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求知》2006,(1):40-41,45
民主或民主政治,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怎样理解“民主”和“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将他们的观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文化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而且必须认真进行政治文化的革新。为此,必须清除我国封建政治文化残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消极影响,吸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化的有益成果,努力建构适合中国国情、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有两个主要的历史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1966年以前曾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刘少奇,对这两个问题的存在也负有一定责任。但就其个人和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他对发展经济和建设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的认识是高的、深的。他虽然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可是在他的讲话、报告、著述中,论及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各个层面。他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在中共中央批准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指出,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全面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作者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度民主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之一。但是,什么是“高度民主”呢? 民主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专制制度到资产阶级民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无产级阶民主;从无产阶级民主到没有任何民主。(见列宁《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第24页)这里主要是指阶级社会民主的发展过程。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性质的民主消亡,更高阶段的民主——全社会的民主便来到世间。列宁所说的“没有任何民主”或“民主消亡”都是相对于阶级民主,否则不好理解。其实,民主是与人类共存的永恒的历史现象。因此,对民主的发展过程还可以作如下的划分:原始社会的民主;阶级社会的民主;未来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6.
庄威 《团结》2003,(5):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也地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一、政党意识的核心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相似文献   

7.
刘振强 《学理论》2009,(17):12-14
伦理制度化中主体性体现的过程,就是伦理制度逐步民主化的过程,也即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本质逐步实现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与我国的国情和性质完全相适应的,是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遵循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文选》第136页)。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我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有了新的发展。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必须使民主制度化和法律化"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着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权力过分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努力克服官僚主义现象和封建主义影响,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1)封建主义影响和官僚主义现象成为改革的对象,决非偶然。有着二千多年封建专制主义历史传统和三十多年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是它们衍生的土壤。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沆瀣一气,压抑着社会主义民主幼芽的生长和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的发展,是阻碍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的两座大山。肃清封建主义影响,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克服官僚主义现象,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制改革必须完成不可或缺的两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国庆四十周年大会上讲到:“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固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问题作出的精辟阐述。我们要划清这两个界限,就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各自含义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2.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实施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国家中,从经济的观点看,瑞典是“最成功”的,被社会民主党人和诸多西方人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模范窗口”。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窗口”,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所谓“混合经济”。对于“混合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解释莫衷一是,他们有的把“混合经济”看作是“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则把“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等同起来。凯恩斯主义学者汉森把“混合经济”称作“双重经济”,他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着一种  相似文献   

14.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极大的腐蚀和破坏作用,它是西方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最好工具。因此,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旗帜鲜明地批判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一、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类型和特点当代民主社会主义是由第二国际修正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今天在纪念列宁诞辰1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他一生革命的光辉业绩,学习他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第一,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研究民主问题。唯物史观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的理论基石。对民主问题的研究当然也不例外。早在1912年列宁就指出:“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全集》第2版第22卷第53页)(以下简化为只写卷页)1916年又指出:“民主也是一种国家形式”。(…  相似文献   

16.
陈桂林 《学理论》2009,(15):41-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执政党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参考、借鉴古今中外的民主理论与实践,对未来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一些探讨和设想,非常必要和有意义。毛泽东的民主观尤其是他的“国家民主化”思想对当前的“中国式民主”建设在给与指导的同时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要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都有民主的存在,只是程度范围不同而已。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最高级形态。社会主义民主理当超越以往任何社会,包括资本主义民主。民主政治的价值是使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民主政治要受到环境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民主政治的公共权力构建必须实行监督制约,民主政治的实现还必须有赖于社会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新时期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论述杜西红李社民民主是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阐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提出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性现象的揭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党的十六大明示的中国在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路向。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究竟应建立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最为关心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其实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重温“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一场论战,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