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振出局”法案全球化路径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廷徽 《知识产权》2010,20(2):86-91
近来为应对"数字盗版",版权产业界在维权模式上开始进行策略性调整,意图与因特网服务商(ISP)寻求合作,通过"三振出局"形式进行维权.为避免合法性受到质疑,版权产业界努力推动各国进行"三振出局"法案的相关立法工作.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等地都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立法动态.但是典型意义上的"三振出局法",直至2009年9月,才由法国国会正式采纳并通过.然而其立法过程的曲折及对法案的讨论也暴露了种种问题.鉴于此种做法引起的法律争议甚多,特别是其牵涉宪法上的权利保障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的问题,因此在我国是否迅速引入"三振出局"立法模式还应慎重.  相似文献   

2.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土政策"却构成了地方行政执法法治化进程中的最大障碍.欲消除"土政策",必须理顺体制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完善地方政策出台和实施的制度规定,加快立法步伐,并注重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以及普通民众依法抵御非法政策侵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1949到1966年,中国"十七年"文学呈现复杂的景观.特殊的政治情势和氛围,使它始终处于政治风暴的中心.苏联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译介,给它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农村题材作品、革命战争题材作品、社会主义"新悲剧"作品得失相依,很难一概而论.对于中国"十七年"文学持审视历史的批判态度是需要的,但同时必须进行设身处地的"体察",给予实事求是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4.
法律正义与法律价值之关系辨正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律正义在中外自古都是一个高度抽象、有着丰富涵义的词汇,它以一定的法律价值给予说明."正义"虽然也是法律的价值,但它是对作为正义标准的法律价值进行辩证综合后的抽象性价值.与作为法律正义标准的各个法律价值相比,"正义"是更高层次的价值.法学界通常把法律的正义价值与作为法律正义标准的各个法律价值作同位概念看待,这是一种概念使用上的逻辑错误,"公平"与"正义"并用就是如此."公平正义"虽然在概念使用上没有逻辑错误,但这容易导致唯"公平"才"正义"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创的冲突法"最大空间吸引力说"的要义是:法律选择实际上就是决定哪一个国家的民商事法律规范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最有"空间吸引力"的过程,而对"空间吸引力"大小的判断,应综合考虑以下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本身对跨国民商事关系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体现在各国民商事法律规范中"国内实体正义"和"国际实体正义"之成分对比;二是各国与跨国民商事关系在空间上的实际联系程度,这与"冲突正义"的实现密切相关。可见,"最大空间吸引力说"可以整合和接近"国际实体正义"、"国内实体正义"及"冲突正义",是一种比较周全和合理的法律选择理论。我国冲突法可通过采取"以硬性推定为主,以灵活适用为辅"的法律选择机制全面引入"最大空间吸引力原则"。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推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主力军。在提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力度方面,检察机关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执法理念,并且要以提高干警的素质为核心,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促使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7.
“502”胶液体显现潜手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探索"502"胶溶液显现手印的方法.方法以石油醚为分散剂,添加对苯二酚作为显现增强剂,配制"502"胶显现液.结果能够显现非渗透客体上油质加、减层手印、加减层混合手印及普通汗潜手印,其显现效果与"502"胶熏显法非常相似.结论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灵敏等特点,是"502"胶显现手印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4,(9):10-11
道德教育 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和法制,是制约人们行为和调整人们关系的两大社会规范.法制对人们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和外在性,是一种"他律";道德对人们的约束,具有自觉性和内在性,是一种"自律".从很大程度上说,自律胜于他律,因为对于无羞耻之心且有犯罪行为的人来说,处罚只能暂时制止他的犯罪行为,不可能使他彻底抛弃恶习,从内心上改恶从善.故古语有云:有耻方能有格,有耻方能有所不为.可见,道德对于预防人们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考证"海商法"1名词之由来,运用文献考证、分析以及合理推测与举例的研究方法,对西语2及中文"海商法"一词的起源与流变进行梳理,从而得出中西"海商法"名词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有共同的鼻祖——拉丁"Mare"一词的结论,从而进一步认同法律发展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讼制度在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使得通过听讼探究案件事实真相,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是中国古代听讼的基本方式.本文立足于中国古代刑事诉讼,追溯"五听"制度的历史沿革,以案例形式归纳"五听"制度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五听"制度作一价值评析,管窥这一制度对现代刑事诉讼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当代法制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农民工面对权益保障的缺失,公力救济又难以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时,他们就会采用"自救式"方式维权.实践证明,农民工的"自救式"维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应该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日前,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将泄露番禺“房叔”信息的责任人撤离岗位,并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客观地说,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所作的处罚决定,是针对个人信息系统管理漏洞问题。无论从程序性原则,还是法定的程序要求来看,都有其正当性。相反,把处罚与打击报复相联系,不但没有确切依据,还透露出判断的情绪化。如果以程序正义为出发点,似乎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然而,这里隐去了程序正义的默认前提,即程序的合理正当,且畅通可行。房地产档案馆工作人员通过不合法的途径与手段公布了信息,这是一种程序不正义,那么,有没有可以行走的正义通道呢?通过合法途径向纪委举报被认为是可行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要坚持以程序不正义的方式来追求正义?事实上,这才是程序之争的核心。在此之前,广州相关部门有没有收到对“房叔”的举报,外界很难知晓。可以确定的是,直到“房叔”房产信息泄露,当地内部监督所载录的相关信息为其个人申报的两处房产。后一信息确实符合程序正义,可依照这一程序,并不能探究腐败真相,程序本身变成了受到质疑的对象。在这一点上,它是公众为申请“表叔”杨达才工资公开遭拒哗然的重复。进一步来看,监督向网络的普遍转移,需要反思的是其他途径是否通畅。当下的一种倾向是,对程序正义不可辩驳的捍卫,它对应的是中国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背景。在这个意义上,维护程序正义成为向法治迈进的一个积极信号。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过分追求程序正义,可能会忽视程序正义的语境。正义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指向的是实现绝对正义的困难,以及避免在追求实体正义的途中“制造”不正义,这也是为何对程序正义的强调,多出现于对刑事审判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上。不过,一旦把作为实现正义手段的程序正义,当成正义的最高追求,其实是在终极正义问题上的本末倒置。程序正义的对立面并不是必然的恶,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承认程序正义的前提下,仍对泄露“房叔”信息的行为拍手称道、挺身维护。与其争论处罚是不是符合程序正义,不如把焦点放在怎么创造一个让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并行不悖的公平环境上。  相似文献   

13.
对“天价”葡萄案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价"葡萄案引发了数个值得思考的刑法问题,通过对这一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首先,盗窃行为的成立并不需要行为人对盗窃对象的价值有所认识.其次,在行为人无法认识盗窃对象的特殊价值时,以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可以更好地解释对行为予以刑法处罚的根据.再次,"天价"并非无价,被盗葡萄的价值仍可以确定,但该数额不能包括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凡俗与神圣:解读“明镜高悬”的司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国衙门的公堂之上普遍悬挂"明镜高悬"匾额,有着颇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在"凡俗与神圣"的文化脉络中,来解读其中蕴含的司法精神与司法理想。一方面,"明镜高悬"彰显了传统中国司法实践的核心价值,即实现"实质正义"的理想;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实现"实质正义"的基本进路,即司法官员不但要有"仁恕哀矜"的道德情感,而且要有"明察秋毫"的司法能力,以使案件真相大白,最终实现司法正义。因此,在公堂上彰显"明镜"的神性力量和象征意义,既延伸了司法官员的能力,又起到了约束司法官员的功能,更产生了威慑原被两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法官对"凶宅"案件的认识意义不同,以致在实务判决中出现了支持"凶宅"诉求与不支持"凶宅"诉求的两种相反判决方向。从方法论上去检讨发现,法教学义的论证思路虽然能实现合法性证立,但其判决结果与社会期待的正义相背;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论证思路是可取的论证进路,实现了规范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统一,但增加了法官的合理性论证负担。通过后果主义检校发现,法教义学方法在解决此类案件中不符合理性目的,从而确立了诚实信用论证路径在此类案件中的排他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与相关原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勇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9-122
"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不仅是人类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同时也是保护和开发其他诸如公海海底资源和人类文化遗产等有限资源的重要原则.它直接引导出"禁止据为己有"原则,并意味着全面非军事化和禁止一切军事活动.为了保证开发的福利在所有国家之间公平分配,应该对所有的使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国际管理制度的创设活动进行规范,而该创设活动必须以"共同利益"原则和"人类共同遗产"原则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7.
淳于闻 《河北法学》2006,24(10):3-7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从语词用法的日常语言分析入手,通过法律"游戏"中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之结合作为关键的"法律"概念纵向语境把握,以及"主权者"、"命令"、"正义"、"道德"诸概念讨论之"法律"概念横向比较,成功地将法律"概念"的理解由对于某种具有确定客观属性的法律实体的认识转向了日常语言层面的澄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日常语言分析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污染的主要受害者,世界各国的公众采取各种法律和政治手段,为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环境正义"的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接近"环境正义"的运动起源于美国,日本民众则通过一系列诉讼案件使环境问题更受政府的重视。在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接近"环境正义"的运动遭遇了一些问题,其中的体制性原因值得深思。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公众可以通过诉讼、行政处理与调解三条路径接近"环境正义"。但是,公众在接近"环境正义"的过程中也受到一些因素的羁绊,包括司法成本的高昂、行政资源的短缺等。从其他国家接近"环境正义"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接近"环境正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法院、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方能使公众接近"环境正义"的道路更加平坦。  相似文献   

19.
“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填海活动主要是在滩涂以及滩涂延伸的被海水覆盖的空间展开,会对这一空间范围的生态和人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需要变革政策来改变这一状况,生态补偿应运而生。“填海造地”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整体性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化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输血型”与“造血型”复合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是实现“环境正义”,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的有效实现要依赖于“环境正义”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深入深度。环境正义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态正义”和“社会正义”,填海造地生态补偿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南京"饿死女童案"经南京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后于日前一审宣判,被告人乐燕故意杀人罪名成立,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虽然说一审判决并非终审判决,但我们大致能够从此次判决中推测出此案件的最终走向。基于此,法律的正义已经得到初步彰显,一者,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仅仅是"家事""私事";二者,即便是生身母亲,但因其过失使得其子女被伤害乃至死亡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此事至此暂告一段落,应该说法律及时亮剑,给了公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但笔者以为法律正义并非一个判决那么简单。因为,法律正义包含了法律和正义两方面的内容,是把制度规范和更高层次的伦理规范二者的完美结合。而此次判决显然在制度和伦理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只是解决了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