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瞭望》2001,(37)
解决大龄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保护性的再就业措施必不可少,而治本之法则是要为他们创造适合其特点的就业岗位。对此,上海、辽宁、天津、四川四省市和特大型省会城市武汉市作了不懈的努力。尽管这5个省市的做法各有侧重,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只有结合具体的省情、市情,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为失业人员预留、发现和创造出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才有可能解决就业问题。这也是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陈耀 《瞭望》2004,(27)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与教育水平较低,以及就业总量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劳动力亟须向外转移、新成长劳动力与失业人员再就业交织等问题,就业问题较其他国家更为复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解决就业问题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张义鹏  郑言 《求知》2002,(10):32-3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这是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项重大措施,一定要确实抓紧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4.
1999年底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5 75万人 ,实际失业人员 15 0 0万~ 16 0 0万人 ,下岗、半下岗人员在 15 0 0万人以上 ,就业形势严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要积极扩大就业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 ,发展弹性就业形式。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和就业问题 ,有助于正确地实施扩大就业方针 ,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相似文献   

5.
李亚妮 《学理论》2012,(25):77-78
近年来,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新的难题。"2030"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浅论再就业工程○王娓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能否妥善解决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两个转...  相似文献   

7.
为有针对性地加强下岗失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近期,重庆市沙坪坝区开展了下岗失业人员思想状况专题调研。 下岗失业人员思想现状 截至2009年7月,重庆市沙坪坝区有3121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创业或再就业,未就业的有5241人。  相似文献   

8.
信息博览     
《侨园》2010,(1)
到2009年底中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去年1至11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8)
北京:2002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累计超过21万人,其中14万人已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9%。今年目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上海:2002年上海市通过政府托底的方式实现1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另有20万人实现了市场就业,全年共计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今年目标:政府继续提供10万个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召开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党的十六大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对新形势下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就业和再就业这一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职工下岗和失业现象,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党和国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安排了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认真总结再就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拓宽再就业思想和渠道,更切实有效地解决再就业问题,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回顾和反思:目前解决失业间团办法之不足目前,许多企业解决富余人员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下岗职工在企业内部自行消化,二是提前退休和放长假,这两种办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不过改变了企业负担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再就业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就业工程是1993年国家劳动部根据全国就业形势的变化,推出的一项旨在解决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重新工作的社会工程。1994年,这一工程在全国30个大中城市试点,199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从实践的情况看,再就业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诸多问题。怎样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寻找再就业工程的新出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实施再就业工程正面临着一系列在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矛盾,经受着巨…  相似文献   

13.
就业促进法     
《瞭望》2007,(3)
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草案)》。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比较充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制定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劳动者就业、农村富余劳动者转移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我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  相似文献   

14.
为确保全市今年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北京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再就业目标和任务。(一)确保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左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三)确保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四)加强再就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五)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大力发展劳务派遣组织,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全年新发展100个劳务派遣组织,安置1万名下岗职工;大力发展社区就业组织,安置下岗职工、失业人员1万名;扩大社区公…  相似文献   

15.
(考题一)劳动就业:夯实社会和谐的基础[破解进程]今年我国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不低于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就业促进法草案也将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相似文献   

16.
江昭 《学理论》2012,(16):90-9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些农民面临着失地又失业的境遇。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就成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涉及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湖北省汉川市开发区失地农民为研究背景,尝试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再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政府和社会作为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主体,通过积极、正确的社会调适,缓释下岗失业人员的不良情绪,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德国再就业工作状况,笔者随上海市总工会再就业工程培训团于1999年10月中旬赴德国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德国的就业、失业状况以及就业政策等方面采取的对策,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我们开展再就业工作颇有启迪。一、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高失业率下的社会稳定有了基本保证根据德国专家介绍和有关失业登记资料显示,德国的失业人口占成年劳动力的10%左右,其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3,(10)
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股洪流汇合,使得今后几年的就业局势格外严峻。这其中再就业问题又成为抢眼的焦点,因为它的影响波及面更大。  相似文献   

20.
走出再就业的误区杨学兵更新就业观念,是当前企业机制转换过程中带有突破性意义的大事,也是下岗、失业职工走出再就业困境的关键。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的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有及集体企业的转制过程中,大量富余人员的待岗、下岗现象也日益严重。综合有关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