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构建区域经济政策法的视角,结合中国区域经济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在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需要提升和构建区域经济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得到了程度不同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实施。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和战略的选择上,应在借鉴外国政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包括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利用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市场化程度、经济基础、市场优势等因素,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的步伐;东部地区要积极推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推动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调发展作为综合性公共政策议程,被赋予有关经济与社会聚合、区域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意涵,由此也导致区域政策经历着不断的创新过程。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还应在区域政策创新、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强跨区域合作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产业政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区域产业政策是国家产业政策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发挥作用的产业政策。区域产业政策具有他的特征和作用,主要包括区域产业结构政策和主导产业政策。制定正确的区域产业政策,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各方面支持和限制的重点,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进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一般是处在主导地位和能够发挥出宏观调控的关键性作用的。区际产业转移是利弊共存的,由于实践中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愿望、且也是政府理应承担的重要责任,因而在促进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政府除应担负起相应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政策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诚信责任外,还应在生态责任和环境责任方面有所作为;否则,政府的作用与责任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产业转移的内在积极影响也必将会受到极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技术进步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作为技术进步载体的高技术产业,对地方经济增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政策成为各地政府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手段。然而,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中,这些政策尚不完善,导致政策效果出现差异,制约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补齐高技术产业政策的短板,发挥其带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试图找出高技术产业发展中政策支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人才政策和数据政策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地方政府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群体,由科技政策法、科技研发法和科技成果转让法组成,是典型的问题中心主义的法,特别强调特定时期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支撑和实现。科技法通过催生、培养和引领、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成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通过确立国家介入科技活动的原则和路径,建立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和政府之间的权义结构,开拓先进生产力或推动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建立和技术哲学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科技法责任模式,是科技法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改变生活的时代,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一些区位、资源等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则更为重要了。因此,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经验与模式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一是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二是引导产业集群化,建立自主创新的创新基地;三是打造政府创新的制度环境;四是营造自主创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改变生活的时代,一个区域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于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一些区位、资源等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则更为重要了.因此,在借鉴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经验与模式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一是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二是引导产业集群化,建立自主创新的创新基地;三是打造政府创新的制度环境;四是营造自主创新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演变与其未来走向值得探讨。首先,采用2005-2010年典型区域的季度数据揭示并解释金融危机冲击所产生的"西暖东凉"现象。其次,危机冲击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度调整。一方面,探讨东部地区如何消解与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与问题,以及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与路径。另一方面,探讨以产业转移为契机和推动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间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产业衔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最后,提出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