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提出的:“葛氏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的见解虽仅是猜测,但确实很有道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后长达半年。在此期间,魏军几乎倾巢出动,曹操先后派出五批精锐部队增援樊城。在曹魏和东吴绝对优势兵力的夹击下,关羽全军溃败,危在旦夕,他日夜企盼蜀汉救兵的到来。但直至关羽临沮被擒,刘备、诸葛亮未以一卒增援荆州。方诗铭认为这是刘备要翦锄关羽,但其理由牵强附会,绝难令人信服。除了羽、葛之间争夺权力的矛盾外,由于关羽不断破坏诸葛亮联吴抗魏的战略方针,故葛氏假吴人之手将其翦锄也就不是毫无道理之事。  相似文献   

2.
不要把<三国演义>当作史书,如诸葛亮是"军师",掌管调遣军队大权,和刘备命令关羽北征而不发援兵,都是小说家语.诸葛亮在刘备生前没有直接指挥大战役,主职是行政管理和"足食足兵"的后勤.他没有权力"借刀",也不可能因"借刀"丢掉荆州,舍本求末.关羽北征,是因为中原内乱平定后,曹兵屯襄樊要南征,才出征,尔后获胜而未撤回;如他用人适当,吴人是难以偷袭成功的.关羽是镇守荆州最佳人选.刘备原以为关羽军力雄厚,又有上庸军相援,又因将士连年征战和安定两川、建制称王等因,故未及驰援.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所任的“军师将军”就是“军师”。东川(汉中)与西川是《三国演义》地理概念,不应在研究三国史的学术论文中使用。刘备的荆州军经过二次分兵入蜀,留给关羽至多不超过3万士卒,所谓关羽兵力雄厚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关羽决不是镇守荆州的合适人选刘备在用人问题上铸成大错。章太炎提出的“蜀假吴人之手杀关羽”之说是无所避忌的学术态度是当今治史者所应具备的。  相似文献   

4.
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汉末山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境内)人。他幼年丧父,深受战乱流离之苦,家祸国难使这位“少有俊逸之才”的青年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大志。汉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自此,二十七岁的诸葛亮离开了躬耕十载的卧龙岗,加入了刘备政治集团。后官拜蜀汉丞相,爵封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因此历代…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07,(7):57-60
刘备病逝于永安后,继位的刘禅只当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把所有的军政要务都交给了诸葛亮,蜀汉政权从此进入“诸葛亮时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刘禅和诸葛亮也是一对非常君臣。那么,他们的关系究竟如何?在这种特殊的关系背后,又有什么历史的隐秘呢?  相似文献   

6.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诗圣杜甫在诗《蜀相》中称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功勋卓越,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然而,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并不善于培养选拔人才,以致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开府治事,治理蜀汉朝政,至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逝于北伐军中,前后达12年之久。其间,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实行对内以法治蜀,对外联合东吴、共抗曹魏的战略方针,维持了蜀汉政权与魏、吴两国鼎足而立的局面。诸葛亮死后,其培养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人先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直至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灭亡。  相似文献   

9.
《政协天地》2007,(6):61-68
猇亭遗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刘备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既失关羽又失荆州。这对于刚刚获得益州不久,正打算大展宏图的刘备,无疑是沉重打击。不肯善罢甘休的刘备在一年半以后发动了意在夺回荆州的夷陵之战,却以兵败身亡而告终。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志在必得的刘备又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呢?  相似文献   

10.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取道斜谷,第五次伐魏。他动用蜀国绝大部分兵力,进驻渭南丈文原,与魏军相持了五个月。这次用兵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导致诸葛亮本人前线病逝。这有国力对比悬殊的原因,也在于诸葛亮决策欠妥。蜀汉的国力远逊于曹魏,向魏国发起正面进攻,蜀国本身就显得后劲不足;要支持长久的攻战,更不容易。三国分立,魏国就占有雍、凉、并、青、徐、幽、冀、豫、兖、司十州以及荆州、扬州的一部分,户66万,口443万,军队30万(《中国军事史略》军事科学出版社)。当时,曹魏已经营三世(曹操、曹丕…  相似文献   

11.
万世功名     
正诸葛亮的人脉主要在荆州一带,董事长刘备就把诸葛亮放在荆州。待刘备取西川、进巴蜀之后,发现巴蜀进可攻退可守,比荆州人多地广,就开始倚重巴蜀人才,法正、李严等被迅速提拔。刘备58岁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总管行政事务兼护军将军,李严被封辅汉将军并兼任郡守,而诸葛亮仍是军师。5年后,刘备兵败托孤诸葛亮、李严两人,颇有深意。李严是法正之后益州势力的代表,是本土派,诸葛亮代表  相似文献   

12.
领导必须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从诸葛亮“拒谏”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而他又本性谨惧,除失街手、兵屯渭南外等失误,像诸葛亮这样才能卓越的人,似乎无任何天性的弱点,可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呢?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后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不善于纳谏,不能正确对待逆反意见,以致作出多次错误决策,本文举几例: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发展,历史的演进都离不开优秀人才的积极活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世界上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我国东汉末年群雄四起,刘备是势力单薄的一支,但他先是桃园三结义而得关羽、张飞,手足相待而得赵云,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天时、地利、人和,刘备得人和而建立了强大的蜀汉,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李世民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广纳人才而得天下,开创了中外著  相似文献   

14.
"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君臣之间的“信”履行得较为完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备父子和诸葛亮,这对明主贤君在中国历史上演绎着至善至美的诚信道德。诸葛亮在治蜀时期,信用人才,把蜀汉治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5.
蜀汉名将魏延文武兼备,勇略过人,其军事才能堪与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相比。魏延提出的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谋,看似弄险,其实奇妙无穷。诸葛亮对魏延处处掣肘,不肯大胆使用,故其北伐未能成功。魏延“谋反”说完全是罗贯中捏造的罪名。杀害魏延的罪魁祸首虽是杨仪,但同诸葛亮的临终遗命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戎耕 《现代领导》2007,(6):26-26
三国时代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但就是这样一位古代少有的“智谋之士”.在用人问题上也有重大失误,使蜀汉政权出现了人才匮乏的局面,最终成为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西南重镇成都古代的历史,与三国时期的蜀汉密不可分。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蜀汉在人们的心目中,较诸曹魏、孙吴更得人心,一向被视为正统。刘备、关羽、张飞以及赵云、庞统等三国人物,说书人讲得眉飞色舞,聆听者也百闻不厌。而在这批历史人物中,千百年来,备受崇敬,被视为神明的则推诸葛孔明。事实也确是如此。若非孔  相似文献   

18.
避短与扬长     
反之,若不辨长短,甚至舍长用短,必然是一害人才,二害事业。诸葛亮误用马谡而失守街亭就是个典型。马谡是个智囊型的人物.街亭之役,诸葛亮却让他披坚执锐当“先锋官”,结果痛失街亭,使蜀汉局势急转直下。对此。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批评诸葛亮误用马谡是“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犯了“裁之失中”的错误。这个批评很中肯。  相似文献   

19.
一、曹操抢占荆州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在平定三郡乌桓返回邺都才半年时间,就下令进军荆州。荆州占有今湖北、湖南及河南之一部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像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所说:“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可见据有荆州,沿江东下可吞灭孙吴,西上能规并巴蜀,乃兵家必争之地。更其要者,占领荆州的刘表年老昏聩,内部不  相似文献   

20.
益州陷阱     
陈抗行 《小康》2008,(11):98-98
造成蜀汉灭亡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势的蜀汉政权兵力不集中,国势分散,战而无功,最终灭亡。结合刘备入蜀消灭刘璋势力并占据益州的故事,对理解"益州陷阱"这个概念或许有些帮助:领土快速扩张,却导致了治理的弱化——委托治理者或是产生了离心倾向,或是不遵循既定原则,最后导致系统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