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时期我国的社会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杰 《北京观察》2008,(2):30-33
当前我国进入急剧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中较感性、经常变化从而能对现实社会做出更及时和动态反映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由这个时期特定社会状况和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一些鲜明特征。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社会心态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结构化的贫富差距和断裂化的社会分层结构导致阶层化的剥夺感、普遍的仇官仇富情结、对方化的不信任情绪在底层社会广泛蔓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心态失衡。现实社会心态失衡使得道德化政治抗争、网络舆论审判、网络侠客情结、网络恶搞越演越烈,严重扰乱了网络舆论秩序,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网络舆论安全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创新网络舆论管理体制,改进网络舆论社会管理方法,培育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是当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石学峰 《桂海论丛》2009,25(1):83-86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资源正在重新配置,社会利益正在重新调整,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结构和机制也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带来新的重大挑战.探讨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影响,认真对待它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优化社会利益关系,使我国社会平稳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淑芝 《长白学刊》2004,(5):108-10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心态各异,政治信仰事实上出现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构筑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并进行信仰教育,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6.
王金风 《传承》2014,(10):116-117
社会心态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可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我国社会心态的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心态呈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及存在的负面效应,可从预警测评系统、民生保障制度、沟通疏导机制及社会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就如何有效实现社会心态良性发展提出路径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晓虹 《人民论坛》2014,(1):154-156
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呈现积极情绪占主流、弱势心理蔓延、焦虑与浮躁心理凸显以及社会信任度降低等特点.文章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切入,透过社会心态,窥视当代青年政治认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并提出优化当代青年政治认同教育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对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布 《桂海论丛》2000,(1):49-51
文章探讨了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指出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特征,有整体性、复杂性、趋向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从为在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健康的,能顺应社会变革和历史潮流的社会心态必将对社会进步发挥出积极的影响,病态的社会心态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提出了要调整和优化社会心态,促进改革深化发展的四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小坤 《人民论坛》2022,(Z1):110-113
网络造词由于其语料创新性和内容生动感,成为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征,这些表征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的是变化中的社会现实,以及这些现实下的社会心态。网络造词景观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结构、性情、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不仅承载着与社会环境共变的观念力与情感力,而且提供了映射当下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知识,催生了特定群体的心理和情感认同,这些认同反过来又影响其所依存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峰  柯玉婷 《探索与争鸣》2022,(8):129-137+179
家国心态与社会结构互构,通过角色自然化、塑造社会群体的记忆和对事物进行分类等方式,处理个体与国家、群体与群体的关系,并作用于社会整合。家国心态源起于先秦宗法制社会,其心态秩序与宗法权力分配互为映衬。秦汉之后,家国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分类体系和认知图示成为自然化的社会价值取向,表现为忠孝互构的帝国心态秩序。近代以来的家国心态以传统的内生性形式为表,外生性的民族国家建设为里,表现为以“去家化”“以家喻国”等为内容的国家主义崇拜心态秩序。改革开放后,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对文化主体性和内生性因素的强调,成为家国心态的主基调。当下,治理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代表着心态秩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郑雯  付宇  桂勇 《人民论坛》2023,(3):25-31
围绕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认知及其变迁趋势,“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15—2020)”数据研究发现,“三距一房两挑战”代表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主要问题的基本理解。其中,“三距”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以这三者为代表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一房两挑战”即高房价是引发焦虑感的主要来源,人口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成为新的挑战。食品安全、主流价值观缺乏、环境污染及腐败问题提及比例大幅下降,相关方面的国家治理得到青年群体认可。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社会问题认知导致了差异化的社会心态取向。其中,关注城乡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方面更加积极;关注贫富差距问题的大学生群体在政策偏好维度凸显了“有国才有家”的态度取向;认为社会流动机会差距是社会主要问题的大学生群体表现出消极的社会评价和发展效能、民粹主义倾向的公平观与财富观以及对国家在道德和绩效层面的较高要求;房价问题与社会流动机会差距问题导致的社会心态后果存在一定相似性;关注老龄化与国际环境复杂化的大学生群体呈现出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的政策偏好。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胡承定 《创造》2011,(9):60-61
要引导社会健康发展,匡正失范行为,缓解、化解不良心态,需从根本上着力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滋生蔓延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在此进程中,中国的经济体制、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的一个客观结果就是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迁.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如何在一个阶层化的社会中保持社会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这一客观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加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青年大学生往往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弄潮儿",扮演着社会的先行者与精英的角色,成为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和社会基础。在对北京、武汉和广州三地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特点,探讨影响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因素,研究表明,在当代大学生的评价以及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当代大学生应多做正面评价,积极引导;重铸大学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注重心理疏导,舒缓大学生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结构处于不断分化、整合的过程。"弱势群体"现象成为转型期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因此,从理论上研究弱势群体问题,无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5.12大地震给甘肃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受灾地区居民的心理遭受严重创伤。研究灾区居民在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与社会恢复中社会心态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其消极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搞好灾区灾后社会恢复、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速,人们生活与工作的节奏普遍加快,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社会矛盾与问题,其中流行语从特定角度反映大众对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心态.从分析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把脉这个社会,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印丹榕 《人民论坛》2014,(12):161-163
青少年在青春期正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重大变化,受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双重影响。青少年时期又是道德品质和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社会心态进行调查,阐述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寻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叶国平 《前沿》2007,(7):188-191
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心态的和谐,和谐的社会心态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本文对和谐社会心态的一般内容进行了归纳,对当前的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