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在南满     
霞飞 《党史纵览》2007,(12):12-16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始了争夺东北的斗争.考虑到东北地区我党力量比较薄弱,中央决定派一些重要领导干部去东北领导工作.陈云就是其中之一.陈云于1945年9月去东北,至1949年5月回到中央工作,一共在东北工作了将近4年时间.在这期间,他与我党其他领导人一道,为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创造全国解放的基本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陈云在南满的那一段岁月,展现出了他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2.
陈云对北满根据地建设倾注了极大心血。他带领北满军民展开了五个方面的工作:放手发动群众,造成创建根据地的“真实基础”;剿灭土匪,消除根据地的心腹大患;减租增资、分配土地,满足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建军、建政、建党,为根据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抓紧财经、金融工作,为巩固根据地创造物质条件。从而圆满完成了北满根据地的初创任务,为实现党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大的东北根据地,为夺取全国解放,创建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纵观东北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有几个特点是十分突出的。一、充分利用东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建根据地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它的总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总人  相似文献   

4.
<正>1945年8月,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结束,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决战。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因情况紧急,会议彻夜进行,直到第二天凌晨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林枫、伍修权为委员的东北中央局,立即赶赴东北开展工作,力争在东北建立根据地。从此,陈云与东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开辟北满根据地东北局成立后,中央先后调集了10万军队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匪人数之众多。活动之猖撅和危害之严重,均堪称中国之最。在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东北解放军仅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基本消除了黑土地上的匪患。剿匪斗争的胜利,对于东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全东北地区的解放起了重大作用。抗战胜利后,我党开始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集2万名干部和10万大军昼夜兼程挺进东北,与原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共同消灭日伪残余,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创建东北根据地。国民党也非常重视东北,叫嚣要“控制华北抢占东北”。抗战期间,国民党的主力集中在遥远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抗…  相似文献   

6.
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副书记,在参加领导和指挥东北解放战争及东北根据地建设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不仅在东北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全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早在1945年4月,党的 “七大”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东北光复不久,9月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由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组成,彭真为书记。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部队和干部十余万人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和山东水陆两路进入东北。10月下旬,潘汉年  相似文献   

8.
华小勇 《党史纵横》2013,(5):14-16,30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向东北进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而最先提出主力进军东北建议的黄克诚,对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过程中,他最先提出建立乡村根据地,并就部队集中作战与分散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早向中央提出派五至十万人进军东北迅速创建根据地的建议1945年9月上旬,黄克诚率部从津浦路西回师苏北,途经华中局驻地时,从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得悉:苏联红军歼灭日本关东军后,留驻在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陈云同志奉中央之命,赴东北工作。历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东北局副书记、南满分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职,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解放全东北起了重要作用。陈云同志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4)
<正>为了缅怀陈云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为创建北满根据地立下的丰功伟绩,继承、发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中共宾县县委编辑了《陈云在宾县》一书(内部发行)。其中收入《陈云文选》《陈云文集》中陈云同志在中共北满分局宾县时期的文献32篇,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陈云年谱》《陈云传》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可是由于敌伪14年殖民统治和战争的影响,东北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成为最重要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为了稳定金融,发展生产,繁荣市场,保证根据地的开支和军需供给,有利于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行了东北银行券,俗称东北币,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2.
陈云同志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就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一度担任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他和中央其他领导财经工作的同志一起,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和流通,搞好财政经济工作,克服种种困难,为打破敌人的严密封锁,巩固西北和东北这两大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陈云同志这卷文选中,关于经济工作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赵新华 《世纪桥》2001,(3):51-52
1945年“8·15”东北光复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陈云、彭真、高岗、张闻天等4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率2万多名  相似文献   

14.
杨唐达 《党史文苑》2004,(10):30-32
草林圩场是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草林红色圩场创建后,不仅活跃了当地乡村经济,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吃”、“穿”、“用”等方面的物质保障,为根据地做好经济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东北解放战争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陈云作为东北局的领导成员之一,在其中作出了五方面突出贡献:深谋远虑地提出了关于我党东北工作正确方针的建议;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北满根据地的建立,为东北解放战争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出坚守南满的英明决策,并成功领导了"四保临江"战役;周密稳妥地领导了对沈阳的接收,创造了我党接管大城市的成功经验,为此后全国新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提供了借鉴;尽心竭力地解决东北财经工作问题,为东北解放区有序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云与辽宁     
<正>陈云同志曾亲自参加和领导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和辽宁的城市接管,并于建国后多次视察辽宁工业基地的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今年是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谨以此文追忆陈云同志在辽宁留下的深深足迹。开辟北满根据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党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9月14日下午,陈云出席了由刘少奇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研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粉碎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独占东北的阴谋,使我军获得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重大决策,决定“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2页)当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多次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为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作出了贡献.我军进入东北有10万多人,2万干部.是谁首先提出要调10万大军进入东北的呢?是黄克诚同志,这是黄克诚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王越芬 《世纪桥》2003,(5):40-41
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全方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共七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争取东北的设想,但当时还没提到日程上来。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东北的战略地位和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地提出和制定了争取东北,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从而为东此乃至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顺福 《世纪桥》2003,(1):57-57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时,东北地区尚无国共两党军队,也没有两党的公开活动。此时,我党中央按照“七大”制定的“发展东北我之力量、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方针,派出20名中央委员,2万名干部,11万大军挺进东北。当年11月陈云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北满分局书记、北满(吉、黑)军区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共分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根据抗战后东北的形势确定了独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并为独占东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二是形势急转直下,中共中央及时地调整战略部署,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三是根据形势的变化,确定了重新占领和控制部分大城市与主要铁路干线的战略方针。四是最终确定创建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论述了创建根据地的必要性,根据中共中央创建根据地的指示,在东北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