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外法律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积极向世界宣传司法改革的成果和了解世界法制状况.法律概念的翻译是交流的必要条件.笔者发现英文中有不少常用的法律概念在中国存在误解或误译,中国的法律文件中出现翻译或理解错误,反映了不少人对一些中外司法概念的异同理解不准,这个问题使外国人不能正确理解中国法制情况,也影响中国人对西方法制概念的认识,甚至影响到中国的司法改革.本文以中国政府2012年10月中英文发表的《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中提及的刑事司法十个常用概念为例,辨析了刑事司法一些最基本概念中英文的异同,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很浅显,但特别重要,并不是翻译精确与否的简单问题,而是重要的法律研究课题.准确理解和翻译刑事诉讼中的概念,有利于向国际社会正确介绍我国司法改革的成果,了解国外刑事诉讼中有关概念的真实意义,有利于中外司法交流和借鉴,有利于我国司法与国际公约和国外司法制度的比较研究,有利于中国人对国外法律制度的正确认识,促进中国的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
现行《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外延界定不明确,导致了司法实践中对“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分歧意见较多,不利于正确执行法律。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外延应包括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期望     
我是一九八五年六月调到鄯善县人民法院担任书记员工作的。因为过去没有学过法律,也没有干过政法工作,所以平时在庭审记录中遇到法律专业术语常常不知其义,以致影响了工作。为了增长法律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一年多来,我注意阅读《人民司法》(维文版),把《人民司法》作为启蒙老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过去我对盗窃罪的概念、特征及主客观要件不很清楚,阅读了《人民司法》上刊登的有关文章后,这些问题一下子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概念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概念是法律的基本构成要素,没有法律概念,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法律问题。与哲学、政治学等学科相比,我国的法学对法律概念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要正确运用法律推理,必须首先研究法律概念。本文从研究概念入手,阐明了法律概念的涵义以及法律概念与一般概念的不同点。从立法、司法的角度,分析了法律概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刑事司法活动中是否能够有效地保障人权,以及保障人权的内容广泛到何种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诉讼是否文明、科学、民主的主要标准之一,并就此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人权状况》的白皮书,阐述了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以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了解中国的人权状况。文件的第四部分专门介绍了中国司法中的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6.
牟华  王宁 《山东审判》2005,21(6):58-60
近年来,在司法领域特别是刑事司法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型、疑难案件,在学界与司法机关、学者与法官之间引发了很多争论。对于法官来说,面对有争议的案件,不论是等待司法解释的出台,还是依靠上级法院的答复,或是依据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作出裁决,都可归结为是法官对法律的解释问题。因此,转变传统观念,正确界定裁判解释,确立正确的法律解释观,突破束缚法官进行法律适用的瓶颈,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对我国法律解释概念的考察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关于法律解释的研究十分活跃,但就法律解释的概念似乎尚未形成通说。按照张志铭教授在其《…  相似文献   

7.
《陕西检察》2002,(4):33-35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要是对公安、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国家安全部门以及检察机关自身立案侦查等各个环节中的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现象进行监督,以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和广大干警在党委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宪法》《刑诉法》以及  相似文献   

8.
办好《法律适用》繁荣应用法学研究——在《法律适用》第六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万鄂湘(9.3)【大法官论坛】论司法自由裁量权江必新(11.17)【特别策划】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司法权的限度与司法能力建设王国锋(1-2.5)行政合理性原则在行政诉讼中之实然状况与应然构  相似文献   

9.
为正确适用法律,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颁布一年来,为正确适用法律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加大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力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船舶碰撞之法律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明确规定了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然而,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却存在着船舶"直接碰撞"和"间接碰撞"的争论,并由此导致了对同种事故的不同裁决。从文义解释、法律概念的生成及特征、立法技术等角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明确船舶碰撞的法律概念,对统一船舶碰撞法律适用、维护司法法律权威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2001年7月9日,在《人民司法》编辑部召开的发行工作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就《人民司法》的编辑、宣传、发行工作,作了重要的讲话。会后,我们要认真传达贯彻刘家琛副院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早动手,抓紧抓好《人民司法》的宣传征订工作。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宣传、发行《人民司法》工作提几点具体意见。  《人民司法》肩负着宣传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的重要任务。  《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无疑是以宣传依法治国大政方针为己任,是集中宣传人民司法理论的重要阵地。江总书记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同志…  相似文献   

12.
大陆法系及欧盟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在内,往往采用形式意义的狭义分配概念,分配仅指利润分配。在实质意义的广义分配概念下,如果某行为导致公司的财产无对价地流向了股东,即为分配。无论从正确适用资本维持原则、适当平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的立场出发,还是从统一法律规范、节省立法和司法成本的角度观察,实质意义的分配概念都具有制度优势。《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抽逃,其经济实质与实质意义的分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司法改革大事记从80年代末,俄罗斯便尝试对当时的司法体系进行改革。当时,苏联最高委员会于1989年8月4日通过法律《苏联法官地位法》,1989年11月13日通过《苏联和共和国司法机构基本立法》。这两部法律,以及1989年11月2日颁布的苏联《对损害公民权利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为提起诉讼的程序》、1981年7月8日颁布的《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司法机构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文件包含了一系列进  相似文献   

14.
利益平衡的法律方法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本文在分析其概念和涵义的基础上,指出正确运用这种法律方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求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它的要求,强调应充分合理地运用利益平衡的法律方法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李迪 《法学杂志》2022,43(3):159-172
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基础,通过劝返和域外追诉等方式,使很多外逃腐败分子回国接受审判,追缴回了很多赃款。然而我国现阶段适用这两种方式进行反腐败追逃追赃工作时,面临缺乏强力的法律支撑和顺畅的国际合作等难题。我国应当在相关法律,特别是《刑事诉讼法》《监察法》中认可“恢复性司法”的理念和模式,充分利用劝返模式的优势,减少域外追诉的负担。此外,在法律制度层面认可恢复性司法,可增进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反腐败法律制度的了解,增强我国在反腐败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读者诤言编辑同志:我是2005年接触到《江淮法治》的,并认为办的不错,以后便成了其忠实的读者。不过我也想对扩版后的《江淮法治》提一点看法。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的高低不是体现在制定和颁布了多少部法律,而是体现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民众知法、懂法和依法办事的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人都能通过法律手段和司法途径去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国家就是高度法治的国家。故《江淮法治》(法制版)的办刊宗旨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民众灵活熟练地运用法律武器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上。因此,建议刊物多精选一些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对窝藏、包庇罪的规定较为简单,司法实践中对窝藏、包庇罪的相关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本文从窝藏、包庇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立法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建议,推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月13日上午,《人民司法》创刊55周年庆典暨《法律规则的提炼与运用——(人民司法·案例>重述》首发式隆重举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致信祝贺并提出殷切要求,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副院长景汉朝主持会议。王胜俊指出,《人民司法》杂志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自1957年创刊以来,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审判工作规律做出了艰辛努力。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保证期间这一法律名词立法例见于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下称《担保法》)第25条、26条,在有效保证情况下,保证期间直接关系到保证人保证责任的存废。司法实践中,往往由于《担保法》条文规定的过于简单而出现对保证期间法律内涵的不同理解,又无其他明确的法律或司法解释为据而难以正确操作,从而导致不同法官、不同法院对同一类型案件裁判结果的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因此,研究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法律适用就对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谨就这一问题试陈己见,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碑益。一、保证期间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法律适用》一直立足于中国司法实践,紧密结合审判实践中新型、疑难和特殊问题,致力于对法学理论的实践检验和司法实践的理论化。为了进一步深入研讨审判理论,促进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发展与完善,践行司法为民宗旨,2011年《法律适用》将与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三峡杯有奖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延续我刊一贯的办刊宗旨,强调理论联系审判.实际,密切关注司法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