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端 《人民论坛》2014,(8):140-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转型。社会转型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民的社会心理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方向是好的,但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在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农民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积极引导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其构建一种平衡、和谐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2.
郑立柱 《长白学刊》2013,(2):133-138
敬神活动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在民初的华北乡村社会普遍而广泛地存在着的敬神活动,与民初华北农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给其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慰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公益活动,但敬神活动也产生着巨大的负能量,对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危害甚巨。  相似文献   

3.
任何社会态度及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之中.农村文化是农村政治稳定的政治心理基础,农村文化的变迁使农村社会的政治稳定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必须以农民的政治心理为突破口,塑造具有现代政治心理的农村政治人,以促进农村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亚文化是指与主导文化既相从属又相背离、为社会上特定群体所认同的一套独特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风格时尚等符号系统,即该群体人们所共同经历的一种集体认同形式.亚文化环境是指不同亚文化之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能促成不同亚文化群体对经历着的共同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影响并规定着相关群体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一般是指对人、事物以及观念等带有一定态度取向的群体性社会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则是青年群体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态度指向的心理状态.青年社会心态受青年亚文化范型特征所规定,同时又受制、从属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农民普遍的、狂热的拥护。但是,考察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农民的心态是复杂的,除少数的衷心拥护外,更多的是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而农民由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转变为狂热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动因,是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与不断强化的政治压力相作用的结果。农民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不利于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从根本上说,农民的这种心理源于缺乏现代公民的独立人格。当今,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首要任务是塑造现代农民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学经典著作<金翼>问世的大半个世纪以来,处于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期下中国农民和农村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嬗变.相对城市社区,一些仍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是如何摆脱贫困率先取得发展,成为"先锋农民"的呢?本文试图在<金翼>与"甲村模式"的比较解读中,探求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农民分化的多元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农民队伍,农民的分化理所当然是我国社会变迁的重大事件。要研究农民分化问题,则必须根据农民已经分化的客观现实,深入认识其特点。 1 农民分化是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变过程中必须经历的,而且任何一个国家的农民的分化都内在地包含着三种身份——产权身份(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拥有的对生产资料的权力,特别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同)、职业身份、社区身份的变换。但由于各国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帷幕徐徐展开,经历了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已逐渐步入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民主党派将以何种姿态面对未来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其结构、特征与功能的社会学阐释--社会基础、社会角色和社会价值如何重构,成为亟待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富士康事件"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备受关注的"富士康自杀事件"是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心理现状的缩影和集中反映.从心理需求方面来说,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多的精神和情感诉求,渴望融入城市、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然而,异化、碎片化生存、社会支持缺失、合法权益受损等社会因素,使这一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生存困境.要弥合这一社会创伤,政府、企业与社会应从心理、制度、文化、法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关怀,帮助他们实现由孤独的漂泊者向自立、自信的强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白云 《桂海论丛》2005,(Z1):74-75
南北战争后的30多年是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技术的革新和交通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大规模进行,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农业大规模向西扩张,农业生产日益市场化、专门化.农业卷入了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变化、技术的革新和交通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规模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加快.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大变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新的经济矛盾和利益冲突.农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工业化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资本主义垄断给农民的利益带来极大的伤害.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农民凝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进行经济政治斗争.最早掀开斗争序幕的是格兰其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11.
建国前土地改革中乡村社会农民心态态势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玲 《求索》2007,(11):223-226
自党成立以来,在农村社会发生的变化中就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在向农村社会渗透时,有效地将行政措施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使农村社会经济生活获得了新的活力。与此相关的是,传统乡村社会中曾经铁板一块的农民心态出现了差异。具体表现为:苏区土地革命时,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心理和新激发起的革命热情相互激荡,成为革命农民的主流心态。抗日战争初期,对根据地新政权和新帝J度的不信任主导着大部分农民的行为,使得在现实斗争中表现得胆小怕事、顾虑重重。之后,随着党政权力实践与农业生产之间联系的建立,以及党采取的在乡村社会中大量扶植劳动英雄与生产积极分子的政策性措施,使广大民众的心态呈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势。以上心态态势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此外,平均主义心理也很普遍。后者对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主权是指国家内部的最高权和外部的独立权.作为一定历史环境的产物,主权是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基本单位得以存在的根本属性.当前主权受到全球化的巨大影响,在其影响下,主权向限制和扩展两个方向发生着权力的流变,但这两种权力的流变是以国家利益为指导的.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会的出现对于现实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影响巨大,需要加强对虚拟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研究。"虚拟人"不是虚拟社会研究的起点,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是虚拟社会的基本社会构成,包含着虚拟社会主要矛盾的萌芽,是虚拟社会中人的发展基础,其影响着虚拟社会的发展方向。坚持虚拟社会的逻辑起点是虚拟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过程在各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同特点。比较而言,农民市民化过程的相同点是都伴随着对农民的某种超经济强制,不同点是实现形式、有序性、代价等方面的差异。西方农民市民化曾经历过剥夺农民和剧烈的社会动荡阶段;中国的农民市民化结合自己的国情,发挥后发优势,具有强制积累和有序推进的特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农民市民化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张丽  何玉杰 《人民论坛》2014,(1):183-185
农业合作化时期阶级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农民思想中的植入与形成是农民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表现.土地资源的获得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实现了农民利益诉求,大规模的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塑造了农民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心理,实现乡村社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聚合.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表现。它往往在一定范围和领域获得广泛的认同,对社会生活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大潮中,社会的激烈变动导致了社会思潮异常活跃。认真研究当前在我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辨别其政治方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理论、政治诉求、传播渠道、社会影响及其特点,对于提高我们的政治敏锐力和政治鉴别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贺仲明 《人民论坛》2022,(6):112-116
以现代性为方向,百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乡土文学影响和参与了这一变迁,主要方式之一是从文化和政治层面批判和启迪乡村,引导其进行现代思想和政治的变革,并引起人们对乡村的关注;方式之二是直接介入乡村现实变革中,通过农民的阅读接受为现实乡村运动鼓动和宣传。这些方式之间存在着姿态、立场、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在影响效果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前,乡村社会和乡土文学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只有对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让乡村社会更健康、更稳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我国农民群体逐渐分化,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出了水平多层次、缴费灵活性和制度衔接性的新要求。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以发达地区为试点形成的模式,这种单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民群体分化的现实,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着巨大压力。构建一个既有统一制度框架,又能适应农民群体分化特征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窦靓  花亚纯 《前沿》2012,(20):94-95
生育对于中国农民而言,是人生中一件尤为重要的事.在对江苏省苏北两个典型村的调研中发现,在村中强烈的“生儿子”的社会舆论影响下,农民的生育观念与生育行为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农民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对于生男偏重的生育行为有着决定性影响,而生男偏重的生育行为强化了农民生育观念的基本形态.因此,通过对村民进行访谈,深入探讨农民的生育心态与行为特征,对于理解农民生育观念背后的文化社会心理,揭示现今农民生育行为背后的伦理道德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们,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学习、生活得如何,一直是家庭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上大学是莘莘学子第一次走出家门,开始的独立生活.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孩子们,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面对众多的"诱惑",能否把握自己、坚定人生的方向、顺利地度过大学阶段的生活,对每个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考验.文章着重对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希望能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