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工业化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路。毛泽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构想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做出新的贡献,真正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落实于工业化实践中,从而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工农业生产发展,又不同于西欧、苏联、东欧新型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他讲的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从内容上来说,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发展轻工业和发展重工业同时并举的道路。它的基本精神之核心,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较能符合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常红利 《世纪桥》2010,(11):67-67,7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做出了伟大探讨和思想贡献。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构想,强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应着重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40年代末,毛泽东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他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一个以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为中心的革命转变战略。1948年秋至1950年初,毛泽东从多方面阐述了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中心、指导方针、基本政策及步骤等问题。本文试对这一构想作简要的探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关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探索新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代宗师 ,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 ,都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本文拟从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措施三个部分来阐述毛泽东对新中国发展战略的思考。一、战略目标1944年5月22日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首次明确提出 :“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①1945年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 ,毛泽东则从党的纲领的高度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任务。②所以说 ,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家的工业化”始终都是…  相似文献   

5.
程昆 《求实》2008,(1):7-9
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内战略构想的自然延伸,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对外战略思想,突出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的统一性,开创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雄才大略,在政治领域、军事领域多所建树,在对外关系方面,亦有种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本文主要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一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对美战略构想,主要包含如下三个基本点: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表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王晓英 《世纪桥》2013,(8):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
王晓英 《世纪桥》2013,(10):59-60,78
斯大林模式快速有效地将苏联建设成为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斯大林模式纳入新中国建设蓝本的伟大战略构想中,并逐步开启了新中国学习斯大林模式的大门。《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以及“一五计划”实施后,毛泽东推动掀起了全面学习斯大林模式的高潮。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实现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斯大林模式的雏形在中国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工业化,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思考新中国的建设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工业社会的构想。他明确地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要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利用资本主义为中国的工业社会建设提供劳动力、市场、技术和资本等。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而又曲折的探索。毛泽东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发展我国的现代工业,阐明了工业化的重要意义,论证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提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标准。毛泽东工业化道路思想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毛泽东的工业化道路思想对我国今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仍有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工业化,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在思考新中国的建设时,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工业社会的构想。他明确地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要通过解决土地问题、发展文化事业和利用资本主义为中国的工业社会建设提供劳动力、市场、技术和资本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把山西作为敌后抗战战略支点的构想与实践杨小池,王乃德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曾把山西作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深入研究毛泽东这一构想与实践,无疑是对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一、关于敌后抗战战略支点构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6,(6)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党治"与法制并举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确立了"鸣"(百家争鸣)"放"(百花齐放)并举的文化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刘一力 《党史纵横》2013,(12):13-16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实施工业化战略,在辽宁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日。辽宁工业基地的开发建设,体现了毛泽东中国工业化战略思想的远见卓识。经过“一五”时期的重点投资和建设,辽宁工业基地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及其在辽宁工业基地的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对新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突破苏联模式,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国际原因  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弊端的暴露以及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封锁禁运,这是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革命形势变化,不断总结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着关于新中国的构想。1947年6月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和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认识和构想更加清晰和完善。自1947年10月10日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口号至1948年4月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雏形,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形成,并根据形势作出相应调整;自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建立新中国的"五一口号"至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成熟,对国家基本制度作出进一步设计;自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结束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逐步定型并基本实现。毛泽东关于新中国的构想和设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经验总结,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毛泽东依照中国工业化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对工业化道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兼顾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努力发展国防工业,认真处理好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关系;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力求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工业化是毛泽东一生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抗日战争后期 ,毛泽东找到了一条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即由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担负领导作用 ,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和尽可能争取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经济迅速得以恢复的实践证明了这条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本文还对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以及毛泽东在犯严重错误、发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均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分析。毛泽东是中国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开拓者 ,他的成功与失误 ,都是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钱斌 《求实》2010,(Z1)
<正>现代化,作为社会发展目标,是世界各国所共同追求的。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梦寐以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孜孜所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特别是毛泽东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构想,为后来党的现代化建设战略步骤的最后确定提供了方案。研究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特别是他的两步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曲折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提出并确立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