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以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来评价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而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评判标准。如果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的认定标准则与现存的犯罪客体体系存在矛盾和冲突,将无法实现刑法所要求的人权保障功能,会导致罪不当罚、有罪不罚情况的出现,而将刑事责任能力从犯罪主体构成要件中排除出现则有利于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2.
刑事责任能力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明  杨小兰 《河北法学》2004,22(6):137-139
我国刑事责任能力理论认为刑事责任能力不仅是犯罪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因素,从概念、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重新建构,认为刑事责任能力是刑事责任主体的构成要素,也是判断犯罪主体是否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国际刑法本身的特有属性,国际刑法中的国际犯罪只能是国家实施的国家行为,即以国家名义或者代表国家实施的,侵犯和危害全人类共同生活利益的严重危害行为,不应当是个人行为,而这正是国际刑事责任的基础。国际犯罪刑事责任从其本质上来讲只能是国家责任而不能是个人责任,其责任的承担主体只能是特定的个人,这反映了国际刑法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彭文华 《河北法学》2005,23(3):21-24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通过行为触犯刑法规范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资格。刑事责任能力内容包括犯罪能力和刑罚能 力。刑事责任能力是罪责的前提条件,先于犯罪行为存在。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不适格的,它不应该成 为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5.
犯罪主体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中的一个要件,同时也是争议较大的一个要件.本文对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学术史的考察.尤其是对围绕着犯罪主体展开的理论探讨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犯罪主体本身蕴含着的矛盾正是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内在矛盾的体现.随着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引入我国,犯罪主体将被析分为行为主体与刑事责任能力,分别在构成要件和责任中加以研究,因而犯罪主体的概念将不复存在,这就是一个犯罪主体消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主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原理、观点和方法,通过反思世界范围内关于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论战,结合自然人犯罪主体构成要件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完全法律人格、实施犯罪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并借鉴罗马法人格学说和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理论,对构成单位犯罪主体首要的核心要件的完全法律人格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任俊 《法制与社会》2010,(22):255-256
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恐怖主义获得了国际上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暴力活动方式随着人类政治生活产生而随之变化,以国家为主体的恐怖主义犯罪成为国际反恐进程中的棘手难题。由于国家是抽象主体,导致在国家恐怖主义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很多围绕国家主体的问题。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刑事责任视角出发对国家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要件进行一个重构。  相似文献   

8.
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上是"犯罪能力"还是"刑罚适应能力",还是二者兼备。刑事责任能力本质应当是"犯罪能力"与"刑罚适应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主体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后的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诸多方面分歧颇大,本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结构以及几种特殊主体的认定和处理进行探讨,认为对单位的附属机构、私营企业等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应当具体分析,不应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 ,它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又是单位犯罪研究的一个焦点和难点。目前 ,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存在着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对立观点。在肯定说中 ,其论证往往是建立在将单位成员的意志转嫁给单位自身的前提下来展开的 ,忽视了单位自身的特征。因此 ,在考虑单位的刑事责任能力时 ,不能认为是和自然人同等意义上的实施作为精神、肉体上的活动的犯罪能力。而应从单位自身所具有的议事程序、组织结构、目标及行为机制等特征中体现的单位意志出发 ,寻找其谴责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机关不应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国家机关作为犯罪主体,是一个危险的抉择。宪政排除了国家机关犯罪的可能;国家机关的运行排除了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司法实务否定了国家机关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是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的。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法人参与经济犯罪活动越来越多。为此新修订的刑法首次采用了单位犯罪这个外延宽泛的概念,造成理论与实践对单位犯罪主体的认识和理解不统一,导致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分歧。文章阐述了单位犯罪主体的基本特征,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确定以及单位犯罪中怎样认定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13.
王秀梅  张雪 《人民检察》2023,(19):11-16
新兴的人工智能犯罪正在挑战传统的刑法概念,特别是犯罪行为、犯罪意图、因果关系和刑事责任。尽管学界展开了关于人工智能刑事主体资格的激烈讨论,但我国刑法尚未赋予人工智能独立的刑事责任主体资格。虽然现阶段人工智能的行为几乎完全可以归责于人的行为,现有刑法体系可以应对弱人工智能产生的大部分危害,但是对于强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实施的新行为,刑法可能不足以应对。对此,刑法有必要作出适度改革,增设人工智能相关的罪名,确立相对严格责任制度,以有效规制涉人工智能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刑事责任能力理论通常认为影响刑事责任能力是行为人的认识和控制能力,并以年龄、精神、生理状况等来测定其有无和程度。但是从意志自由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影响责任能力的因素不止这几方面。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刑事责任能力概念中有承担刑事责任的资格之含义。  相似文献   

15.
论雇佣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雇佣犯罪案件频频见诸报端。然而对于这种极具特点的犯罪现象,其刑事责任的确定,不仅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刑法学界也存在较大的认识分歧,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对这类犯罪的正确处理。因此,正确界定雇佣犯罪的内涵,系统地研究雇佣犯罪在刑事责任确定中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宏 《法律科学》2001,(4):65-72
我国刑法的通说将“经单位集体讨论或单位负责人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作为单位犯罪的核心要件。但是 ,这种理解具有难以划清单位代表或机关成员的犯罪和单位自身犯罪之间的界限、扩大或缩小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不符合现实社会中的单位犯罪的实际情况、无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现代企业等弊端。在追究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时 ,应从追究单位自身固有的责任角度出发 ,除关注单位集体决定和单位负责人的决定之外 ,还应考虑单位的目标、业务范围、规章制度、防范措施等单位自身制度方面的情况。这样 ,才能准确地把握单位的真实意志 ,正确地认定和处理现实中所发生的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及其刑事责任问题是刑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台湾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和对此类犯罪的从宽处理规定得比较具体,在刑罚种类和刑罚制度的适用等方面有一些特殊规定,这些对大陆刑法在此方面的规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公司犯罪的刑事责任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蒋熙辉 《中国法学》2005,1(2):160-167
公司犯罪是公司作为主体实施的犯罪。公司犯罪的刑事责任表现为双层结构:一层是刑事责任要件,由刑事义务、归责能力和归责要素组成;另一层是公司的刑事责任分担,包括分担的理论解说和分担原则解释。公司的何等人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需要运用过错和职位两个规则,并结合各国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是指个人对其所实施的国际犯罪,依据国际刑法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本文从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概念、特征、法律依据、承担等方面对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进行了梳理,以助于对个人的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刑事责任能力”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来源于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 ,而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是不同的 ,移植的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与我国刑法理论不协调。以我国犯罪论体系为基础 ,从“刑事责任能力”与犯罪、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其本质上来理解 ,刑事责任能力就是刑法上的行为能力即犯罪能力。为避免认识上的混乱 ,笔者建议应将我国的“刑事责任能力”改称为刑事行为能力或犯罪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