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在历史和社会现实上有众多相似和不同,决定了该时期中苏青年政治信仰的两大相同点和四大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清得失并从中汲取一些促进青年政治信仰良性发展的经验,即社会管理者应坚持不断更新执政理念,解决结构性社会矛盾,青年教育结合社会实践,注重青年政治信仰状况。  相似文献   

2.
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流信仰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影响着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确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精英群体,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总体上来说,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少数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信仰方面出现了困惑、迷失等现象,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恩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信仰是对个体生存境遇与社会发展前途及其关系的自我超越活动与终极关切状态,是一种对不确定之于确定、无限之于有限的整体性把握和确证。就当代中国而言,信仰的四大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在政治信仰重建,特别是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方面,要综合把握青年人生追求的实现维度、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维度、全球化时代的空间维度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4.
姜淑芝 《长白学刊》2004,(5):108-109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人们的心态各异,政治信仰事实上出现了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构筑我国公民的政治信仰并进行信仰教育,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1999年我国开始反对法轮功邪教组织之后,我国理论界对政治信仰的研究逐步兴起。理论界对于政治信仰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政治信仰的概念,研究路径,形成和功能等几个方面。对于现实的研究主要有关于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仰的研究,关于党员干部群体的研究,关于社会政治信仰危机的研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政治信仰危机在苏联剧变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其中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领导集团的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直接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秋艳  ;范明英 《前沿》2014,(23):31-34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期的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主要表现在"入脑"而不"入心"、强知识而弱行动、盲目质疑而非理性接受、需求多样而供给单一的四个问题。在这种情势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其政治信仰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个体心理等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从时代情境、社会环境、文化意境和理性心境这四个维度出发,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8.
增强青年政治认同,坚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梦的信心。只有做到这"四信",才能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用历史眼光启示青年,在伟大目标感召下用光明未来激励青年,使青年一代自觉增强政治认同、坚定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政治系统及其所处的开放型社会环境和转型社会结构导致人们政治社会化的内容、结构和方式的深刻变化。由于市场经济利益机制的驱动,人们的政治意识、政治态度、政治取向处于变动状态。如当前人们只顾物质利益,对政治不感兴趣,出现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政治参与积极性较低,政治信仰、政治认同出现危机。这种状况甚至波及社会的政治精英阶层。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心理状况在  相似文献   

10.
李伟 《人民论坛》2012,(24):42-43
"政治冷漠症"剖析不断地研究和把握社会成员的政治观,是制定政策、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认真审视目前实际情况,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观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政治参与度不高,政治信仰缺失,甚至出现"政治冷漠症"。深入剖析当前中国青年政治热情现状,会带给我们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形式对辽宁省在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时期辽宁省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新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魏寒冰 《前沿》2013,(2):40-4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高校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重要基地,必须运用高校一切资源,从理论上人手,结合现阶段的实际,做好思想上的教育,信仰上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变动,既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在一定范围内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并对现存政治生态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信仰的危机。如何在一个处于重大转型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有效实现政治信仰的整合和重建,无论对现实政治还是其未来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为此,需要从政治信仰的发展方向、研究范围、传播载体、实现路径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汤元军 《传承》2014,(10):93-95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变化及各种矛盾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产生强烈的冲击,并对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产生影响。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国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培育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在教育上要做到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教育,重视时事政治和重大社会事件教育,着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想信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观念充满信任感的精神状态的表现。理想信念的坚定来源于对政治的清醒认识和理论的完善成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将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政治信仰,将社会主义蓬勃发展当作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达到独立,这是青年发展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文学艺术中,它通常象征性地指“离开”家庭的时刻。独立更多地意味着在家庭内自由地处理日常事务,凭感情自由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自主决定上学念书、政治信仰、未来职业等等。在推动个人朝着成熟状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相互作用的力量。身体和智力的发育成熟促使青年走向更大的自主。除了这两个因素以外,无疑还有个人自身的心理力量因素,以及有着同样目标的环境中的社会力量因素。青年走向成熟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独立是一个向往的目标,然而也时常伴随着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发展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青年发展的道路取决于青年的社会目标与个人理想、抱负的选择与结合.现代社会中的青年问题和青年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与青年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研究青年的发展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一.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青年的命运是同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对于青年和社会来说都是重要的.由于社会有自己符合规律的发展目标,每个青年又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就使得青年发展的社会目标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群体政治信仰“边缘化”问题的调研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昀之  胡涵锦 《前沿》2010,(4):88-90
通过对大学生群体采取发放调查问卷、课堂调研等方式所得出的有效数据,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模糊,对政治信仰的认识、态度与国家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反向运动或摇摆不定的现象,即政治信仰"边缘化"问题。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的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廷宪  查晓丽 《前沿》2011,(15):33-35
公务员政治素质是公务员的最基本素质。通过对青年公务员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政治理想与政治信仰、政治水平与政治意识的调查分析,针对其政治理论学习应付;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模糊;权力观、财富观及责任意识的“走偏”等青年公务员政治素质现实状况,提出在高校应加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公务员招聘对政治素质应该有硬性指标;公务员的考核也要对其政治素质进行考核。即通过实施全面教育、运用全方位方法和构建全新机制来寻求青年公务员政治素质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具有全局性的青年政策问题和青年工作问题是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中部地区城市青年与社会之间的基本矛盾规定了现阶段中部地区城市青年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中部地区城市党委、政府和共青团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制定和执行综合性的城市青年政策,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城市社会对青年的吸纳和整合能力,满足青年自主发展的新要求,调控青年对社会的疏离倾向,促进城市青年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