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以提拉克和甘地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中,既出现过反思和批判传统的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也存在一股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宗教民族主义潮流,但两种倾向相互补充与中和,并未形成明显的冲突.以提拉克和圣雄甘地为代表的宗教民族主义者,诉诸印度宗教传统的精神力量,以此唤起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起民众的凝聚力和行动勇气,并提出独特的非暴力策略,对印度的民族解放与独立斗争起到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基本上实现了一场民族主义的自我认同。其前期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天然自发的民族意识、情感和立场的表达,而后在提拉克以“印度自治”为宗旨的宗教一政治学说里臻于成熟和确立,并通过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政治实践使之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民族主义的谱系中,存在着宗教民族主义,其中又有着宗教教派主义的维度。举其要者,它至少包含了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的宗教教派主义。关于前两者已有文章加以论析,本文专就锡克教的情况作一考察。鉴于源自锡克教的社会政治运动还没有走到导致印度国族分裂的地步,因此这里在弱化的意义上只使用"锡克民族主义"一词。锡克教的起源和最初发展既有印度教和佛教的基础,也吸收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思想资源。在某种异己的教派格局和政治处境中,莫卧儿王朝时期的锡克教已通过积极勇猛的行动实现了宗教与民族的自我认同,并两度建立了分离的政治王国;印度独立后,锡克教也通过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而赢得了较高程度的民族宗教自治。  相似文献   

4.
朱明忠 《东南亚》2013,(1):80-85,94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宗教文化对印度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性格。从"对永恒不变精神的追求"、"对幻想世界的极度关注"、"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四个方面可见宗教文化对印度国民性的影响,也便于我们了解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缺乏历史观念、具有某种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民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衔接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一种中间文化,体现了该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体系。这种文化形态是由地缘位置、社会机制、宗教信仰、蛮族入侵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在诸多世纪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秧 《南亚研究季刊》2020,(3):65-72+5-6
2008年5月,制宪议会废除了君主制,尼泊尔进入民主共和国时代,结束印度教长达200多年的主导地位。然而,尼泊尔内外的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不甘心丢失印度教的国教地位,通过信仰、实践和组织机构动员等多种方式希望重建"印度教国家"。在宗教动员的过程中,一方面维护了尼泊尔国家的统一面貌,为统治者提供合法性来源,加速民族整合的历史进程,助长族群身份政治运动的高涨。另一方面,传播对基督教等"宗教他者"的不满情绪,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各教派之间矛盾。同时,印度教势力加强对尼泊尔的渗透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尼泊尔国内的反印情绪,影响尼印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姆贝基的非洲复兴思想经过4年多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的思想体系,成为姆贝基个人政治的标签和南非外交政策的指南。这一思想在政治上主张自由民主和保护人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自由市场经济,减少国家干预,使非洲经济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中去。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美国重启文化外交这一"思想武器",以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的蔓延.从机制、战略与项目三个视角观察,美国文化外交呈现出的新变化,表明其已走出后冷战时期的低谷而全面复兴.美国文化外交复兴的动因有二:减轻国内压力与应对国际危机.作为美国文化外交复兴战略推出的"全球文化计划",不仅攸关美国家利益,更可能导致一场世界文化力量的博弈,同时,国际社会还须警惕其中暗含的新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世界许多国家曾出现过或仍在出现民众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而拉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民众主义的最主要阵地和试验场。由于研究视角、学科背景和基本政治立场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拉美民众主义有不同的认识,对其实践后果有不同的评价。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民众主义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起源的独特性、发展的持久性、地域的广泛性、政策实践的典型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社会影响的双重性等。拉美民众主义的产生与持续发展,既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也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根源。拉美地区传统精英主义的局限性、社会平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众崇拜魅力型领袖的心理以及对政治幻想的偏爱,都为拉美民众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肥沃的土壤和重要的推动力。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拉美民众主义的消极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应对其产生和持久发展的各种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避免对其认识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文化对于国家利益的意义有两种视角 ,一是本体论视角 ,二是工具理性视角。从工具理性角度讲 ,(相对于国际政治文化的 )单位文化因素对于国家利益的功能主要分布在三个层面 :文化是反抗文化霸权战略的重要依托 ,文化影响力是全球性大国自我实现的基本内涵 ,政治文化是建构国家利益的基本力量。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国 ,要在上述三个层面上实现国家利益 ,必须克服民族虚无主义陷阱 ,亦即必须直面文化现代化这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外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对外文化要有效传播,需要对自身文化有准确认识和定位,注重异质文化的可对话性以及重视传播渠道中的非均衡性因素.中国在对外文化传播中,应当通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传播,塑造"和平开放"的文化内核,通过文化外交,塑造"和平发展"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俄罗斯民族认同形成的过程,东正教和专制制度分别为民族认同提供了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民族的思想也逐渐成熟,以东正教和专制制度思想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民族正是依靠这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基础,形成内部自我认同,确立外部自我形象,在众多认同标准中以此为主要指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利益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利益一直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利益,但实际上文化因素对于国家利益的影响至关重要.国家利益是由表现为思想、原则和规范的国内和国际文化价值观的复杂互动来界定的.文化利益不仅是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而且也以其道义目标和理想追求引领国家利益的方向.物质利益和文化利益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更加重视文化利益,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列宁逝世前夕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前夕提出,苏俄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在农民中进行文化工作,有利于合作社的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提高机关工作者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改善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他提出,加强文化建设,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发挥广大教师的作用;必须增加对教育的投资,以教育的发展促文化发展;应该使城市党组织和城市文化团体经常下农村,促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应该使机关工作者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促进管理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3月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台湾问题和对台政策发表讲话,提出祖国大陆方面对台政策新的主张和新的思路。总书记抓住历史的真相,把握两岸问题的实质,揭示有关争论的根源,对两岸关系的基本性质、基本定位和基本现状做了全面的阐述,将从20世纪40年代末所形成并延续的中国尚未统一的状态,精确地界定为中国内战所造成的两岸双方的政治对立。他指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并为此提出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两岸务实探讨方向,主张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亚太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澳大利亚因其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二战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跨国移民趋势加强和经济区域化发展,促进了澳大利亚的民族文化由"单一的盎格鲁—凯尔特文化"向"多样性文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一方面加快了澳大利亚政府积极构建多元化社会的步伐,另一方面使澳大利亚对自身的国家身份和归属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主要关注在全球化进程中澳大利亚民族特性的转变,并进一步分析这一转变对重新定位澳大利亚国家身份和归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进程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世界格局也因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遇意味着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愈演愈烈。在不同文明的交融和碰撞中,国家文化的安全问题凸显出来。国际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但是国际环境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威胁世界和平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国际因素依然活跃。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要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跨文化翻译涉及文化间的交流,对文化安全负有责任。跨文化翻译工作者应当树立起文化安全意识,并将其与跨文化语境意识结合起来,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立场出发,提升翻译的语言水平,尊重文化差异,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表达模式。跨文化翻译事业要重点塑造和维护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要吸收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打破“沉默的螺旋”。跨文化翻译要始终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先进性。在推进翻译事业的过程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安全和生活方式安全,从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中国模式和文化产品的自信心。跨文化翻译事业将融入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通过对精品文化的内外流通严格把关,为国家的文化安全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印度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对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提出了文化主权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文化主权的文化政策,采用立法、制定法规条例、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维护其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抵御来自美国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美国是加拿大的唯一邻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国,在加美特殊关系中,如果加拿大对本国文化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美国文化就有可能垄断加拿大文化市场.因此,追求文化主权成为加拿大抵御美国文化影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