Human Rights. The decisions of the Appeal Courts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orders is merely preventative rather than punitive, and can therefore be justifiably imposed under a civil law procedure, is controversial and indicates an unwillingness to use the powers of the Human Rights Act to challenge such legislation and protect the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of defendants.Dr Geoff Pearson is Lecturer in Law, Management School,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相似文献   

18.
基本权利既是主观权利,又是客观规范,具有第三人效力。将基本权利适用于民法,目的在于通过民法保护尚未被民法确立的基本权利。此种保护方法为"基本权利第三人间接效力说"。基本权利规范不宜直接作为民事判决依据,宜透过公序良俗、一般人格权等概括条款间接作为民事判决的说理依据。而通过民法保护并可作为民事裁判说理依据的基本权利有平等权、自由权、人格权及部分社会性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法律科学》2006,24(4):147-154
现代社会是一个尊重人的尊严、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应当反映这个时代要求。为此,我国应当以裁判请求权保护原理、程序相称原理、程序选择权保护原理、系争外利益保护原理作为修订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0.
再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松山 《法学论坛》2003,18(3):59-65
在总体上肯定公务员有权不服从上级违法命令的基础上 ,仍然有些问题需要探讨。比如 ,公务员服从上级命令的具体条件是什么 ,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以及公务员如何对待违法的抽象命令等问题 ,都需要进一步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