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的经贸合作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迎来了重要历史机遇期。经过十多年的大发展之后,这个历史机遇期还能延续吗?习近平主席2014年7月拉美之行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今后十年,中拉经贸合作将继续处于重要历史机遇期。新世纪,新局面最近十多年间,中拉经贸合作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对联合国关于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积极回应,也是为解决国内和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开出的"中国药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赋予"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抓手。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在量上有了很大改善,但在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拉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对拉美地区缩小数字鸿沟,满足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中拉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中拉在该领域政策、法规制定和对接滞后等问题。当前,中拉正在通过官民并举的路径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其中官方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中国互联网企业走进拉美发挥了引导性作用。尽管中拉"数字丝绸之路"未来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但是中国作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的倡导者,应该对此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两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将中拉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拉美正成为中国全方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板块,中拉论坛的创立又为中拉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有重点地建立以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支点。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牙买加地理位置优越,制度条件规范,经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4.
周力 《当代世界》2014,(12):6-7
<正>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远隔重洋,但双方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传说早在公元五世纪,就有中国僧人东渡墨西哥交流。中外文献还记载着明朝万历年间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拉美,促进了中拉贸易往来。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在中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关系持续稳步前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领域合作突飞猛进,成效显著,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高层交往,政治引领。中拉双方高层交往日益频繁,访华的拉美和加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25)
正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愿意加强中拉政治领域的合作,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这是因为,中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类似的挑战。"中拉时间"又一次开启。2016年11月17日到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  相似文献   

6.
岳云霞 《南风窗》2010,(5):33-35
中国未来短缺和严重短缺的19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17种以拉美的储量最为领先。随着中拉贸易经过5年爆发式增长后达到某种程度的饱和,直接投资拉美正当时。除了资源型产业,中国还可向拉美转移边际产值下降且竞争冲突明显的产业,以充分利用其内部化优势,但不要忽略拉美在基础设施、融资环境、企业税负、政府效率等方面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楼项飞 《当代世界》2014,(11):56-59
<正>2014年对于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7月15—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实现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领导人首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完善中国整体外交布局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今后中拉关系将双边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地区间制度框架协定的不断搭建,拉美与亚太地区间经济交往日益加深,亚太地区已成为拉美地区最具活力的经贸合作伙伴。在美国主导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和东盟着力倡导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自由贸易区逐步取得进展的背景下,拉美国家对亚太地区日趋多元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受到广泛关注,以重点参与、积极推进的态度开展地区间合作,其中墨西哥、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太平洋东岸拉美国家表现尤其突出。拉美次区域合作机制太平洋联盟则普遍被视为成员国融入亚太的重要平台。考虑到当前中拉合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拉美国家对待亚太经贸合作的这一立场与态度,有助于中国在推动拉美地区与亚太地区的地区间合作中发挥更为积极和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延伸到拉美后,中拉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使这一延伸取得更多早期成果,双方应在"五通"领域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为促进政策沟通,有必要多管齐下,进一步完善现有双多边对话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为推动设施联通,有必要正确判断基础设施工程的难易程度,寻求最佳合作模式,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为加快贸易畅通,应继续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更多拉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继续加大对拉美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为落实资金融通,有必要积极发展开发性金融及普惠金融,加大与美洲开发银行合作力度,努力化解风险。为实现民心相通,有必要大力推进人文交流,深化中拉双方的相互认知。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国、美国、拉美之间实际上已逐渐形成三边联动的关系,而其中两组结构性矛盾,即美中在拉美地区存量与增量的优势差异矛盾与美拉之间"门罗主义"思维与拉美联合自强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在中、美、拉三角关系中进一步得到凸显,而且也越来越会影响三者之间的动态格局。总体来看,中、美、拉三角关系的动态格局将呈现日益复杂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相似文献   

12.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学界对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中拉的相互接近导致美拉的彼此疏远。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考量,美国学界将中国进入拉美视为中国"全球崛起"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对美国主导的西半球秩序的挑战和破坏。中国经济的崛起之势与美国国力的相对衰弱进一步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猜忌和顾虑。美国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的角色定位、利益诉求以及战略影响,并从美国的角度提出了制衡和防范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顶梁柱"和"压舱石"。改革开放40年来,与欧洲国家的经贸和技术合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欧洲国家也从中国的开放政策和庞大市场中受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中国坚定支持欧盟和欧洲一体化,中欧合作更加紧密。近两年来,欧盟面临诸多内外挑战,对外来投资的防范意识和敏感性提升,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分析当前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状况、制约因素及应对之策,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向。两位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史。文章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迅速升温,现在已经成为推动中拉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过,中国在拉美的经济角色在当地存在争议。在中、美、拉三角关系方面,中国正在成为拉丁美洲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但是只是因素之一。拉美各国试图以此制衡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而不是用中国替代美国。在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方面,拉美国家不能照搬或复制中国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和静钧 《南风窗》2007,(2):77-78
自左派运动在拉美复兴以来,针对能源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左派革命的“双刃”性不仅刺伤了帝国主义的资本,也把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置于高度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之下。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的发展特点 进入21世纪,中国和拉美关系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后,迎来了一个“跨越式”发展,其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局面。正如习近平副主席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演讲中提到的,过去的十年是中拉紧密团结的十年、共同发展的十年、深化友谊的十年。  相似文献   

18.
拉美是较早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但由于奉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地区.拉美跌入"陷阱"的教训值得谨记和汲取,其应对措施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孟两国正加强发展战略对接,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由于孟加拉国政治性暴力事件频发、国家腐败严重、恐怖主义威胁、政治经济受大国博弈影响严重、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法律体系不完善且行政效率低下,中孟经贸合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风险。中国应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并做出应对措施,助推双方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诸多拉美国家中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社会民主主义出现一系列变化,不少拉美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对其传统指导思想、意识形态、理论和政策主张作出调整,一些党"去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化"和"民主社会主义化"倾向增强。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变化,既是为了适应世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了适应拉美新的政治社会生态,特别是试图摆脱拉美传统社会民主主义政策实践的困境。拉美社会民主主义的变化将对拉美地区左翼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发展、政党政治生态等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