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一些地方,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拖欠税费不满,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发展,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白天到乡镇上班、晚上回城的乡镇干部和干部群体,群众形象地称之为“走读”干部。基层干部群众对“走读”这种工作作风飘浮、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极为不满,强烈要求狠刹这股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抓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然而,在结构调整中,一些干部认为,农民素质低,惰性大,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必须采用强迫命令的手段,逼着他们调整结构,实现致富目标,并美其名曰:“逼民致富”。应该说,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逼民致富,是工作方法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享有完全的经营权、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干部仍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的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对农民不服从管理有想法,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一个说对方“不像话”,另一个说对方“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反映了当前农村一些地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矛盾状况。 农村干群关系紧张的表现:部分干部太凶,农民负担太重.少数群众义务意识不强 一是部分干部太凶。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意识淡漠,官僚主义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和风细雨地做群众工作,而是斥责他…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鸡西从市直党政机关选派54名优秀的副处级和正科级后备干部,到行政村、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副主任或主任助理;三县(市)六区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把县(市)区、乡(镇)党政机关近期成熟的933名科级后备干部也派到了农村、社区。全市近千名干部大下基层,为全市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工作动力。为了让下派干部真正有所作为,市委要求,到农村工作的干部要做好联合体的推广、规范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 20多年来,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村的变化与广大农村干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有了一大批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国农村才有今天的变化。群众对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部与群众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干部与群众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干群关系冲突的事在农村一些地方时有发生。农民对干部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有看法,气愤地说干部“不像话”;而干部则因农民不服从管理,委屈地说农民“不听话”。“不像话”与“不听话”形…  相似文献   

7.
“走读”是群众对时下一些乡镇干部工作在乡下,而家住在城里的现象的形象比喻。这些干部每天早晨八、九点钟匆匆赶往乡镇,到了下午四、五点又急急忙忙返身回城,群众对他们有这样的形容“上午珊珊来迟,下午归心似箭”。这样的干部每天在乡镇工作的时间还不到六个小时,长此以往他们上班成了例行公事,心挂两头,没心思深入农村搞调查,对民情、民意了解不透,  相似文献   

8.
解读农村干部、群众“两不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农村中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长浩 《前线》2011,(7):80-81
为了缓解村级干部选人难这一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顺义区创新培养村级青年后备干部的模式,为全市村级干部的培养探索了一套成功做法,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区委专门成立“顺义区农村干部培训学校”,对村级青年后备干部进行系统、正规的培养和培训,突出专业化教学特色,使他们快速、准确地“入门”、“入辙”,具备做好农村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十分繁重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要面对农村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努力改进工作方法,大力提高工作水平。在工作要领上,要学会运用“两点论”,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两委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和国家农村政策最直接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近几年来,随着村级组织建设的加强,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绝大多数两委成员都能齐心协力,精诚团结,在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共同奔小康中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委成员闹矛盾、搞内耗,“将相不和”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两委班子合力和战斗力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决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将相不和”的原因分析 农村两委“将相不…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巩固农村政权的骨干,是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干部不找群众”、“群众也不找干部”的“两不找”现象。不少农村基层干部上班无事可干,有的整天坐在办公室里闲得发慌,有的甚至长时间外出,平时找不到人影,到发工资时才能见上一面。目前,农村干部真的不需要找群众、群众也不需要找干部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对村级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作为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村级组织的工作经费却普遍短缺,让一些村级组织步入了“没钱办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活动半径延长了,生活视野拓宽了,文化水平提高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更加活跃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农村工作的干部自觉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依据变化了的新情况,用新思路。新办法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一、为群众讲话——积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同志,他们虽然身处群众之中,与群众靠得很近,但是思想上却形成隔膜。他们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不会、不敢甚至不愿为群众说话,即便当群众的切身利益遭受侵害时,也不能…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 ,但由于干部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一些干部的腐败问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方干群关系较为紧张 ,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因此 ,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三个代表”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减轻负担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确保农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说到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干部总觉得“虚”,摸不到“抓手”,常常出现“热在上面,空在基层,冷在农户”的状况。 笔者通过下乡调查也发现,时下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竟也围着农时转,农闲时来,农忙时走,一些干部往往把思想政治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开大会、读报纸,习惯于“大水漫灌”的方式,以为说了,念了,传达了,就是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结果使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水过地皮湿”、“沙滩流水不到头”,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湖北省宜昌市鼓励干部当“精神货郎”,把理论、科技、文化、法律送进农家院,把思想政治工作做…  相似文献   

17.
杨家卿 《学习论坛》2007,23(7):30-32
如何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两委”干部管理难的问题,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南省孟州市委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推出了对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三票评议”的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这一做法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一场声势浩大的干部下乡活动正在河北展开。2月10日起,河北省15000多名干部进驻5010个村。接下来的8个月,他们与原单位脱钩,吃住在农村,直到10月底。  相似文献   

19.
邓清波 《学习导报》2012,(10):28-29
笔者利用节假日到娄底市涟源、新化两地农村走亲戚的机会,通过座谈、实地考察、随意交谈、随机调查等方式,了解到一些情况,深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农村结下了累累硕果,推动了农村生产力提升与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引擎”。  相似文献   

20.
侯海森 《新长征》2009,(2):47-47
村级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他们的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扶余县创新村级干部奖励激励机制,激活村级干部队伍活力,调动村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和“领头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