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永光  刘云华 《求实》2012,(6):14-18
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怎样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的根本问题。总括起来,包括社会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定和社会建设的实施与保障。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也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设是现代领导与执政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与建设社区、社会建设与健全社会组织、社会建设与完善社会管理五个方面探讨了这个既新鲜又生疏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理论的提出和不断成熟,学术界对社会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论述。本文从社会建设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研究、社会管理问题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经验研究几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并指出在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齐卫平  姚晔 《理论学刊》2008,(1):122-124
社会建设思想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中又一幅重要的蓝图,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理论界围绕社会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社会建设概念的涵义、社会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相互关系、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看法.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研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不部署。生产建设兵团,以其特有的作用和建制,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兵团社会建设,不仅是建设现代化农牧团场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巩固边防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兵团的实际出发,就如何认识加强兵团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兵团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章分析和阐述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要完善社会机制,坚持依法行政、开发社会管理资源,引导和支持社会织织正确发挥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广义上的社会建设,还是狭义上的社会建设,也无论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建设,还是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不少的论述,其中包括关于社会发展的论述、关于社会正义的论述、关于社会管理的论述、关于社会协调的论述、关于社会保障的论述等等。这些论述,为我们今天探索社会建设理论和开展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设”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主题报告把正在进行着的各项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作了一个明晰的概括.明确叫做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原来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变为包括了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康岳魏 《前线》2010,(Z2):21-22
<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市政府把加强社会建设当做重要的整改内容,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解决了一大批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志愿者工作、社会领域党建的突出问题,在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和实践模式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2009年,北京市建立了社会建设专项资金,集中部分财力用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采取全额购买、补贴或者奖励的方式,组织各类社会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为四位一体,体现了党对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快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社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建设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我们在今后的社会建设实践中必须长期坚持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社会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建设的概念 社会建设的研究近年得到重视,关于社会建设的概念大致有这些代表性的说法:将社会建设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将社会建设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社会建设包括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建设,狭义的社会建设专指社会生活的建设;将社会建设范畴等同于社会学的范畴,将社会建设理论等同于社会学理论;社会建设的涵义最突出的是建设的“社会性”,它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社会建设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的高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赋予了社会组织更重要的使命。对此,笔者以湖北省为例,试就做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共享发展理念与党的社会建设在实践内容、价值导向、内在理念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民生建设是党的社会建设一以贯之的主线。共享发展理念秉承了党的社会建设民生主题,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建设意蕴,极大地丰富拓展了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内涵。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应充分体现其社会功能价值,落脚在于持续不断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到"做蛋糕"与"分蛋糕"相统一、民生建设优先与社会结构优化相统一、凝聚社会共识与引导社会预期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社会建设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论述,本文从社会建设的概念界定和内涵阐释、中国古代社会建设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问题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经验研究几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并指出在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探索。2010年9月17日,在上海举办了"社会建设与社会领域党建"论坛。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联合发起,并邀请天津、重庆、深圳、南京、大庆等市有关领导、国务院研究室的领导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讨交流推进社会建设与社会领域党建的探索、创新和实践。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汇编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为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我国不断就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提出重要理论和方针政策,建立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建设与管理的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法律法规。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任务更为艰巨,总结和汲取党领导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实际,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执政初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治保守,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社会问题严重。党在致力政权建设、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领导边区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建设,使边区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边区政治清明,经济自足,文化进步,社会和谐。总结党领导边区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建设的基本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法;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探索创新的30年.30年来,党的社会建设观经历了三种形态的渐次演进,依次为:精神形态的社会建设观、物质形态的社会建设观、社会形态的社会建设观.而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对其中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体系结构三大层次的剖析中得到了生动展示.三种形态的社会建设观和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最终落脚在如何科学地进行理论创新上.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在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通过单位制的体制整合,政治国家实现了对基层社会的高度同构,这一时期的社会建设主要依附于国家政权建设和计划经济建设,体现着一种国家本位逻辑;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旨在通过经济快速增长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社会建设则隐匿于市场经济建设之下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市场经济建设代替社会建设的市场本位逻辑;第三阶段则是进入本世纪初,我们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民生为重的社会建设理念与施政方针,社会建设开始逐步获得一种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社会本位逻辑的回归。而展望社会建设之未来,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特征的公民社会建设将是我党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