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文 《半月谈》2004,(6):37-39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有哪些内容做了修改?为何要做出这样的修改?本刊特将宪法原条文与修改后条文对照如下,帮助广大读者深入学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奥地利宪法概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共和国宣告成立。1920年10月,奥地利议会通过奥地利联邦宪法,1925年和1929年,奥地利议会两次修改宪法。1934年极右势力上台后,该宪法被废除。1938年3月,法西斯德国吞并奥地利。1945年4月,奥地利临时政府宣布重建奥地利共和国,尔后宣布1920年宪法及其后两个修正案继续有效。此后,该宪法沿用至今并进行过若干次较大的修改。  相似文献   

3.
祝明 《中国减灾》2004,(4):14-16
3月14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过投票表决,以2863票赞成,10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正。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宪法修正案将原宪法第67条中的“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宪法的这一修改.为“紧急状态”的立法和实施提供了基本法依据。《紧急状态法》也已经被列入了十届全国人大的立法规划,《紧急状态法》的专家建议稿预计年内可完成起草,两三年后可望在全国人大会上获得通过。可以说,从入宪到立法,紧急状态已经被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把紧急状态写入宪法?制定《紧急状态法》的意义何在?  相似文献   

4.
杨景字 《半月谈》2004,(8):24-27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国的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20多年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连同这次,我国先后四次以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或者补充,从而使宪法更加完善,成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国情、与时俱进的宪法。  相似文献   

5.
薛凯 《半月谈》2004,(1):27-3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这将是我国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宪一中央党校教授傅思明博士在接受《半月谈》专访时指出:“我国此次修宪,是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兴衰荣辱的一个战略性问题。经过修改后的宪法将成为21世纪中国的发展指南。  相似文献   

6.
2014年8月25日,随着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初审,在中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小宪法”之称的立法法在施行14年后,迈出了首次修改的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7.
1.修改宪法为什么要采取修正案的方式?修改宪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修改,即用一个新的宪法文本代替原来的文本;另一种是修正案方式,即原宪法文本不作修改,将修改后的条文作为修正案附在原宪法文本之后。我国1975年、1978年、1982年三次修改宪法,都是对宪法的全面修改,即采用重新起草宪法的方式,用新宪法代替原宪法。1982年宪法通过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采用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修正案方式是对宪法个别条文或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的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需要对宪法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时,适宜采用修正案的方式。这样,一方面…  相似文献   

8.
何峻 《前沿》2009,(3):133-13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宪法是在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宪法观念并自觉向前推进的。思想解放为宪法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思想理论元素。思想解放引领着党在宪法理念上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宪法的修改与完善都是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领导人民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宪法发展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5,(1):117-118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被明确,保护人权、保护私有财产等写入宪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该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在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该机构拥有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受理违宪诉讼权以及裁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完善宪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制定宪法修改法、宪法监督法、宪法解释法。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1.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多数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在这次宪法修改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宪法地位的提升,即从根本法的高度把非公有制经济由原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提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实际状况,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认识的深化。 ‘本公有制经济”在我国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他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营和个体成份经济形式。我国历次宪法中都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规范,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范的变化历程清…  相似文献   

12.
李飞 《中国人大》2020,(2):17-19
2015年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8年宪法修正案对此进行宪法确认。各省(区)人大常委会的审批指导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一些地方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时对合法性标准的把握问题;二是省级人大立法与设区的市人大立法权限交叉、重复立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54年、1975年、1978年、1982年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对1982年的宪法做了三次修改补充。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对1982年宪法修正案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国人民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规定我国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肯定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将“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活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公安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公安工作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加强公安执法监督,实行依法治警是依法治国的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严格刑事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天津人大》2012,(6):41-41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由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宪法正式生效以来,美国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根据宪法,美国为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  相似文献   

15.
何贵忠 《理论月刊》2005,2(3):10-12
文章首先认为把"三个代表"载入宪法是这次修改宪海的核心内容,统摄了宪法修正案的其他内容,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三个代表"载入宪法的精神实质,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和体现;发展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三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04,(1):M004-M004
“宪法不是预测未来。”中共著名理论权威逢先知5年前在中国第三次修改现行宪法时对记者说,“修宪是对改革开放实践和成功经验的肯定,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意志。”5年后的今天,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对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再次成为必然。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年12月22日起开始讨论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已形成议案,修宪步入法定程序。然而与以前三次宪法修改明显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17.
郑峥 《人大建设》2008,(5):43-4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增加了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私有财产权宪法规范结构。从此,我国公民利用私有财产权的宪法条款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抵制诸如强制征收、征用、拆迁等不当侵害,已经成为我国宪政生活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国良 《人大建设》2004,(12):19-19
在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50周年之际,通过对《宪法》和《宪法修正案》的再次学习,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大元 《人权》2006,(1):23-26
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亮点之一是“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国家生活中的价值与功能,使人权从一般的政治原则转变为统一的法律概念和宪法原则,预示着国家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给宪法实践,尤其是宪法解释学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十八条规定 ,在宪法序言中增加“政治文明”的内容。从宪法原则与政治文明的联系看 ,政治文明的内容是宪法原则的体现 ,依法而治是政治文明的标志 ,依宪行事是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