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称江南名楼有三:岳阳楼、黄鹤楼与滕王阁。宋代以后,黄鹤楼、滕王阁毁于战乱,惟有洞庭湖边的岳阳楼,阅尽无边水色,饱经岁月沧桑,历代修缮,至今仍屹立在点将台上方。胡耀邦一生中至少3次登上岳阳楼,与岳阳楼结下了一段缘,演绎出一段佳话。一上岳阳楼,心系天下苍生岳阳楼闻名古  相似文献   

2.
《党的建设》2012,(7):44-44
黄鹤楼、岳阳楼与滕王阁是江南地区最为著名的3座阁楼式建筑,自古以来就有“江南三大名楼”之称。  相似文献   

3.
正湖南洞庭湖畔有一座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范仲淹为岳阳楼写过一篇《岳阳楼记》,传诵千古。不过,许多人未必知道岳阳楼的重修,却是因为一件腐败案子。重修岳阳楼的滕宗谅,与范仲淹为同年进士,是一位有着豪侠气概的士大夫,能领兵杀敌,喜结交朋友,行事豪  相似文献   

4.
临江楼记     
历史上许多历史文化名楼,皆因诗文名篇扬名,如南昌滕王阁与王勃的《滕王阁序》,武汉黄鹤楼与崔颢的《黄鹤楼》,洞庭湖岳阳楼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些名楼大都沿江湖而建,因景观秀丽,引发历代文人墨客吟诵诗词歌赋,获得普遍赞誉,流传千古,成为人们仰慕的文化旅游圣地。地处闽西上杭的临江楼,则因毛泽东1929年在这里写过一首《采桑子·重阳》,脍炙人口,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5.
江南自古多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青史流芳,但不过是借不朽之文章名播于世,而只有这气宇轩昂的黄鹤楼,控中原之险要,历中华之兴衰,象一位不屈的擎天巨人,于蛇山之巅,傲然挺立。不愧是万里长江第一楼! 阳春丽日,登临斯楼,楚天壮  相似文献   

6.
何林福 《新湘评论》2013,(21):42-43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曾经吸引过多少伟人和名人“今上岳阳楼”。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到岳阳,几度登岳阳楼,与岳阳楼结下了一段缘,演绎出一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7.
在驰名中外的黄鹤楼与岳阳楼之间,静泊着一块美丽富饶的平原湖区,她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以南、万里长江之畔。这就是幅员2519平方公里、养育了90万儿女的水乡泽园——湖北省洪湖市。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芝山红楼以崭新的姿容,迎接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客人。他们当中,有的来自黄鹤楼边,有的来自滕王阁旁,有的来自天山脚下,有的来自黄河之滨,有的来自山水秀丽的桂林,有的来自浑厚雄伟的泰山,  相似文献   

9.
《党的生活(河南)》2010,(11):F0003-F0003
天赐淡雅香,湖北黄鹤楼。 烟叶自然、香料天赐的“黄鹤楼”卷烟品牌,离不开特色工艺的支撑。 在“黄鹤楼”卷烟生产过程中,湖北中烟人以工艺服务产品,以设备保障工艺,不断加强特色工艺技术的攻关与应用,量身定制“黄鹤楼”专用制丝线,力求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高价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马力 《新湘评论》2014,(22):60-61
位于湖南岳阳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干百年来,是无数文人骚客追古思今、凭栏抒怀之地,有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历史上岳阳楼经历过多次重修、复建,但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  相似文献   

11.
岳阳楼逸事     
《党课》2007,(1):101-101
那年,与几个朋友到湖南岳阳观光,在岳阳楼下,听得一个关于岳阳岳阳楼的逸事,感觉颇有味道,故记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9年年底,“黄鹤楼”作为湖北中烟工业的一个卷烟品牌,其销量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的一匹黑马。据黄鹤楼科技园园区有关人员介绍,湖北中烟已累计申报各类专利超过590项,专为黄鹤楼系列品牌量身定做的制丝生产线就形成了40多项自主专利,仅加料环节一项应用技术就达7项。也正因为此,黄鹤楼系列卷烟品牌真正实现了变传统的消费品转为专利集成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张映勤 《党课》2012,(12):118-119
岳阳楼是因了一篇文章而闻名天下的,这就是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中学课本总少不了这篇名文,20多年过去了,我基本上还能倒背如流:“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至少让两人一楼一名言流传于世。两人就是范仲淹与滕子京,一楼自然就是岳阳楼了。至于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早已成了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4.
王文山 《奋斗》2012,(7):63-63
仰慕黄鹤楼是从读崔颢的诗《黄鹤楼》开始的。梦绕魂牵五十年,终于有机会实现夙愿。2011年阳春三月,我们春之旅的一行六人,怀着无比的崇敬和激动登上了黄鹤楼。  相似文献   

15.
是王勃恣肆、宏富、绚烂、经典的《滕王阁序》,召引我到南昌去看滕王阁。认同了"到南昌不看滕王阁等于没有到南昌"的流行说法。  相似文献   

16.
张丽 《党史文汇》2005,(1):19-20
屹立在赣江之滨的滕王阁,像一位饱经了蹉跎岁月、沧海桑田的千岁老人,无论是往昔佩玉鸣銮、歌舞酬唱的辉煌年代,或是水患兵燹、烽火连天的军阀混战,都在老人身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然而民国十五年(1926年),滕王阁却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荒凉、最黯淡无光的日子--反动军阀孙传芳的部下岳思寅为了防止北伐军利用城外建筑攻城,悍然焚毁了抚洲门、章江门一带民房,滕王阁也未能幸免,被焚为一片灰烬.从此,一座古代杰出的碧瓦琉檐、绚烂夺目的历史文化楼阁不复存于人世.自此之后,海内外归来的人们思之遗憾万分,当地的父老乡亲更是痛心感喟.重建滕王阁乃民心所望,历代共产党人也将滕王阁的重建计划悄悄酝酿于心中.  相似文献   

17.
《黄鹤楼》是崔颢游历武昌、登临黄鹤楼时的题咏之作,抒发了时空转换的空茫之感和在飘泊中苏醒的乡关之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登高赋诗是古代文人的一贯雅兴,他们或咏物抒怀。  相似文献   

18.
1965年6月20日,一辆小卧车将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接到了上海西郊的一座别墅。刘大杰走进别墅,看见毛泽东坐在藤椅上,又惊又喜,忙迎了上去。毛泽东笑着起身与刘大杰握手,示意刘在自己的对面坐下。他问刘是什么地方的人,刘大杰用不太重的湖南口音说:“巴陵人。”毛泽东听了,立刻朗声吟诵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葵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汹流。”背诵完杜甫的《登岳阳楼》,毛泽东与刘大杰谈论起古典文学。因为此前,毛泽东已阅读过刘大杰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印象不错。后来,…  相似文献   

19.
张映勤 《党课》2010,(9):114-115
韩愈曾言:“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韩老夫子的评价仍不为过。在我见过的几大名楼之中,论规模气势,滕王阁无愧于名楼之首。远远望去,它临江高峙,庄严雄伟,巍峨耸立,气象壮观;走到近前,它丹柱碧瓦,装饰华丽,雕梁画栋,回廊四绕。  相似文献   

20.
王溢嘉 《廉政瞭望》2011,(23):62-62
“我平生好说实话,我养个鸡儿,赛过人家马价;我家老鼠,大似人家细狗;避鼠猫儿,比猛虎还大。我昨日在岳阳楼上饮酒,昭君娘娘与我弹了一曲琵琶。实话!手拿凤凰与孔雀厮打。实话!我慌了,蹦一蹦,蹦到天上,摸了摸轰雷,几乎把我吓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