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于1988年12月20日邀请在京的部分会员举行学术座谈会,研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苏联对外政策。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等首都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有关学者20多人。  相似文献   

2.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18—19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在中国政法大学(昌平)举行主题为“中国外交50年”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和政法大学国际政治教研室联合筹办。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鲁毅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分会副会长杨铮教授、顾关福研究员分别主持。应邀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部政研室、社科院欧洲所、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以及世界知识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的20多位专…  相似文献   

4.
研讨历史把握今天──学术研讨会综述赵怀普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华北地区专业委员会和外交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6月29日至30日在外交学院举行,与会的有来自外交学院、现代国际...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首都外交战线和国际问题理论界的部分专家、学者于10月15日、16日聚会在外交学院,缅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并举行研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学术活动。这次“毛泽东外交思想研讨会”是由外交学院、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以及国际交流和教育基金共同举办的。出席研讨会的有50多位专家、学者。他们是: 老外交工作者、老大使:姚广、姚仲明、熊向晖、陈辛仁、刘春、柴成文、李连庆、李欣。杨公素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外交部:张光祐、姚英。  相似文献   

6.
1989年1月25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在外交学院联合组织了“罗马尼亚1944-1947年历史——由王国到共和”的学术讨论会。罗马尼亚驻华大使安·米库列斯库、使馆外交官和我国有关单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  相似文献   

7.
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刘建飞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六届第二次全国理事会6月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国务委员唐家璇、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戴秉国出席会议。会议推举唐家璇国务委员担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会长;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担任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来自国内主要国  相似文献   

9.
12月15日,我院邀请部分老大使和兼职教授以及我院的教授、副教授共20多人举行学术座谈会,学习讨论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有关国际问题、外交政策的论述。在会上发言的同志强调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有了极为重要的调整,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大家还就当前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等观点作了精辟的阐述。作为讲授和研究国际关系、国际法、中国对外关系史的外交学院,应以十三大精神为指导,加强理论的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外交学院前身和外交学院开设国际关系史课程已经有近40年的历史,认真总结我院对于国际关系史学科建设的经验,并对苏联和西方传播到中国的国际关系史和外交史等学科的科学性进行认真的审核,是我院科研、教学工作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我国学术界对建设和发展国际关系史学科的兴趣也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14-15日,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承办,以"中国大外交: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12年理事会会议在吉林大学隆重举行.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先生、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大使以及来自外交部、外交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30余家国际关系研究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专程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第三次全国理事会于2006年7月8-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和学会其他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饶戈平、李兆杰、段洁龙等也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本  相似文献   

13.
主编的话     
2006年即将过去,12月5日,在“外交学院论坛”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的四位副会长王缉思、王逸舟、秦亚青和我在会上发表了对今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看法。外交学院是一所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均挂靠外交学院。学院十分重视对国际形势的研究,也注重博采各家之长。去年年底的“外交学院论坛”也对2005年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回顾,我希望以后每年年终都举办这样的活动,成为外交学院和国际关系学会的传统。2006年是中国外交进入新阶段的一年,新阶段出现首先是由于我们在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进展。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  相似文献   

14.
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6年2月11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在外交学院召开以“和谐世界与中国外交”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主持会议。来自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媒体等单位的十几位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各自独到而有见地的思想与观点,本刊择要编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于1989年1月10日举行“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学术讨论会,应邀与会的部分老大使、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老同志以及首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者同外交学院的同行们一起,深情缅怀周总理为新中国外交创建的丰功伟绩,共同探讨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实践经验和外交风格。讨论会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外交学院教授鲁毅主持. 外交学院院长章曙同志在会上发言,强调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科学价值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章曙院长说,周恩来总理是亿万人民所爱戴和敬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鞠躬尽瘁。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诞生后,周总理长期主持外交工作,昼夜操劳、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每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实际和中国的外交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和策略思想、政策和原则;树立了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外交的新的外交风格;在外交实践中,周总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的策略性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实作风,都应当是我们学习、研究和总结的内容。周恩来总理的科学的外交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尽管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当前的外交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每一个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和外事工作的同志都应该不断地深入学习,加以系统总结并在新形势下运用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更有利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章曙院长指出,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重视外交理论的研究和外事干部的培养,外交学院就是在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时亲自关怀创建的。外交学院更应该把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作为我们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尽力培养更多合格的外事干部。周总理在世时曾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目前我院正组织力量积极筹建外交学这门新课程,国家教委已将这门课程列为重点学科。我们还准备筹建新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政治和地区研究等几门新课程,以适应当前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新学科的建设是一项很繁重的工程,需要我院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并相信这次学术讨论会将对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推动作用。讨论会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陈辛仁、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刘春、老大使谢黎、马列、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浦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周纪荣、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冯特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李石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杨铮。出席讨论会的还有:外交学院副院长黄国良、教授石磊、谢益显、黄金祺、王德仁,以及副教授、教师和光明日报记者等,他们是王芝、魏世华、郑谦、周尊南、徐炳和、傅耀祖、傅(女赞)其、刘金安、王武云、杨闯、龚惠平。现将在会上的部份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整理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文成 《外交评论》2007,(3):111-112
2007年4月14-15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青岛召开。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大使,学会副会长、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秦亚青教授,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俞新天教授,外交部政研司形势处唐国才参赞,青岛市政府和青岛大学有关领导,以及学会各位理事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由外交学院石磊教授、鲁毅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辞典》即将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们第一部集中阐述有关现代国际关系史、外交政策的专业性辞书。它为我国的国际关系史学和外交学学科建设增添了新的科研成果。著名外交家黄镇同志为这部辞典题写了书名。石磊、鲁毅两位教授早在建国初期中国人民大学创建外交系时就从事于这一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参加这本辞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研究所、中国对外关系史教研室等有关专业的3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撰稿人查阅和参考了大量中外有关辞书、专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09,26(3):153-155
2009年4月29—30日,中国国际关系学会(CNAIS)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协办,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以及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央外办调研局史明德局长参会。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学──评《现代国际关系史》延风正当人们以各种形式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50周年,并以史为鉴寻求某些启迪之际,由外交学院博士生导师石磊教授主编的《现代国际关系史》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在20世...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2月16—20日,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第四届年会。来自全国89个学术单位的123位学者、研究工作者代表全国600多名会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宣读了已故理事长王绳祖的遗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会员们奋发有为,不甘自逸,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史学贡献才华与智慧。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石午山同志和研究会顾问张之毅、陶樾同志向大会致词祝贺。会议期间,外交部副部长杨福昌同志作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工作的报告,俞邃同志作了关于苏联局势的学术报告,陈鲁直同志作了关于亚太地区形势的学术报告。与会学者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进行学术讨论。一、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与特点。二、苏联剧变及其解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三、90年代过渡性世界格局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