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事关系是我国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核心关系。文章对北京、上海、无锡等地政事关系改革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梳理,对其改革模式与思路展开了总结与思考,同时对我国政事关系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和所引发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推进我国政事关系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事分开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德刚  张玉强 《前沿》2003,(12):83-88
政事分开是我国正在进行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其对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公共事业自身发展以及制度反腐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施政事分开 ,应当遵循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公共利益取向、精简统一效能、务实求真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实施原则。同时 ,正确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并进、政府宏观领导与发挥事业单位积极主动性并行、公共利益取向与办事效率并重、发挥传统体制优势与推进体制创新并举等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政事关系的理论阐释和现实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事关系是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核心关系,政事分开是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993年李鹏总理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的原则进行改革”。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要求“要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于这样一个涉及改革基本原则的核心关系,我们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阐明:政事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政事关系目前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治理政事关系并进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发展?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实施政事分开,应当遵循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公共利益取向、精简统一效能、务实求真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具体操作原则。同时,正确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并进、政府宏观领导与发挥事业单位积极主动性并行、公共利益取向与办事效率并重、发挥传统体制优势与推进体制创新并举等几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林刚 《求索》2013,(3):126-128
政事诗是集中反映朝廷统治、政治制度,评论国家时局,表现文人关怀民生、社稷的诗歌。有关政事的文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献,经由各朝代的发展,同时在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儒家诗论教化下,诗人将诗文创作作为表达个人政治关怀、揭露社会政治现实的有力武器。从最初的歌功颂德到怨刺、讽喻,再到诗文干政,政事诗伴随王朝兴废一直存在并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占比重比较大的一类。政事诗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张志刚  于艳敏 《前沿》2004,(2):79-82
政事分开缘起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改革。它有益于凸显公共事业组织的服务职能。然而 ,我国的政事分开并非易事 ,面临着政府职能转换、实行公共服务社会化、扩大公共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当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入手 ,规范政府的行为 ,重塑事业单位的形象 ,借鉴外国的经验 ,创建崭新的服务文明。  相似文献   

7.
李小卉  李建华 《前进》2004,(11):45-46
市容环卫服务作为公益事业,一直由政府包揽,其专业队伍多为国有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管干一体,与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不相适应,影响了环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对市容环卫服务作业进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开放环卫服务作业市场,建立市场运行机制,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实现管干分离,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孙安民 《中国民政》2006,(12):24-24
近几年,北京市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继在市民政局和四个区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我们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湖北宣传》2006,(9):11-12
2004年10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省长期局社合一、政事不分的旧出版管理体制的结束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新体制的开始。近两年来,围绕适应新体制、新机制和新的工作格局,我们在大胆探索、积极转变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监管、促进新闻出版繁荣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我省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在1995年和1998年的两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省省直机关本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陆续成立了一批机关服务中心,将机关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机关一般不再设置专门的后勤行政管理处室,后勤行政管理职能由有关处室承担,主要职责是监管机关行政经费,监管机关国有资产,与机关服务中心签订并履行服务合同;而一般事务性、服务性后勤保障任务则交由机关服务中心或其他后勤服务实体承担。机关服务中心为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机关服务中心的成立,对于保障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的要求。这是继国企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之后我国提出的又一项社会组织改革。事业单位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一直是作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而存在的,它主要承担着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功能,在组织形式、人事管理、工作方式等方面仿效政府机关,行政化、官僚化倾向严重,又因为缺乏竞争导致效率低下,必须进行改革。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次事业单位改革以政事分开为基础,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精简高效、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人事》2007,(3):34-35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是2000年12月在省新闻出版局与省出版总社政事分开、局社分设时组建的,当时集团所属的出版、发行、印刷、物资等单位既有国有企业,也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还有学校等事业单位。集团组建六年来,坚持以改革促出版事业发展,特别是从2003年下半年起,根据中央、省委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全面展开了“事转企”改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支出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辉 《编制管理研究》2000,(2):24-26,32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依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而这几个分开的一大重要标志是,政府公共支出是否从相关领域中退出,或者支出的形式是否作出合理的变革等。政府职能转变向纵深推进,离不开政府公共支出改革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换届以来,东营市人大常委会把机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当人大工作排头兵”为主线,以服务“三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参与政务、搞好服务、管理事务的作用,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关于政事分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行政改革经验的考察,探讨“行政”与“事业”之间为什么必须分开、怎样分开、尤其是两者分开之后应当建立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关系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们局机构改革后的四年,可以说是政事分开较彻底,经济发展较快,职工得到实惠较多,改革力度较大的四年,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刻变革中,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进服务社会化,发展第三产业取得明显成绩的四年。首先,迈出了政事分开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7.
王成东  刘刚 《前沿》2011,(22):121-123
改善事业单位的绩效,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有些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中国需要进行全面的、协调的事业单位改革。分类改革是全面实施事业单位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企业化,则是分类改革遇到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计划生育与人口管理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以下简称省计生委中心 ) ,是 2 0 0 0年机构改革中批准并于2 0 0 1年正式挂牌成立的机关后勤服务机构。几年来 ,在委党组的领导和支持下 ,他们以国办发 [1998]14 7号文件为依据 ,以改革的精神致力于后勤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在政事分开、明晰职责的基础上 ,实行小机构、大服务 ,规范了内外关系 ,改革了体制机制 ,提高了工作效率 ,增强了保障能力 ,走出了一条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的新路子。一、机构设置精干高效 ,政事分开 ,职责明确省计生委在机关服务中心机构设置中 ,改变了以往“面面俱…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事》2000,(2):26-27
咸阳市在组织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坚持大胆改革,把登记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止去年10月底,全市事业单位登记工作已全面结束。通过依法登记,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实现了政事分开,促进了职能转变,强化了基层服务意识,减轻了财政负担。市县乡三级撤销事业单位114个;合并事业单位701个;转为企业的28个;  相似文献   

20.
杨沛龙 《桂海论丛》2010,26(6):105-109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承担了以前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成为政府职能的替代性力量。这有利于建立一个职能优化、效率突出的政府。但是由于政府下属或主管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关系,使政府将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交给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完成,政府还可以通过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行使应该转变和精简的职能,使政府本该转变和精简的职能实质上仍然保留在政府手中,导致政府职能转变的停滞和失败。因此,事业单位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应该统筹协调,同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