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奇 《人民论坛》2014,(8):191-193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他十分注重党的组织纪律性,是反对特权的忠诚卫士。叶剑英认为,反对特权必须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遵守政治道德、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反四风"行动,他的这些主张对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工作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不仅损害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剖析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存在和发生的内在机理,加强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可为深入研究特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滥用权力、公权私用等特权现象滋生腐败,影响发展环境,既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又腐蚀社会良好风气,既滋生腐败现象,还破坏社会公平正义. 一、找准症结,深刻认识特权现象存在原因危害 当前,发生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的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大体说来,其主要表现为"四优":一是心理特权优势.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故居     
今年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叶剑英诞辰110周年,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驱车前往广东省梅州市瞻仰叶剑英元帅故居。叶剑英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由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  相似文献   

6.
吴柯 《前沿》2013,(21):22-24
特权与阶级、国家和权力相伴而生,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现阶段特权思想和作风的存在,既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根源,又有经济社会急剧转型带来的现实原因。反对特权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必须以上率下、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实际成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民主与科学》2013,(5):62-64
叶剑英同志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一篇重要的法制建设文献。叶剑英在讲话中告诫人们,要记住"文化大革命"践踏法制的血的教训。他告诫人们:"我们以后一定要动员全党全军全民的力量,来对任何个人特权进行毫不留情的斗争!"他掷地有声地说:"人大常委会如果不能尽快担负起制定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责任,那人大常委会就是有名无实,有职无权,尸位素餐,那我这个人大常委委员长就没有当好,我就愧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他质问,一些同志怕什么?怕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怕丢乌纱帽?那他们为什么不怕中国贫穷落后,不怕中国人民不答应这样的现状?他呼唤,我们要破除封建主义所造成的种种迷信,从禁锢中把我们的思想解放出来。35年后重读,仍然发人深醒。  相似文献   

8.
刘益飞在《学习时报》2010年4月5日撰文指出,在领导干部中强化反对特权的教育,对于当前的党内生活实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现在在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特权意识、特权行为滋生蔓延,不仅堂而皇之地谋特权搞特权,而且为此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证人免证特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人免证特权制度是证人履行作证义务的一个例外 ,一般体现于亲属特权、职业特权、公务特权和反对被迫自证其罪而享有的免证特权。我国在立法上应确立律师与被告人和直系亲属间的免证特权 ,对于因涉及国家机密而享有免证特权的人员范围不宜过宽 ,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和公共安全时应禁止刑事免证特权。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在党的许多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元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1927年7月,叶剑英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剑英获取张国焘密电,及时报信,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脱离险境。毛泽东称赞他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乃北宋重臣,太宗称他“大事不糊涂”。叶剑英后来在粉碎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中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四人帮”被粉碎后,中国面临拨乱反正的任务。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中在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上提出要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将对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呢?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对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做出了新的科学的回答,形成了他新时期的用人观。总结和分析邓小平同志的用人观,将…  相似文献   

12.
群众路线在党的各项事业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党执政兴国的优势所在。但随着国情的变化,一些干部受利益诱惑开始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必然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由于群众路线具有反特权的功能,因此可以从群众路线视角探索反特权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反对唯实践主义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主要任务。在当前,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必须彻底克服唯实践主义倾向,即坚决反对只承认实践检验理论,忽视或否认理论检验实践。反对对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简单片面的理解;反对把理论创新简单化、庸俗化;反对把理论联系实际简单化、庸俗化;反对从当前的实践需要出发,解释经典作家过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共咸宁地委讲师团潘鸿敏、宋旭余来稿指出,党风建设的集中点应是反对以权谋私。以权谋私在本质上是一种超经济剥削,是一种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亦是封建特权意识的物化。它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完全背离的。共产党从执政的那一天起,就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群众给予的,没有人民群众,权力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许多共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利益。与此相反,党内确有一些人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尽管这种人不超过党员总数的1%,但是他们给党造成了不良影响,危害了国家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怎样反对以权谋私呢?治本才能治标,截源才能断流。否则,只能头痛医头,  相似文献   

15.
<正>1948年冬天,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著名的平津战役。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叶剑英领受了接管北平的重任,他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北平市市长。1949年2月2日,北平和平解放,叶剑英同平津前线司令部及华北局、北平市其他领导人一起进驻北平。能否搞好自身建设,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将直接影响到新生人民政权的威望。叶剑英在领导市政建设中,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正人先正己,作为一市之长,他自己则率先垂范,克己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共中央和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反对官僚主义列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防止和反对官僚主义,是我们党作风建设一贯重视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上世纪40年代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07,(4):18-20
叶剑英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国军事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以及国际友人的爱戴和崇敬。叶剑英同志与黄埔军校有一段难忘的历史情缘。2007年4月28日,是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值此之际,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的发展,以清党和改善党员质量为主线、以反对官僚主义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为根本目的,在党建实践中注重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的纯洁性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保持党的纯洁性思想,为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纯洁性建设全局,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引领党的思想纯洁建设,以加强党的队伍纯洁建设保持党的组织纯洁,以创先争优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党的作风纯洁建设,以反腐倡廉引领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列宁同志高度重视反对苏维埃政权内产生的官僚主义。他对官僚主义深恶痛绝,进行了坚决彻底的不懈斗争。他见微知著,以非凡的洞察力,透过官僚主义者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方面的表现,深刻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提出并采取了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学习列宁对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论述,对于我们当前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对于我们按照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加强铁路企业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关论述,我们从中得到以下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讲话》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