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发展观和思想方法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改革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改革发展问题要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统一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基础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在资本主义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由生产决定;其二,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来源是自然界;其三,资本主义科技应用造成科技异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为人工智能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包括强化人工智能科技生产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应用、警惕人工智能的科技异化风险,以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及其同中国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亦即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基本历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五四运动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及其同唯心史观的初步较量;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物史观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与具有中国特色唯物史观的形成;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唯物史观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成功结合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后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费尔巴哈>中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德文手稿,充分表明恩格斯对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贡献奠定一个逻辑基础--历史经验论.尽管手稿的写作过程由马克思占主导,马克思当时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高于恩格斯,但是手稿中存在着马克思的"历史本质论"和恩格斯的"历史经验论"的两条不同思路,但不是根本性的对立.  相似文献   

6.
基于批判机会主义、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等的需要,恩格斯提出了合力论.恩格斯的合力论在内涵上主要是社会发展的相对平衡的合力论,它可以分为广义合力论和狭义合力论.按照恩格斯的合力论,毛泽东社会主义道路选择论的逻辑进路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论的逻辑进路恰好相反,前者是落后经济状况条件中的相对失街的合力路径,而后者必须走向奠定生产力发展的平衡的合力路径.邓小平理论初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合力系统论,但这一理论系统并未完成,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这是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和统一战线策略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依然存在。党和政府既不能为了消除不平衡而采取“同步”发展战略,也不能强化和扩大这种不平衡。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实行梯次发展战略,在原有不平衡基础上,逐步消除不平衡,最终达到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8.
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为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出现了严重的偏离;"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恢复并全面推进了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成果。它科学地回答了社会历史领域一系列重大问题,为这一领域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当前,要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历史观,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其方法论意义何在?这个问题涉及许多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并厚植于中国历史传统与现实发展基础上,集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于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最新理论成果。如果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国家的产生与消亡、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等问题作出的科学阐释,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则是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无产阶级专政与革命领导权、人民主体地位、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实现了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观,是历史长时性、社会总体性、世界广域性相统一的科学时代观.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中来揭示时代性质和内涵,以生产方式作为判定不同历史时代的根本依据,把生产方式的变革看成是时代发展和变迁的决定性因素.在对资本主义历史运动的考察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是人类走向“世界历史”的时代.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决定了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共产主义的发展不能割断与整个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提出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列宁、毛泽东在俄国、中国这两个大国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形成强大的阵营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但是,当代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唯物史观遇到了严重挑战。在历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需要不断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返本以开新。马克思恩格斯自鸦片战争开始就以极大的热情持续关注中国的最新变化和发展走向,在几十年间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述文字,对于历史的中国、当时的中国、未来的中国以及世界的中国进行了科学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中国人民受西方列强和清政府双重压迫而引发的革命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预言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他们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革命,以辩证思维指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基于"两极相联"的世界革命发展趋势预判中国将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将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独到的贡献,并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视域下,重温并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革命论述的系列经典文献,对我们反思历史,从"两个大局"的时代逻辑把握中国发展大势,以"两极相联"的辩证逻辑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从走什么道路的政治逻辑把握最大制度优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国 《唯实》2012,(3):30-34
在《共产党宣言》这篇光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简要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过程、目标、模式等问题,体现了他们社会发展观理论所具有的现实与理想相结合、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宣言》中有关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共产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 ,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 ,是对党的先进性所作的全新的概括。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革命力量。在人类历史上 ,一切剥削阶段在它们取得政权前和取得政权后的一段时间内 ,都曾推动过生产力的发展 ,因而都起过革命甚至是非常革命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阶级都从当初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有意义重大、指向鲜明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主要有:一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蕴含着唯物论的理论品格;二是对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的两大特征和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三大基本规律的自觉运用;三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自觉运用,具体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认识论的特点;四是对唯物史观的切实贯彻,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发展观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将引领我国经济社会走向更大的发展和飞跃。  相似文献   

18.
我党的发展观从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发展观到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建设发展观,再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新发展观念,完成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5,(3)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成熟,但《形态》中把唯物史观的前提界定为"现实的个人"而非物质生产,这一方面基于马恩批判对象话语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基于马恩理论话语的现实背景。"现实的个人"包含了对"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现实进程)的关注和对"人类社会"的双重关注,搭建历史主体与历史活动的桥梁。马克思恩格斯从物质生产实践角度理解历史矛盾,在历史本质矛盾中思考"现实的个人"的解放意义,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论题作了论述:社会历史进步发展观、马克思社会跨越式发展理论、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区域经济学中的后发优势理论、文化生产力理论及文化力和文化超越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