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先满 《群众》2007,(2):22-24
全面深入地把握江苏经济发展新阶段,可以从江苏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基本特征、重要机遇和现实挑战这样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认识。  相似文献   

2.
谭军 《群众》2015,(3):62-63
<正>面向"两个率先",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江苏未来发展总要求、总命题、总纲领的重要方面。经济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关键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含绿量",降低经济发展"含碳量",走出一条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路。在新常态中推进绿色发展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呈现出先导性、典型性特征,江苏的绿色发展必然具有新常态性: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22)
正"1+3"功能区战略构想的提出,将使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如何突破海洋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制约,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江苏发展海洋经济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海洋经济发展重大战略部署,不容忽视江苏沿海经济带"着力点"的支撑问题。《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从空间布局维度发挥三个海洋经济圈、四个国家自由贸易区、五个全国海洋经济发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所以,必须重视和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特别要研究最发达县域经济的成长经历、成功经验、遇到的挫折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据我们对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的考评,2004年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江苏昆山市、广东顺德区、江苏江阴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广东南海区、浙江萧山区、江苏武进区、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其中,江苏占了6席,浙江和广东分别占了2席。从全国百强县(市、区)排行…  相似文献   

5.
谭军 《群众》2013,(8):59-60
面对经济发展新阶段新特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江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如何在全球视野中构筑江苏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江苏在全球分工合作中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9,(23)
<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江苏经济发展,2013年初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三大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底视察江苏时提出要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2017年底视察江苏时强调要坚守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江苏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富美高"的嘱托,不断深入思想解放、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9,(12)
<正>立足发展、推动转型,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是江苏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十三五"以来,江苏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扣产业结构调整主题,精准发力,层层推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江苏速度向江苏质量转变、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江苏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全省各地政府在重视“引资”的同时加大“引智”力度,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引进高科技人才,创造优良的投资创业环境,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科技新侨和归国留学生选择在江苏创新创业。同时,以南通籍华商为代表的江苏新侨商,在海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后,以中国大陆为依托,回到家乡投资建设。新华侨华人在江苏投资、创业不仅对省内企业提高自主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加快了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为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田伯平 《群众》2012,(1):45-47
科学推进转变:探索江苏特色的转变之路 罗志军书记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江苏实现“继往开来,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对全省各地的调研中多次强调,未来江苏产业发展着力点要放在控制力和竞争力上,把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资源整合起来,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释放出扶持新经济发展的强劲信号。目前,江苏新经济正呈现出规模壮大、技术驱动性更强等新亮点,发展势头愈发强劲。"独角兽"企业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正成为江苏推动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6,(5)
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完全符合江苏实际,对推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极高实践价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8)
正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我们应乘风而上,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位于全国前列。《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指出,2019年江苏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81.83,位列全国第四。  相似文献   

13.
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峥嵘  刘洋 《群众》2010,(3):11-13
<正>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进入后危机时代,日益严峻的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给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倒逼的力量。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是江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4.
王凤良 《群众》2022,(11):35-36
<正>在江苏近期召开的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强调,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的关键支撑。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以数字产业化培育新动能,以产业数字化孕育新动力,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升关键软件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谈镇  黄忠平 《群众》2011,(2):29-31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邢葆青 《群众》2023,(22):54-55
<正>近十年来,国内民宿行业蓬勃发展,民宿已日渐成为撬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苏民宿行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已经成长为江苏乡村旅游的重要支点。民宿行业的兴起与壮大,与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创业、就业致富、乡土文化复兴等诸多热点交织在一起,成为江苏乡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动力。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5)
<正>4月13日至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作出专题部署。会议指出,前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提出了推动转型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去年底总书记视察江苏时,肯定江苏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在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指出江苏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产业结构链条的中低端,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探索路子,江苏成为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江苏是一块富庶繁荣的宝地。 万里长江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太湖、洪泽湖囤金聚银,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串起数不清的财富。 明末清初,江苏的纺织业主富甲一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孕育出资本主义的幼芽。 鸦片战争之后,江苏的无锡、南通、苏州等地陆  相似文献   

19.
方建中 《群众》2012,(8):26-27
本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从参与全球生产分工向融入全球研发分工提升的需要,江苏经济发展转型中必须用创新来引领“江苏制造”走向“江苏创造”,而既有的创新引领实践已使“江苏创造”初步具有了适宜的发育载体、  相似文献   

20.
吕长红 《长江论坛》2006,(5):26-28,60
长江江苏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航行条件优越,是长江干线运输最繁忙的流域。江苏沿江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城市密集,外资进入集中,开发区密集,制造业聚集,开放效益明显。长江江苏段水运的发展推动了沿江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了,又相应地带动了水运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本文从长江江苏段水域的水运价值及发展潜力入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其对江苏省沿江、江苏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