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妇运》2013,(10):36-39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概念理解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首次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行了界定。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国外的学者们对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如配偶、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包括对亲密伴侣实施的暴力、早婚、强迫婚姻及强迫怀孕。2、发生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及其他机构的暴力,包括性骚扰、强奸、贩运妇女等。3、其他的暴力,包括名誉犯罪、残害女性生殖器、杀害女性和国家纵容的侵害妇女的暴力(如慰安妇等)行为,以及冲突局势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动机的生成具有非预谋性、境遇性,但仍是一个动态的心理过程。通过同样是动态建构过程的认知结构的研究,可以认为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心理是在一种"手段—目的链"式认知结构的统领下生成的。这或许可以成为探寻情境性伤害犯罪人犯罪行为发生原因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自衡 《人民论坛》2014,(10):146-148
暴力恐怖事情的发生次数和频率在逐步增加,对国家安全和统一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使得人民群众受到生命财产的威胁,针对我国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组织力量尚未壮大、境内外相互勾结、犯罪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等特点,公安机关应通过建立反恐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暴恐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措施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做好暴力恐怖犯罪的预防和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4.
暴力恐怖事情的发生次数和频率在逐步增加,对国家安全和统一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使得人民群众受到生命财产的威胁,针对我国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组织力量尚未壮大、境内外相互勾结、犯罪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等特点,公安机关应通过建立反恐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暴恐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措施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做好暴力恐怖犯罪的预防和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5.
加强犯罪研究,应面对现实,承认现实,进行专题性研究。必须系统了解犯罪现状,认识犯罪的特点与规律,研究犯罪原因,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预防与控制犯罪的对策。应深化犯罪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市场管理,强化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功能;加强立法,依法管理;强化政府管理职能,抓好宏观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道德教育。加强犯罪研究,还应进行预防犯罪研究;要进一步加强对犯罪趋势的研究,做好犯罪发生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使用暴力手段或以暴力威胁而阻碍人民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称为暴力袭警犯罪。该文通过对近期国内有关案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暴力袭警分为报复型袭警、临时起意型袭警和精神异常型袭警三种类型,袭警行为发生时间、作案工具、实施人员有一定的规律。暴力袭警发生原因和背景各不相同,早期经历产生的情结与后期负性情绪的结合而导致报复型袭警,个体因激情状态而与警察发生纠纷,或精神异常导致的控制力减弱而袭警。故根据不同类型的袭警案件而提出提升警察个人能力、管控高风险人群、加强立法等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7.
犯罪行为发生后,就会产生犯罪信息。犯罪信息的收集、分析、总结将会对刑事侦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犯罪信息是侦查工作的向导,具有可传递性和可存储性。侦查机关要注意多渠道收集犯罪信息,并对收集的犯罪信息认真分析,鉴别真伪,防止虚假、错误的信息将侦查工作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和危险期。一些通过暴力能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业为黑恶势力滋生提供了土壤,无业和社会闲散人员构成黑恶势力成员的基本来源,黑社会亚文化是黑恶势力犯罪的催化剂,社会管理缺陷为黑恶势力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防范黑恶势力犯罪风险,要提高认识,打防结合,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秩序,着力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切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犯罪统计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社会犯罪发生的基本特征,从信息科学研究的角度讨论了社会犯罪统计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在犯罪统计理论研究中应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讨论了犯罪时间序列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最后提出了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婚内是否存在强奸、男性能否是强奸行为的受害者、女性是否能成为强奸行为的直接正犯、性交范围等问题,一直属于强奸罪的热点议题。目前刑法中一直无法给予上述问题的最终答案,折射出目前强奸罪法益是以贞操为中心展开的。这不仅无法覆盖保护女性的性权利,还限制强奸罪犯罪主体,甚至导致刑罚不公。为全面保护女性性权利,推动男女平权,强奸罪保护的法益也应随社会发展,由以贞操为中心转向以性伤害为中心。通过确定性伤害的概念,明确强奸罪与猥亵犯罪之间的区别,取消强奸罪性别设定规定,推动婚内强奸的设定。  相似文献   

11.
很少有人去关注“供认不讳”的背后是否掩盖着血泪,这在客观上促成了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的发生。刑讯逼供和暴力取证犯罪是法院对讯问笔录和“书面证言”滥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富超 《中国保安》2013,(20):67-69
美国国家学校安全中心的统计和调查显示,在2007~2008学年,美国12年级共有5570万学生,其中43人在学校发生的暴力事件中死亡。在2007年一年中就有150多万12~18年龄段的青少年遭受到非致命的校园暴力伤害,其中包括82.68万盗窃和68.41万群架暴力袭击。  相似文献   

13.
校园警钟声声惊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3年在京、津、沪等10个省市对容易引发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内容、场所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交的2.8万份有效答卷中,对孩子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场所,家长们的首选是“学校”。由此看来,暴力、勒索、偷盗等等丑恶的犯罪现象也袭入美丽的校园。中小学生成为犯罪侵害的又一个弱小的群体。日益严峻的校园犯罪侵害为人们敲响了警钟。中小学生对犯罪侵害的反应令人担忧我国教育学界通过6000多份问卷调查,了解到校园学生受侵害的情况,比较接近实际。其统计结果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校园里41.2%的学生遭受过威胁和打骂。有31.4%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清公 《公安研究》2012,(2):80-84
犯罪情报评估制度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犯罪情报搜集工作的开展,而且能为建立高质量的犯罪情报系统把好第一关,是犯罪情报工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我国由于犯罪情报评估制度的缺失,犯罪情报工作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借鉴香港地区犯罪情报评估制度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犯罪情报工作流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所谓色诱侵财犯罪是指以色为诱饵进行盗窃、敲诈和抢劫的犯罪,此类犯罪案件不断发生并悄悄地蔓延,逐渐形成了特定地域专门从事色诱侵财犯罪的高危人群。犯罪分子为了达到侵财之目的,作案时往往不择手段,极易引发暴力伤人、杀人抢劫案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其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研究色诱侵财犯罪行为和高危人群,不但为了从该类犯罪的方法、手段、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打击和防范的角度找出该类犯罪的规律以及高危犯罪人群,为侦查破案的情报信息研判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攻击性问卷测量不同攻击类型的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可分析不同攻击类型暴力犯内隐暴力态度的差异以及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与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工具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上显著大于敌意性攻击的暴力犯在"自我-暴力"IAT的IAT效应,;(2)两种类型的暴力犯在"暴力-积极"IAT上IAT效应都显著,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3)暴力犯的内隐暴力态度和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但回归分析发现"暴力-积极"型内隐暴力态度和敌意能有效预测暴力犯犯罪的暴力程度。  相似文献   

17.
抢劫犯罪是侵财型犯罪中暴力程度高、破坏性大的一种犯罪形式。当前,侵财型犯罪日益突出,特别是抢劫案件出现高发态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因此,分析、研究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点,总结、寻找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已成为每个侦查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文章认为抢劫案件的侦查难.火主要是:侵害对象的随意性华致因果关系模糊;侵害行为的有恃无恐性导致现场痕迹物证少;被害人主观因素的限制性造成案件信息不连贯;被害人报案的不及时性延误了破案战机;受案范围、协作力度的制约性造成了侦查工作的被动。文章提出的抢劫案件的侦查途径主要有:快速反应抓现行州用通讯工具调阅信息破案;根据案件信息串并案侦查;物建、使用秘密侦查力量破案;控制销赃渠道破案;研犯罪特点、规律破案。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警察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日本警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部门是国家警察厅信息通信局。信息通信局是警察厅内设的六个机构之一,主要职能是警察通信建设、信息管理规划、技术研究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数据统计分析(犯罪统计除外)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技术支持。信息通信局内设信息通信规划课、信息管理课、通信设施课、信息技术解析课,约300人,并直接管理各地  相似文献   

19.
犯罪均值频率——一种犯罪时间分布的测度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在时间分布方面有其特定规律,常规的犯罪总数或平均数等统计量存在不稳定性、偏差性和数据保密性等问题,不利于犯罪时间分布特征的客观对比分析。犯罪均值频率指标克服了传统时间分布统计量存在的问题,可以用来分析犯罪是否偏好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内,满足了犯罪时间分布规律分析需求。运用该指标对某市5年内的入室盗窃犯罪在星期日别、月份上的时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入室盗窃在该市3月份和9-12月份表现为高发期,而在周末则表现为犯罪低谷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逐渐升温,新疆分裂主义乘机在我国连续制造了多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云南昆明"3.1"事件是继2013年10月28日北京"金水桥"事件之后的又一起恐怖分子在疆外实施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暴力恐怖主义犯罪威胁。从当前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特征来看,虽然我国暴力恐怖主义犯罪保持在恐怖主义犯罪的初级阶段,但恐怖犯罪从局部性、区域性逐渐向全国蔓延和外流的趋势明显,并伴有手段多样化和残忍程度升级等特点,暴力恐怖犯罪的多发使得社会各界包括公安机关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地应对与处置之。本文通过对我国现存的暴力恐怖犯罪的现状剖析,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处置对策,供实务部门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