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飞跃,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提出,树立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八荣八耻”,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最新概括。倡导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邓小平要求以加强污染治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以植树造林、提高绿化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以美观宜居、功能完善为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改革、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法制保护环境,坚持全民共享、全民动手的理念,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时期里,陈云依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的研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准确地理解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的前提条件。提高和强调党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胡锦涛指出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继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①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 10 0周年之际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总结邓小平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开…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坚持继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奉行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把握这5个坚持,就把握了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和关键,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成员的价值取向、外化为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人。毛泽东之所以能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他在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密不可分的。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根本方法,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且以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在毛泽东成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方法论价值,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作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地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到列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列宁主义,到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始终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阶段的奠基者,其富有奠基性意义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至关重要的新认识,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奠定了新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架构,形成了指导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原则,这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必须以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为立足点,必须以弄清在中国如何搞社会主义为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归根到底是一个能否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问题。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良好学风,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是在反对主观主义学风提倡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需要一大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11.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指出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精辟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具有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12.
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理论体系。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认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要正确处理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拓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强烈的爱国主义、坚定的社会进步思想和鲜明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是李大钊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因素,由此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中国化的基本立场.从时代要求出发,历史地(实践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方法.建党后,李大钊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得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90年来,我们党在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先进文化建设为路径,以塑造新人为立足点,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美关系的精辟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美关系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实践主体。这就需要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语词中国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社会的诸多方面,但各方面的地位、作用和角色并不相同。各级政府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践行者,积极倡导者和忠实维护者。而政府要承担起这种角色,则需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式,进而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多元价值取向的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发展观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做了深刻的论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提出了人的素质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素质的思想,并使之更具有当代意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分析、论证、阐述人的素质的问题时,始终坚持运用、贯彻实践的观点与方法,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在当代有更广、更深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