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对政治发展及整个社会发展状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权威、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影响,直接表现为政治认同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维护众多利益的合法利益、尽可能的缩小利益差别、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形成积极的、理性的、多层次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李淑芳 《前沿》2007,3(12):17-19
中国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转轨,这很大程度上是对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组合,这是当前中国社会发生的最显著变化。如何达到有效调控和适度满足各种利益要求,协调各层次利益关系的目的,那就是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基本精神的指导下,构建更加合理、科学和制度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以确保有利益表达、利益竞争、利益实现的有序和政治稳定的巩固与持久。  相似文献   

3.
试论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利益的分化与协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加剧,呈现出利益主体异质化、利益需求多元化、利益获取途径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和冲突公开化等特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对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引导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经济利益关系出现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和利益差距扩大化等特征。经济利益格局的变化提供了社会激励机制,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和动力,但由此所形成的利益分配不公,利益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建斌 《前沿》2007,(11):94-96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的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中国社会利益的分化与重组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并日益影响着政治、文化等诸领域,促使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影响与变化,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社会利益分化对政治的影响做简要分析,并说明我国社会利益分化对政治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利益的分化是社会体制快速转型期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经济主体和社会集团的切身利益,不仅会激发社会要素的活力,也会产生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强执政党的社会利益整合功能,对利益分化进行有效地协调,解决利益分化所产生的矛盾,才能保证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分化的特征表现,阐述了利益分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指出执政党加强利益整合功能的路径:利益整合目标的动态统一性,利益整合原则的公平性,利益整合方式的多元化,利益整合机制的制度化和利益整合功能的深入化.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的阶层分化与利益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快速推进 ,社会阶层急剧分化。这是符合世界潮流发展大趋势的进步现象 ,但也由此出现诸多新问题、新矛盾 ,需要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冷静面对和深入思考 ,善于对各阶层利益进行重新整合 ,以求化解矛盾 ,凝聚人心 ,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化对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产生了积极影响,为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提供了重要资源和重要途径.但利益分化也给执政合法性带来一些难题,比较突出的有价值认同难题、利益均衡难题和风险频发难题等.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需要加强对利益关系的整合.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即政策供给、总揽协调、价值引导和组织整合.  相似文献   

9.
政治稳定视野中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制转轨时期 ,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 ,特别是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 ,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构建系统的利益协调机制 ,以机制的有效运作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实现和保持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之间的和谐共进 ,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是现代化进程中 ,社会发展向政治体系提出的双重任务。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与政治稳定表现出许多新特点 ,要探索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温朝霞 《桂海论丛》2009,25(4):107-111
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变迁与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作为大众传媒的主体--编辑活动,客观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编辑活动与文化变迁、文化传播息息相关,它不仅是选择扬弃新旧文化观念、优化传播新文化成果的活动,而且是参与建设、整合与重构社会文化体系的活动.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变迁与编辑活动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要全面提高编辑的综合素质,正确发挥编辑活动在文化变迁中的引导作用,努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农村社会道德整合机制的分化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处在加速转型期。道德作为社会整合手段的一些功能或在弱化或在强化 ,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调节方式、道德传播方式和道德评价标准等正在不断分化 ,目前农村社会很难形成稳定具有权威性的道德规范体系 ,人们的道德行为出现多样化选择混乱 ,道德的社会整合力降低。为保证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 ,必须更新思想观念 ,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政治沟通:社会转型期政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法性是现代政治体系赖以存在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政治沟通是当代政治体系合法性资源重构的一个重要视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沟通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推进政治沟通的制度建设,拓宽沟通通道,畅通沟通信息,增加政治沟通的文化内涵,可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沟通。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转型期的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社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革,文化发展中影响政治稳定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深入研究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消除文化发展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对创设转型期稳定安宁的政治环境,保证文化发展以至整个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稳步有序,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化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观念形态(即意识形态)的文化,所讲的文化发展即社会意识形态的发…  相似文献   

15.
汪如磊 《前沿》2010,(7):151-155
传媒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相比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传媒产品具有公共特性;传媒产品受到意识形态工作规律、信息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的制约,具有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特点;传媒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要从宏观、微观及传媒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不仅在理论上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就说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也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着力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必将使两者在进一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是指发生激烈争斗的双方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却作为激烈争斗的内在持续动力而主导了整个激烈争斗的过程。近一时期发生的该类事件,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直接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基础性原因、诱发性原因、激化性原因和政治危害、防治对策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张力的增大、人们需求增长与需求满足滞后之间矛盾的激发、个人社会挫折感和社会不公现象,引发现阶段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理应采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把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轨道;拓展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公安机关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出击、综合治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党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基本特征,以合作协商为基本愿则.既体现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具有强大的社会稳定功能.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的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已经不适应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要求 ,有效的体系是国家体制与公共服务体制的统一体 ,而市场化和社会化是当前公共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发展趋势应以我国社区治安为基础 ,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功能 ,重新整合公共安全要素 ,在中国公共行政制度创新的压力下 ,构建一个政府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社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公共安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