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邻避型群体性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障碍。因此,要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度认真对待邻避型群体性事件。文章选取厦门、大连和宁波三地针对PX(二甲苯)项目所发起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为案例,总结此类事件的发生缘由与发展规律,进而为今后政府如何回应此类事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一、研究背景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即邻避运动,是指部分地方兴建的基础设施或产业项目由于可能会对周边居民产生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一系列负外部性影响,因此遭到公众通过自发组织形成的反对联盟的抗议,在社区或区域形势的裹挟下爆发的社会冲突。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敏感期,邻避运动在近几年呈易发多发之势,梳理我国近十年重大邻避事件,发现沿海地区邻避事件的次数明显多于内陆地区,说明邻避冲突更容易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孙慧敏 《群众》2013,(3):I0020-I0021
伴随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日益卷入城镇化和工业化,城乡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管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邻避冲突现象,演化出一种新型的群体性事件。邻避冲突的发生与蔓延,意味着我国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开始进入复杂性阶段。  相似文献   

4.
邻避问题伴随着中国城市转型发展在各地不断涌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发展。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地方政府在邻避问题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忽视了邻避事件中社区方、项目承建方等其他重要行为主体对邻避问题治理的影响。作为居民邻避诉求的一线处理主体,社区居委会在邻避问题治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社区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基层准行政组织"的双重角色属性要求其在邻避问题治理中,要同时应对社区居民的邻避诉求和上级政府的维稳压力,这制约着社区居委会参与邻避问题治理的效力。研究以S市地铁修建引发的Y事件为实证案例,从嵌入性视角对社区居委会在邻避问题治理中的参与行为进行解释,发现社会网络嵌入影响着居委会在邻避事件不同阶段的角色选择和参与策略。为了进一步发挥社区居委会在邻避问题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将社会网络嵌入保持在适当强度,推动社会网络嵌入由"单向度"向"双向度"转变,构建地方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在邻避问题治理机制中的"协作"关系,促进社区居委会的"自主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警务治理也必将整合政府各个部门的资源和社会相关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务治理共同体,提升警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警务治理的良好局面。①近几年时有发生的"邻避"事件②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本文以发生在××县6·22"邻避"事件的管控工作为例,谈谈对警务大数据在"邻避"事件管控中应用和对策的几点思考。一、××县6·22"邻避"事件概述××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该市2019年市政的一项重点项目,因相关职能部门前期工作开展得不够细致有效.  相似文献   

6.
戴冕 《人民论坛》2013,(11):152-153
近年来,我国大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群体性事件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学术界研究的难点.了解群体的心理是正确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前提,文章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为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此类事件,以期为更妥善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围绕邻避事件治理中政府决策注意力配置及其议题识别展开讨论。通过收集2007-2014年间的35起邻避事件,运用注意力基础观理论,对事件治理中政府注意力配置的过程机制进行分析,并引入张力概念来描述涉及的政策议题,建构了基于价值导向和过程导向的邻避治理的张力议题识别框架,为政府在邻避事件治理中的决策选择提供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和复杂。其中,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和群众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矛盾,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此类群体性事件无论其数量、规模、危害程度和处置难度,都不亚于其他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众性事件。防范和处置此类群  相似文献   

9.
贾东军 《公安研究》2011,(2):5-9,23
近年来,我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阶段性多发态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要科学分析和理性看待此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分析其发生的经济、社会、道德等方面原因,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固有的基本特性,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10.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环境类"邻避"风险给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很大隐患,而"邻避"决策中的信息公开不足、民主参与受限与法律机制尚不健全则是产生此类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化解环境类"邻避"风险,应该以公开为逻辑起点、以民主为行动指向、以平等为程序保障,通过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构建法律机制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雷建 《重庆行政》2018,(2):34-35
正环保邻避现象是指社会居民或组织因担心特殊项目建设,对自身健康、环境质量或资产价值等带来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厌恶心理和抵抗情绪。这种心理和情绪付诸于反对抗争的实际行动,即"邻避运动"。如何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置"邻避运动",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也是摆在当下党政机关特别是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邻避设施和"邻避运动"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国内和市内、区内的"邻避运动"事件屡有发生,参与范围扩大、集体对抗性增强,有的引发规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5,(6)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仍可能呈攀升的态势,"燃点"会降低,"社会泄愤"型群体事件有可能持续增长,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可能会成为"重灾区",由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可能会激增,总体呈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和烈度加剧的发展趋向。因此,深入探析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涉及社会稳定突发敏感事件与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有一定的关联,有的公共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就是涉及社会稳定突发敏感事件,但三者内涵、外延有很大的区别,涉及社会稳定突发敏感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是事发突然,此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没有任何征兆。二是事件敏感,经常牵涉到行政执法、贫富分化、贪污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晓寒  ;高树宏 《前沿》2014,(17):103-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社会民生问题,其中必然有一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没有得到及时抚慰,一旦触及底线,就容易爆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且给国家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此类事件应尽快杜绝。本文主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余万起.对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表明,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动因.因此,我们只有认识和分析群体社会心理,并有针对性的建立疏导和预警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消减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因经济犯罪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 《公安学刊》2010,(3):62-65
非法集资、非法传销、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等经济犯罪因严重侵害众多群众的利益,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加强此类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可从建立情报预警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经侦民警侦办案件能力、依靠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种力量建立预控机制等方面设计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学视阈下的群体性事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事件既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与处在既定社会规范制约下的群体行为相对而言的集群越轨行为.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对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和功能、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因失地农民利益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群体性事件的主体。文章以乌坎事件为切入点,着重从矛盾源头去追寻此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在对事件深度剖析的基础上甄别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困境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快速城镇化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新旧经济体制的更替,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成份日趋复杂化,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愈来愈多,表现形式多样,激烈程度日益加剧,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比较突出的问题。探讨群体性治安事件临战处置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公安机关妥善处置此类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