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运用法社会学理论和法人类学理论,探讨了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现行有关农村方面的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及其实施存在问题;然后,针对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通过完善制定和修改有关农村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法律制度宣传等方法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从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总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对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形形色色的“修正”,也总是离不开这个问题.因此,在民族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中,有必要重温这一原理,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个理论在我国的具体运用,以澄清民族理论方面的某些糊涂认识,消除在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观点.在这方面本文试图略作一些探讨,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民族问题?它的含意是什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做出科学的回答,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确定民族问题理论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而且,对做好民族工作,正确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党在民族工作方面的任务,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愿与同志们共同探讨。人们通常把民族问题理解成为在民族方面发生的问题,从这一概念出发认识和解释民族问题的含义,众说纷纭。国内外有关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中,对民族问题的含义一直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一是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二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的民族互嵌研究还应关注民族间交往互动的隐形地带,即文化间性。实现交往理性、促进民族互嵌的基本原则有三:一是就不同民族而言,主体与主体互为条件的共在是各民族文化间性存在之前提;二是理解差异,尊重他者,运用文化对话及有效沟通,承认并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间性;三是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导向,确立不同民族主体间共识的基本规范,增强国家认同。基于文化间性理论,反思我国民族政策,应注重新时期文化弱势民族和新生代少数民族群众的"互主体性愿望",在深刻理解多民族文化包容性的基础上努力促成各民族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性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往往通过该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表现出来.但理解民族精神.不能仅从该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层面分析,还要把握影响其行为方式和处事风格的深层原因.概括来说,民族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把握:民族世界观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情感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民族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6.
究竟如何理解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这是民族关系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十分敏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有无统一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仅会影响民族团结和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而且会影响无产阶级的整个革命事业。三中全会之后,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有些同志开始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并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是什么性质的平等,它属于什么范畴,至今仍没有人进行研究。显然,不搞清这个问题,就难以真正理解它的实质和意义并把它摆到适当的位置。本文主要在这方面作些定性分析。另外,由于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平等概念,要想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弄清“平等”和“事实上的平等”的真实含义。因此,本文从这方面也作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并不断拓展其文化视野,加深其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本文拟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英汉语基本颜色词汇在民族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理解:从马克思主义被中国人接受的内在动力来说,中国人是从自己国家、民族的生命性延续和升华考虑而作出的选择,而不是简单地以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没有脱离中国的作风、气派,而是深深地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文化结合起来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方法论来看,当今中国人无论是认识方式、价值取向、实践风格,都基本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能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有无生命力;当代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总体上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所想超越的对象类似,中国发展的方向,总体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对斯大林的这个民族定义适用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个定义只适合于资产阶级民族,有的认为只适合于阶级社会以后的民族,有的认为这个民族定义适合于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民族共同体的广义民族。我认为,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内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最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竖向民主,是作为一种统治制度,抑或说是作为一种统治系统而存在,与横向民主相区别.竖向民主是一种过渡形式的民主,主要产生于二战以后,曾在亚洲国家的民族复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表明它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客观地评价这一阶段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理解民主发展的历程,正确地认识现代世界进程中民主的多样性具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提出确立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理论,至今已有六十余年。我国运用这一理论亦已逾三十年。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和阐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沿袭苏联理论界的观点。最近几年,随着思想解放的伟大潮流,我国理论界在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方面,提出不同见解。这犹如一股清风吹进了民族理论界,使这个理论领域同其他科学领域一样,也出现了科学争鸣的新局面。不揣冒昧,本文就确立民族间事实上平等的问题谈一管之见,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国家"概念是东西方学界流行的一个界定现代国家性质的概念。但是,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混乱和分歧。有的把民族国家界定为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有的则把它界定为主权国家。这种混乱主要是由"民族"这个概念的混乱引起的。民族概念在西方各国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两种理解,一种是政治上的(主权人民),另一种是种族-文化上的,后者在非西方国家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流行。这种混乱和分歧实际上是由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问题造成的,因而,民族和民族国家概念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局限性。其历史性说明了它存在的某种合理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一是不能正确反映和认识复杂的世界现实,二是容易给政治实践带来危害。民族国家观念及其背后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是导致多民族国家民族分裂和民族仇杀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西方一些国家民族分离运动的重要诱因。正确的出路是跳出西方"民族国家"的话语窠臼,把"民族国家"概念放到它应该放的适当位置,然后用新的概念去认识和表述不同的国家形式,并用新的国家理念去指导不同国家的现代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4.
如何在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大背景下实现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当前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供给能力总体偏低、供给不均衡和供给效率低、水平趋同等问题.文章从标准界定、范围界定、财政体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下的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民族问题、怎样正确处理社套主义民族问题”的主线,自觉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落实.在理论创新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在实践落实方面,我党围绕促进民族地区科学发展、谋求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开创了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欧洲民族在学术界是一个存在许多争议的民族,欧盟的成功,更加剧了人们对欧洲民族的研究与探讨.本文认为,不管怎样说,欧洲民族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民族.其活力的源泉就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自在的”和“自觉的”民族实体。“自在的”中华民族实体,建立在几千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上,是断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民族理论加以理解的。“自觉的”中华民族实体,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对几千年中华民族自我存在状态的一种觉醒,是对中华民族“应然”状态的一种探求。虽说不能将西方民族理论简单套用我国民族实际情况,但“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意味着从政治上而言民族是具有可塑性的,这对于我们建构中华民族的“应然”状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的“应然”状态,不是理所当然的存在,是需要加以建构和引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贯穿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谓中华民族、怎样调动全民族力量、如何建构多民族国家、怎样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懈努力。梳理和总结好中国共产党持续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传统和丰富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8.
创世神话是远古初民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和想象,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折射出不同民族所蕴涵的文化特征.意欲通过对西方基督教和中国创世神话的解读比较,从而初探出蕴藏在中西文化异同背后的部分根源,以待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之同的理解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皇权统治,北宋政府采取了许多经略措施来维护西北的边疆安全.其中北宋后期王韶等人的经济开发成效显著.他们实行屯田、营田等土地开发方式,在西北地区引入内地先进的水利技术和稻田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他们设置市易司,发展经济贸易,运用经济力量维护了西北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们的经济开发活动,促进了西北地区的族际融合和社会发展,增强了西北民族对北宋王朝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力量向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等方面渗透的朝代.  相似文献   

20.
谷燕 《学理论》2009,(25):223-224
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民族元素为国际看好。然而,当前日益更新的时尚信息往往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西方盲从,忽视中华民族文化。本文从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方法两方面,以实用为前提、应用为目的、技术为手段,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把民族文化应用于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促进对设计理念的系统理解与思考,促进学生对中国民族元素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