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前,信息产业融合型的增长模式正在快速改变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产业融合正在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了新兴业务的活跃爆发,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应当以此为契机,培育新一代产业增长极,以产业融合有力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据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同构原理,物品产业按其生态经济功能可分为资源产业、制造产业和还原产业。由于产业系统与生态环境大系统的依存关系被长期忽视,物质财富增长是经济活动的唯一核心,我国还原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确立还原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大力补充产业链的缺失环节,并从整体上勾勒出一条我国产业结构系统生态化转型的技术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作为重化工业密集区——武汉城市圈,应为探寻一条增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技术路径而先行先试,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还原产业及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3.
发展康养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贵州已经完全进入老龄社会,但康养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康养产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开发研究深度不足,康养产业政策法规不健全,专业人才供应不足,相关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促进贵州康养产业健康融合发展的四点建议:依托资源优势,推进康养与各种业态相融合;促进城乡间康养资源充分利用;强化康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技术支撑;注重技术、品牌与政策领域创新。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是全球范围内推动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制高点。与此同时,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亦日益凸显,已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挑战的对策主要有:加强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加强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加大对网络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与加强公众信息安全教育等。  相似文献   

5.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广泛共识。本文在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待更好的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发展是根本,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产业融合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是三层次产业融合促进的交叉乘数发展。通过研究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规划农村产业融合方向,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技能,加强现代农业配套改革等措施,共同推进农村的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和演进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把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并把它看作是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上述理论概括和认识并没有真实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实际。与大的行业数据显示的情况不同,在更微观的产业和产品层次上,京津冀地区各主要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既存在专业化分工又存在竞争的格局,其优势产业面临的竞争更多地不是来自区域内部,而是来自区域之外。而动态地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演进表现为以重化工化为特征的不断加深的专业化趋势。这一演进趋势是南方新兴工业城市上游最终消费品产业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竞争与带动双重作用的结果。从京津冀地区产业演进和发展的实际经验看,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解决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问题才是实现该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航空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我国航空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主要集中在航空科技、航空设计制造、航空运输等领域,而且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航空高端业态缺失、政策和制度制约、人才短缺等问题。大力发展航空文化产业,必须注重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良好外部环境的打造,以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促进产业链延伸,增加航空产品的文化含量,丰富文化产业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国家和贵州省确定的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结合贵阳的资源优势、基础条件和现实状况,研究了贵阳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并从产业园区建设、法规配套扶持、科技创新体制建设、产品市场培育、人才储备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贵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方向调整,需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创新周期、创新优势、市场开拓、创新联盟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准确把握两者的异同,在关键环节上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点起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贵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及政策环境,提出我市应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健康产业,并针对我市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宁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面临着政策支持、资源丰富、融合基础较好、消费需求旺盛等机遇,但是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低、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够等困难和不足,在结合南宁市实情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山水生态景观、山地地貌、水域资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等路径来促进南宁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且给出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保障资金投入、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入手,深入剖析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动力、技术创新、发展主体和发展策略等方面,提出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路径,以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稳健发展,抢占未来全球产业和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科技部明确提出,高新区应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济南市高新区经过20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发展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教育和人才资源集聚等方面已形成明显优势,但在技术控制力、研发转换速度、研发投入强度等方面也有明显不足.对济南市高新区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的载体功能进行研究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既有利于济南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利于济南市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智慧社会的概念,是对未来中国社会建设的愿景和展望。探讨智慧社会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智慧化、智能化,打造安全、高效、智能的底层基础,构建完善的智慧标准体系,实现创新智慧社会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发展为龙江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面对文旅市场竞争主体较弱,产品单一,缺乏数字化宣传意识,开发层次较低,数字化建设亟待提高,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行业整合度低,数字化思维意识有待提升等问题,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一要优化文旅产业资源布局,打破传统运营协作模式,整合跨行业部门资源,构建智能化文旅产业服务管理平台新模式;二要建设高质量数字化文旅产业人才队伍,主动迎合消费者市场需求变化,联合打造文旅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建共赢新模式;三要依托数字技术,丰富数字化文旅产品供给,加快数字化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开发线上线下多元融合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是指专门为所属社会的成人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成人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对人的生命周期而言,成人阶段的时间跨度最长,是人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最重要时期。成人教育对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挖掘人们的潜能,开发和培养人们的思维、创新、交流、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有益,并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是成人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是成人教育中的核心部分。从教育对象看,成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既是学习…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走出后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金融支持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根据目前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概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构成及实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动漫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一线城市如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均已建立起较大规模的产业园区,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聚集的优势业已初步显现出来。投入大、风险大、审批手续繁琐、人才紧缺等是目前动漫产业发展的"瓶颈"。应采取加快人才培养、加大对动漫产业支持力度等措施,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区域战略性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个区域合理的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既可以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又可以确保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安全和政局稳定。没有合理的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就没有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也就没有全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