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月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加拿大总理哈珀。胡锦涛说,自上世纪70年代建交以来,中加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双方决定建立和发展中加战略伙伴关系,把两国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中加友好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和意愿,双方务实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胡锦涛表示,中加双方要按照《中加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进一步加强政治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共识。要正确看待各自国家人民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坚定维护两国关系发展大局。要充分发挥两国经济互补  相似文献   

2.
<正>1968年,皮埃尔·特鲁多当选加拿大总理。同中国建交是特鲁多的外交重点,在竞选期间他就宣布,一旦当选就将推动中加建交,"不再看美国脸色"。当时加拿大社会形势微妙,右翼政客站在反共立场上反对承认新中国,称  相似文献   

3.
苏泊 《党史纵览》2010,(10):54-54
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拿大建交40周年.加拿大是继英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与新中国建立的西方重要国家。1970年10月13日.中加双方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报。中加建交,被称誉为上世纪70年代的“报春花”.紧随其后,多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或发展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刊》2013,(8):F0002-F0002
襄阳市第一中学是襄阳市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距今已有116年。学校于1897年由加拿大原外交部长助理、为中加建交作出重大贡献的、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的切斯特·朗宁的父亲创办,学校始名为"鸿文书院",后改为"鸿文中学"。切斯特-朗宁曾在鸿文中学就读,大学毕业后又回校担任鸿文中学校长。1928年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来,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及人员往来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额已从建交初的10.3亿美元发展到2001年的877.5亿美元,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1972年中日人员往来只有九千人,近几年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达200多万人次。两国友好城市已达210多对。中日关系能够实现正常化并达到目前的水平,归功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其中,民间外交为中日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尤为突出。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补充,为相互沟通、增进了解、推动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6.
刘新生 《湘潮》2010,(3):34-37
<正>今年是新中国与印尼建交60周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曲折复杂历程。1950年至1965年苏加诺总统执政时期,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有团结有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尽管印尼排华问题始终未获  相似文献   

7.
高峰 《党史纵横》2009,(2):24-25
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关键,而其中最核心的又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它一直困扰着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近60年来,美国从来部没有中断过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中间稍有变化也仅是从过去的“赠予”转为后来的“出售”。资料显示,在中美建交前的1950年至1978年28年间,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赠予、出售台湾武器装备和其它军事援助达1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张慧中 《党建》2011,(5):60-61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印尼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历史上两国关系曾出现过波折,但1990年两国复交后,双边关系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特别是2005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呈现全面发展势头,充满活力。去年,两国隆重庆祝了建交60周年和中印尼友好年,今年是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  相似文献   

9.
印度是与我毗邻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个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在50年代,两国关系十分友好,是当时我国对外工作重点国之一。印度是周恩来总理出访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是第一位来华访问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首脑。虽然从1959年至1962年因西藏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两国关系有过一段曲折,但到70年代关系又得到改善和恢复友好。周恩来总理积极维护中印友好,对印度以团结争取为主,对其某些消极面采取既争取又批评,既团结又斗争,有理、有利、有节、留有余地的政策,正确处理了两国关…  相似文献   

10.
朱祥忠 《党史博览》2012,(12):16-21
2012年是新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0周年。40年来,两国通过人员和贸易的交往,逐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而从民间到官方高层互访,两国关系一直在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各个领域友好合作日益扩大。2004年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中阿关系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党史文汇》2001,(2):F003-F003
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中苏建交后,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重新确立中苏关系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和中国俄语年。10月12—14日,俄总理普京访华,举行中俄总理北京定期会晤,进一步密切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俄罗斯总理普京,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的新进展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巴建交之初,两国关系远没有达到日后的那种"全天候的朋友"的程度。两国建交的过程经历了一定的曲折,建交谈判因为巴基斯坦对台湾当局的态度不明和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新中国持相反立场而一度搁浅。建交之初,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矛盾分歧。巴基斯坦在台湾问题、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西藏问题上态度反复,表现出与新中国不一致的立场;此外,其还加入了美英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些都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两国矛盾分歧的最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选择了"巴美结盟"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信息网站     
上月要闻胡锦涛欧非之行取得五大成果从1月26日至2月4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对法国、埃及、加蓬和阿尔及利亚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主席此次访问,取得了五大成果。以庆祝中法建交40周年为契机,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40年的风雨历程使两国关系日臻成熟。在中法建交40周年的当天,胡锦涛同希拉克签署联合声明,提出了发展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两国加强合作的领域,标志着中法合作进入了发展新时期。以成立“中阿合作论坛”为标志,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全面发展。埃…  相似文献   

15.
中南两国在1955年1月2日正式建交,然而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中南两党两国关系的演变来看,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后间接关系时期(1947年——1955年),建交和发展时期(1955年——1958年),两国交恶时期(1958年——1968年)和恢复正常时期(1968年以后)。 本文拟以这一过程为主线,对这一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内外因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和中国"俄语年".10月12-14日,俄总理普京访华,举行中俄总理北京定期会晤,进一步密切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俄罗斯总理普京,高度评价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的新进展和中俄总理第十四次定期会晤取得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对于中英建交问题,中方决策层在“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前提下,采取了“不急于建交”的方针,并决定“先谈判后建交”。中英建交谈判是新中国第一次与西方大国进行有关两国关系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中苏之间还在进行着缔结新约的谈判。在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的情况下,中方决策层将中苏谈判放在了首要位置。对于新中国领导人来说,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是争取更坚定的盟友还是获得更广泛的承认,毛泽东等人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18.
张兵 《党史博览》2007,(5):19-22
1976年4月底5月初,首位新西兰总理马尔登访华;同年6月20日,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访华;9月初,西萨摩亚(1997年7月更名为萨摩亚)元首塔努马菲利第二殿下首次访华;10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索马雷访华,10月12日,中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两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出访苏联杨成武受命迎送傅作义遭受责难毛泽东评判是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曾公开宣布自己走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各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都采取了鲜明的热情支持的态度,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苏建交后,两国关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处理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便在变化了的情况下,重新确立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辉 《求是》2004,(2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两国建交55周年。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际法上继承了前苏联的国际地位,也延续了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关系,由此开始了中俄关系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国,长达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线将两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悠久,传统友谊源远流长。1949年两国建交后,双方从结盟到对抗,从边界武装冲突到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两国关系经历了各种考验,也有过沉痛的教训。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