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社会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是我国社会特有的组织结构。什么是事业单位?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有着不同解释。1963年,《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把事业单位定义为:凡是为国家创造或改造生产条件,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为事业单位;1965年,《国家编委关于划分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界线的意见(草案)》定义为:直接从事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文化生活等服务活动,生产的价值不能用货币表现,属全民所有制单位;1984年,国家编委对事业单位定义为:凡是为国家创…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底,湖北省在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将乡镇文化站与政府彻底脱钩,由公益性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经济实体,通过认购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和开展文化经营活动自求发展。这一在全国带有“吃螃蟹”意义的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文化的新路子。 由于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曾经为农村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站,思想认识、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3.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真正激发起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根据2008年中央编办《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和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公益性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中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为了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将其中设置重复、规模小、效益差、社会认同度弱的一部分非营利及部分不宜完全市场化且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转型为非营利组织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瞭望》2008,(31)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动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要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在文化领域的体现。公共文化服务要纳入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  相似文献   

5.
当前公益性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重要组成.要充分认识公益性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认清公益性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要引入多元化的手段开展公益性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要全面提高职工内在素养,减轻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9)
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步伐,作为我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管办分离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途径,分离状态下的事业单位职能被拆分,形成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新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于这个全新的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主体的出现,政府应该秉承职能转变的宗旨而加以有效的监管。就当前形势下政府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监管的现状和必要性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7.
1、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不是指所有的文化都实现产业化,而是指将文化中可产业化的资源、功能、单位和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力量发展壮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部门,则要通过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获得补偿,不能产业化。正确处理和划分公益性文化与经营性文化的界限,可以使国家腾出精力办好公益性文化。2、产业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敢于把经济效益作为经营主体的经营目的,重视投入产出,但产业化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主要从事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功能就是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从而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其面向普通大众的窗口服务单位多,一线单位多,技术部门多。不少事业窗口单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差,乱收费、办事效率低、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突出,群众意见很大。这些窗口事业单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相似文献   

9.
2011年第7期的《行政管理改革》发表了题为《文化“中间地带”发展需要配套制度创新》的文章指出,针对改革中不同文化“中间地带”类型,要创新不同的文化政策,寻求文化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1.针对公益性强和意识形态弱的公共性服务文化内容,政府的角色是对这类文化单位既要松绑更要扶助,支持的同时探索多种形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甚至参股、控股,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这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自身治理结构缺失以及制度缺失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行政化对组织自身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可以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管、实现管办分离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标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主要呈现了重视厘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重视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重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重视加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重视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也还存在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较为缺乏、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和法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从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改革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清单的建设、健全改革政策的绩效评估机制、重视改革政策的法律保障等方面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2.
代丽 《学理论》2012,(19):10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由国家兴办,不以赢利为目的,为全社会提供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任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是哈市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3.
要改革现行种类庞杂的事业单位首先必须进行分类。实践中,代表性的分类模式有广东、深圳、山西等地几种模式。未来改革方向性分类主要是在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公益服务的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大类的基础上,只保留单纯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4.
王趁义 《民主》2012,(9):9-11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并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扫清了认识障碍和体制障碍,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事业单位正在开展的“以文补文”活动,在国家底子薄、财力小、对文化事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下,是增加文化事业单位自身创收能力的一项开拓性的有益尝试,促进了全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保障退休人员待遇、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单位保险的性质未变、碎片化倾向严重、政企待遇差过大、财政负担沉重等.提出了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即从新入职的人员开始,逐步把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年金,以避免其待遇下降.最后,测算了改革和不改革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支出对财政负担的不同影响.测算结果发现,虽然改革初期会增加财政负担,但是到2061年开始将会大大降低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世纪上海发展的需要,作为工会重要文化资源的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在素质工程中该怎样定位和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市总工会宣教文体部组成考评组,从组织建设、管理工作、资产运作、主体业务经营和公益性文化服务等五大方面,对本市工会文化宫、俱乐部等进行了综合的考察,从而对这些单位的现状有了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8.
郭红 《各界》2008,(12)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强化公益性理念,为公众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直面困扰事业单位高效运行的编制难题,有必要摒弃既有经验化判断的思维限囿而经由规范化、程式化维度专注于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标准管理。虑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复杂性状和公益导向宜在编制标准定位上厘定"整体性、发展性、公益性"取向并进行以"满足公共需求"为主旨的组织机制、职能机制及构造机制的"全景式"视维分析,进而在策略因应上动态构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标准"总量控制、单量调整、增量调转"的基准框架及"去行政化、社会化、法制化、信息化"的配套措施,以为其人员配置幅度及限度的准确核定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从源头上消解事业单位人员编外性历史积弊。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品和服务具有两重属性,文化产业也不同于一般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遵循文化两重属性的客观要求,区别和构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类不同的文化主体。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文化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