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文化大革命"中,许世友就曾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如果有仗打,我还想打一仗,然后就休息."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从南京军区调到广州军区.1978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中越边境西段由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指挥,东段由许世友指挥.当年许世友74岁,比杨得志大5岁,成为我军历史上亲临前线指挥的年龄最大的指挥员.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纵览》2009,(8):9-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同反动资本家打了一场经济仗。这一仗,打掉了资本家的嚣张气焰,对稳定新中国的经济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作出打这场经济仗决策的是毛泽东,而在上海负责指挥的是陈云。那么,陈云为什么去上海?他又是怎样指挥打这场经济仗的呢?  相似文献   

3.
<正>据9月4日的环球网报道,9月2日下午,国际问题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湘穗教授携新书《三居其一:未来世界的中国定位》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国防大学教授乔良少将出席了发布会。乔良说,很多人认为中国今天国力强大、军力强大,就剩下打一仗来显示我们的强大,可是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因为战争从来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后  相似文献   

4.
中心组学习制度,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学习理论的一种新形式和好方法。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是落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的一个主要环节。提高党委(党组)中心组的学习质量,则是这个重要环节中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冷水滩区委中心组,在保证中心组学习数量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中心组学习质量。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准备充分是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质量的前提。毛泽东同志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实践告诉我们:干任何工作,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党委中心组学习,也要做好充分准备。没有准备,是搞不好中…  相似文献   

5.
胡松涛 《湘潮》2024,(1):20-21
<正>一生崇尚枪杆子,一生鲜用刀与枪“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的至理名言。由一介书生走向铁血生涯,毛泽东说:“我这一辈子就是在打仗中过的,一共打了二十二年,从没有打仗的决心到有了打仗的决心,从不会打仗到学会了打仗。”毛泽东一生,打了许多大仗、恶仗、奇仗,绝大多数时候打的是以弱胜强的仗。  相似文献   

6.
“敢打没有命令的仗”这是毛泽东对王近山将军的评价。 那是194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进攻矛头直指陕甘宁边区。为此,中央急调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所部一个团立即奔赴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部队出发前,陈赓把28岁的王近山旅长叫到了面前,再三叮咛:“你部尽快赶赴延安是最重要的任务,不要在半路上求战,如遇战斗,要力求速战速决速离,你要切记啊!”  相似文献   

7.
大部份史著都以新四军先遣支队1938年6月17日在江南进行的韦岗战斗,为新四军东进敌后的第一仗,称之为“韦岗初战”、“韦岗处女战”。张陈同志在《党史研究资料》1987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认为新四军抗击日军的第一仗,应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于1938年5月12日在安徽巢县进行的蒋家河口战斗。  相似文献   

8.
1 抗战胜利后,“和平”的影子尚未闪现,紧张的气氛却随着日本的投降到来了.美国支持蒋介石“下山摘挑子”;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国民党在苏联那里有了合法政府的权利.不过,蒋介石要全盘接收日本之投降,也有一系列实际障碍.华南、华北仍被日本占领着;东北和中南,共产党人占领在铁路中间的地方.这一现实迫使蒋介石作出和平姿态,于8月14日致电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20日、23日,又发两电,催促毛泽东成行.20日,毛泽东收到斯大林电:“中国再不能打内战.要再打内战,就可能把民族引向灭亡.”22日,斯大林两次致电毛泽东:“世界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毛泽东看罢之后,伸左手把自己的脑袋拍了两下,微笑着说:“哦,我明白了.”2 第二天,在枣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在毛离开延安期间,由刘少奇  相似文献   

9.
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战场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它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攻克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1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东北野战军首先南下北宁路作战,攻克锦州、山海关各点,封闭东北大门,尔后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9月10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具体部署: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和炮兵纵队主力及第二兵团指挥的热河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据点之敌,相机攻取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一、第二、第十等3个纵队于沈阳以西地区,以第五、第六等2个纵队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由沈阳出援或一旦由长春突围之敌;以第一兵团指挥6  相似文献   

10.
萧强 《当代贵州》2011,(20):42-42
毛泽东清醒地分析:长征本是战略退却,在此情况之下动辄反攻、决战,就违背了自己保存实力以图发展的初衷。 青杠坡位于习水县土城镇外约7公里处。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红军打的第一仗,也是毛泽东"复出"后打的第一仗。遵义会议后,红军计划向北进入四川南部,从泸州、  相似文献   

11.
话说“鼠仗人势”大川古来就有"狗仗人势"之说,却不曾听说过"鼠仗人势"。近日读到一篇叫《永某氏之鼠》的古文,为柳宗元老先生所作,说的就是"鼠仗人势"这个事。文章说,永州那个地方有一家人,迷信时曰,忌讳特别多。自己是子年所生,老鼠乃子年之神,于是就特别...  相似文献   

12.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13.
正全军上下都想打几场像样的胜仗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刚进入大别山时,毛泽东曾发来电报指示说:"在目前几个星期内,必须避免打大仗,专打分散薄弱之敌,不打集中强大之敌,待我军习惯于无后方外线行动,养精蓄锐,又在有利于我之敌情、地形条件下,方可考虑打大仗。"转眼将近一个月过去了,刘邓大军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上上下下都铆足了劲,希望打几场像样的胜仗。在当时情况下,像样的胜仗并不好打。蒋介石为了消灭刘邓大军,调动23个旅的重兵,从四面八方杀向大别山区。此外,桂系主力整编第七、第四十八师在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下,也分别进至鄂东、皖西地区。  相似文献   

14.
豫东战役     
林木 《党史博览》2008,(7):F0003-F0003
1948年5月30日,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此前,粟裕向中央提出的暂不过江、留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大仗的建议已获通过。6月16日,一份“先打开封,后打援敌”的作战方案上报中央。毛泽东在17日的回电中同意,并说:“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相似文献   

15.
从中队政委到团政委,从纵队政委到兵团政委,从志愿军政委到大军区政委,李志民戎马生涯六十年,积累和创造了政治工作的丰富经验。他身经百战,儒雅多才,所著《革命熔炉》、《李志民回忆录》等,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而"善打政治仗",是他闻名军中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6.
1930年6月-10月期间,毛泽东曾率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征战于赣湘等地.对于这段历史内容,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毛泽东传1893-1949》,在书的第十一章中作了专门叙述.本文探讨的是第十一章标题:"不打南昌打吉安"所涉及的两个问题:红一军团征战赣湘期间是否有可能攻打南昌;红一军团攻打吉安是否意味着不打南昌.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在征战赣湘期间,不仅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领导机构及主要领导人表达了要打南昌的意愿;而且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也采取了体现这一意愿的相应行动.因此,"不打南昌"的提法似有失准确.关于攻打吉安,本文认为,攻打吉安本属于"有计划、有配合、有步骤夺取南昌"的一个具体行动,应不含有"不打南昌"之意.  相似文献   

17.
1944年11月10日,王震率南下支队(三五九旅一部)从延安出发,途经7个省,历时688天,于1946年9月27日回到延安,行程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毛泽东称之为“第二次长征”。 毛泽东精心部署,谋南征。嘱王震做好全军覆没的思想准备 1944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7个年头,毛泽东在延安精心筹划新时期战略部署,确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战略方针,计划四路大军分别向华南发展,其中王震  相似文献   

18.
9月9日,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他的生命定格于1976年的这一天,他一生中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天。这一个个“9月9日”,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伟人波澜壮阔一生的大致轨迹。从投身革命至1949年9月9日前后,是他参与领导党和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成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到1965年9月9日的一系列“9月9日”,  相似文献   

19.
正"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提出1950年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毛泽东根据当时朝鲜战场的情况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的优势和弱点,并提出了应对方针,即:"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其中,"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以其简  相似文献   

20.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后,如何解放台湾就成了一个战略重点。负责制定解放台湾战斗计划的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根据毛泽东和军委领导的多次重要指示,对台湾敌情、海峡气候与潮向及我军自身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海南岛大捷,使有些人情绪开始急躁,认为进兵台湾的时机已成熟。要打有把握之仗,就必须有充分时间做好各项准备,中央军委赞同粟裕的观点。于是,华东军区拿出一份详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