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群星 《新东方》2007,(4):60-61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具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以其悲壮恢宏的“约克纳帕塌法”世系小说向人们展现了处在新旧更替时期美国南方社会沉重的历史画卷,深刻而全面的探索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正>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美国经历了一个所谓的"镀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的工业产值迅速赶超英法德等欧洲强国,与此同时社会财富急剧积累。但这个时代恰恰也是美国历史上政治最腐败的时期,政党分赃、官商勾结、以权谋私的现象滋生蔓延,最终激起社会强烈的改革要求。"贪污与无法无天的风气,乃是美国风气"1905年,有一名法国人绘制了一幅美国"腐败地图",对美国45个州的政治状况进行了区分,结果只有  相似文献   

3.
张鲁宁  韩启群 《前沿》2011,(20):185-187
本文主要借用雷蒙德.威廉姆斯的空间文化批评理论,尤其是"情感结构"和"边界空间"等概念解读福克纳后期重要作品《村子》,透视小说中折射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南方社会转型期的特定文化形态。《村子》里关于老法国人湾的地理想象不但勾勒了一个处于变迁过程中物质的、地理的"边界空间",同时也呈现了新旧冲突融合过程中充满价值矛盾的精神生活的文化空间,这种富有张力的文化空间形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4.
廪君是巴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南方民族史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判断廪君所处的时代,对于我们了解巴人的起源、迁徙及社会发展形态等情况,搞清先秦时期南方民族史上的有关问题,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不少学者把廪君说成是“传说时代”的人物。“廪君传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巴人经历  相似文献   

5.
美国历史上的“黑幕揭发者”华东师大教授余志森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数10年,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变动最烈的阶段,也是腐败、丑闻层出不穷的时期。这是因为20世纪初,以8大财团为主的金融资本不仅支配了美国的经济。而且操纵政府,干预政务;它的触角伸向...  相似文献   

6.
孔子与齐鲁     
王志民 《春秋》2010,(1):31-36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群星璀璨、伟人辈出的时代,是区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文化经典光照千秋的时代。基于此,又有人称这个时期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帝国主义论":内容、原因和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帝国主义论”是21世纪美国称霸世界的理论范式。美国“新帝国主义论”的兴起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历史“合力”的结果,其与列宁时期的“殖民帝国主义”在生产关系的本质上仍是一致的,是帝国主义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8.
李懋君 《人民论坛》2012,(23):248-249
人类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共通之处。一个世纪前进步主义改革时期的美国与当今中国一样,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都面临着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难题。回望历史,总结美国进步主义改革的经验对今日中国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年中国"这个20世纪初爱国民主知识分子的强国之梦,在民族危机日重的中国,成为重塑中国形象的时代命题,独步于五四新文化时期。其核心人物王光祈,主张从改造国民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入手,以科学的精神和积极的社会活动来创造一个理想的"少年中国",实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其包含的重塑国民文化素质的社会改造方案,对研究五四时期以王光祈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近现代中国社会思想文化转型中的历史价值,探讨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清教主义的价值体系在不同时期的演变,考察其对不同时期美国文学的影响以及形成于17世纪的清教徒文学传统在美国文学的延续与发展。笔者认为,清教主义与其它宗教相比,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体系,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不同时代特征,以清教主义作为参照系,可以说17世纪美国文学是“信仰时代的文学”,18世纪美国文学是“世俗时代的文学”,19世纪美国文学则可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文学”。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是美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加速变化的时期,国家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以霍拉斯·曼为代表的学校教育改革者,于19世纪30—60年代在东北部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学校改革运动——公共学校运动。公共学校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公立学校制度的前身,并且是19世纪大多数时间里绝大多数美国人受到的全部正规教育,所以公共学校的道德教育也成为了这一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多事动荡的年代,各种形式的青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时段的历史舞台上,青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独特的群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反文化运动是青年在文化领域展开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作为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学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给予了相当的重视,研究成果日渐增多。学者对美国历史上这一文化现象从兴起到消亡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青年群体以及他们的反文化现象,对我国社会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际英  简明 《长白学刊》2004,(3):102-105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亚裔各族虽具体处境有所不同,但文化选择趋向与华裔大体一致,基本是义无反顾地认同美国.到了六七十年代,情况发生了逆转,即亚裔中的大多数通过审视自己在美国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属性,进而主张放弃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追求,确立亚裔美国文化在美国社会的真正地位.这是美国亚裔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认同转折与意识觉醒,也是"亚裔美国人"这一称谓所具有的真正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但是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安定因素。其中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冲击明显加剧,已成为影响地区和世界安全局势的一个新的不稳定因素。一、恐怖主义的根源和成因现代国际恐怖主义兴起于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猖獗于80年代。冷战结束后,90年代的恐怖主义更是愈演愈烈,其危害性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在当今,恐怖主义盛行并不偶然,从其产生、发展到引人关注,与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均有着复杂的关系。(一)宗…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教育的再思考王廷兴当今时代中国社会已进人全面转型时期。伴随着新旧世纪的交替、新旧体制的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模式、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正被打破,人们固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构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轰动一时",形成了中国文学登峰造极的非常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电子信息、大众传媒的广泛普及,中国文学的生存空间日益窄小,进而出现文学边缘化态势。纯文学在蓬勃发展之后渐渐失去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位于通俗文学,这其中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当代文学作品自身的审美特征、大众电子传媒对纯文学的强烈冲击、当今社会文化风尚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特质等使文学的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文化形成了严重分歧,从而使文学失掉了原来的主流地位。为此,强调文学关注大众社会现实,坚守文学与时代的融合将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理路。  相似文献   

17.
论毛泽东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戴木才一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这个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泽东人格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时代人格精神与时代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欧美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接连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这其中以1968年的联邦德国为代表.这次学运源自20世纪50年代整个西德所经历的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期,高度的物质繁荣致使青年人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文化在这段时期有了显著的发展,它具体表现在青年人的音乐、杂志、嬉皮士运动和公社运动上.致使青年文化迅猛前进的因素包括联邦德国大众教育的扩张、时间的充裕和财力的提升,以及大众传媒的扩展等.于是,在青年人群体中悄然发生着由追求效率到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变迁,但这也使西德社会两代人之间产生一条价值观鸿沟.通过对这一对联邦德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时代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代德国的历史文化继承.  相似文献   

19.
陈连丰 《求索》2011,(2):215-216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出生、成长于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地区。19世纪,以加尔文主义为核心的新教控制着美国南方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基督文化成了福克纳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真正懂得福克纳作品的核心内容,就必须理解他的这一文化视点。本文的目的就在于探索福克纳创作过程中的这一文化意识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一面镜子,集中地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文化生活和大众心理。本文从流行语产生的背景以及与新词语的关系入手,简要地分析了流行语的来源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流行语所凸现的社会文化心理,试图揭示出流行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