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地制度改革再启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敏 《瞭望》2008,(28)
三十年探索后,我国土地制度将在土地财产权实现形式和制度上谋求突破一块近2900亩的农村集体土地,以每亩土地租金80元的价格,被出租给某高尔夫球场开发商50年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现象不可避免;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是造成失地农民失利和政府超限征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特别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已经走了近三十年的历程。当年,深圳敲响了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第一槌,时任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的王先进曾到人民大会堂接受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质询。近日,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病榻前,这位78岁的老土地,向《瞭望》新闻周刊讲述了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曲折道路以及他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一、土地承包关系,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决定》一方面从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出发,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一方面从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成为当务之急。改革完善土地制度,必须遵循"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确立更加长久的土地承包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陈贵宾 《侨园》2014,(5):56-58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活动领域。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空间的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不断加强,逐步建立了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表明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多年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在各地一直没有停止过,上海市奉贤区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对集体建设用地权能不完整、实现方式单一等阻碍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性问题破冰,积极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商品或资产属性已逐渐显现出来,并呈现出强烈的市场需求特征.但由于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不完善,导致土地征收权被滥用,农民的土地权益被侵害.因此,对土地征收补偿必须明确,并借鉴国外土地征收补偿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的小产权房及其治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缘于小产权房的法律定位不清和政策变动的外部条件,加上土地利益归属矛盾、商品房价居高不下、住房保障和监管缺陷、法律和制度的滞后等内在原因,催生了小产权房大规模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对小产权房治理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梳理和研究,指出:小产权房治理应依据占地性质、建设时间、所处地域的不同进行类型化和区别对待,要辅之以从明确利益主体、保护信赖利益、完善安置补偿等方面来进行土地利益分配改革,并从吸纳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和借鉴批准制度等方面来进行小产权房治理的立法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根本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谨防建设用地的国有化趋势。现行农地转用实行由政府征用的制度,形成了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造成了农地变为建设用地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1.
地票模式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创新性地提出以地票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制度改革.通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复垦耕地综合管理、置换指标调配使用、农户补偿补助、地票流转交易等主要做法的调研,表明试验区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改进土地占补利用方式,建立耕地保护新模式,激活农村土地资本价值,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实效.就农民复垦主体地位确立,置换指标统筹使用,地票交易的制度设计、运行模式改进等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深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王达 《学理论》2014,(20):81-82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规定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受到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的限制,为保护农民利益,应当重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根据《决定》要求,应当明确农村土地权利主体,建立多元的保障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流转二级市场等制度,充分保障农地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13.
杜风伟  张秀云  李健  张秋虹 《学理论》2010,(23):154-154,163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在用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数是政府不作为或乱作为造成的。我们必须在土地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上强化法制意识,提升用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成因和治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主要依靠土地运作来获取收益.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税费收入和以土地为抵押获取了大量的收入.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改革要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划定底线。坚持土地公有制,不仅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而且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敏 《瞭望》2008,(28)
30年改革历程中,土地制度改革奠定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的开发利用造就了世界少有的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国奇迹。可以说,中国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始于、也得益于三十年土地制度的变革。改革开放之初,作为国民生息繁衍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无论是权益还是使用,都存在模糊难解的制度空白。比如,1954年宪法只明文规定荒地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除规定荒地属于全民所有以外,对土地的所有权并无明确规定。尽管1978年以安徽小岗村18个红手印为起点,通过中国农民的智慧和改革决策者们的决心共同凝聚,完成了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走过了土地改革、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较长的制度变迁过程,其中具有诱致性变迁特征的土地制度改革是在农民自发要求下形成的,强制性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土地改革时期农民享有土地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民获得了除土地所有权以外的绝大多数土地权益,产权的激励作用得以彻底释放并达到空前最大化.伴随土地流转的日益增多,土地发展权成为从原有权益基础上派生发展出的新权益,是农民分享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成果的集中体现.设立和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开发制度的需要.我国未来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突出尊重农民的土地发展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一、强化用途管制,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1.切实把耕地保护责任逐级落实到基层。《决定》明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根据这一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农用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与创新现行农用土地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应是实行现代家庭农场制度。并从七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家庭农场制度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4)
随着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暴露了诸多问题。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零星散布,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制度势在必行。着眼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的主要问题,从制度的主体设置、补偿的方式、范围、标准、程序规范等方面提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征收补偿机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