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发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若干年的不断建设。结合全区实际,预计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区农村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切实解决农民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三农"处在基础的地位,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今年中央发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拉开了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序幕。毕节是农业大区。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全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刊编辑部从本期起开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栏目,欢迎有志于"三农"问题研究的读者积极投稿。  相似文献   

3.
毕节试验区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毕节试验区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全区土地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按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末总人口为725.12  相似文献   

4.
楼存根 《今日浙江》2007,(13):51-51
去年以来,婺城区实行新农村建设"经济顾问"制度,引导和组织条件具备且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民营企业与农村行政村结对,开展产业扶贫活动,全区委派新农村"经济顾问"83名,扶持各类项目108个.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毕节地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毕节地区的实际,下发了《关于抓好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区各县市根据自身的实际,积极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  相似文献   

6.
第一期坚持“四个第一”构建“和谐毕节”#######################沈健毕节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思考#########################李云涌毕节地区高载能工业调研报告#########################秦高潮毕节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思考#########################郭凯紧扣试验区“三大主题”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威宁自治县新农村建设的措施与对策####################李刚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金沙县农村文艺宣传队调查报告##################陈贤王荣猛从公平正义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寇咏梅袁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进毕…  相似文献   

7.
中央下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中共毕节地委组织部在学习的基础上,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三强三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性活动和毕节地区实际,经过调研论证,提出了“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和实施,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较好措施。一、围绕一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的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是理…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民族地区自发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自发移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个体或家庭特征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二是自发移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同时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宣传的过度和建设的"缺位",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自发移民集聚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解决自发移民户籍建立平等发展的基础,以及把劳动力转移和培育适宜产业作为自发移民社区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陈宗兴同志应邀出席中华海外联谊会与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海联论坛——新农村建设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作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发言。发言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奠定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提升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实力;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统筹城乡社会力量,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还特别就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支持毕节试验区20年来的建设作了介绍,在研讨会上引起共鸣。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求是》杂志2009年第23期发表了这篇署名文章,体现了执政党对参政党建言献策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烟水配套工程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和提高烤烟生产这个毕节财税经济支柱,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的有力手段,对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北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具体采取五项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图片新闻     
《前进论坛》2014,(9):F0002-F0002
<正>2014年8月11日至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领调研组赴贵州省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大方县猕猴桃产业园示范项目基地、大方县理化乡卫生院和黄泥塘镇大坝村实地调研,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同心助医工程"推进情况、农工党党员企业发展情况,以及农工党帮扶大方县打造的毕节同心农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大坝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3.
“鹤峰经验”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英 《新重庆》2006,(3):41-44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业产业化, 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难以建成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黔江-作为渝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其"三农"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4.
陈耀雄 《传承》2009,(6):164-165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深入了解新时期我省少数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我省民族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2006年2至5月,在省政协邹哲开副主席亲自带领和指导下,省政协民宗委组成调研组赴福州、宁德、泉州等地,就我省少数民族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这次调研有五个突出特点:一是立意新。在全省上下积极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际,省政协民宗委紧紧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这一独特的群体,就少数民族乡村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印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开始进入组织实施阶段。农业部31个新农村建没示范行动对口指导与服务单位已陆续派出工作组,奔赴全国35个示范村(农场)和65个联系村,组织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农业部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九大行动"之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将通过100个村的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按照"因村制宜、规划先行"的方针和"一村一品","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思路,强化"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五大支撑,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即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按照全面协调的原则,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族地区人民的意愿前提下,通过积极引导、典型示范等方式,稳步有序地推进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是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内容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文化基础和用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重大部署,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如火如荼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喜人。为配合做好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本期特刊发自治区主席陆兵2月27日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充分显示,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 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它体现出五个"新":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加快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