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杰峰  戚昌厚 《法制与社会》2010,(17):184-184,188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全球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开始的早,政策、技术先进,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政策工具的相关理论对发达国家二氧化碳减排经验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化石燃料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愿望。碳排放权交易是指各国为了实现对《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在控制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市场调节将剩余的排放量投入市场进行交易而对于那些超排的公司则可以购买额外的排放权限以免于高额的罚款。本文将结合笔者相关经验及多年研究来探讨如何结合国情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所导致的温审效应,这是目前学术界认为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悉心呵护地球,这已经成为科技界及请多领域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课题.有人称,环保产业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众多生态灾难和社会问题,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成为一股新的世界潮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是低碳经济的目的。要把低碳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积极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南帅妮 《法制与社会》2010,(23):182-182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了减缓气候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需要国际社会密切合作,及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落幕,气候变化与贸易的关系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背景下,气候变化与贸易,成为贸易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而"气候变化"与"贸易"这两个貌似没有直接联系的概念在本质上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银昕 《法人》2023,(11):33-36
今年以来,世界各地极端气候事件频发。1月,创纪录的冬季高温席卷欧洲;2月,美国遭遇“速冻”寒潮;5月,意大利暴雨成灾;6月至8月,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人们更深切地意识到全球变暖比预期来得更快。在中国,临近11月,京津冀及周边区域共20个城市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预警。有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空气质量反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航空排放的国际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航空排放具有移动性、全球性、行业性的特点,因此航空排放的国际法律规制主要依托国际民用航空组织进行。航空排放国际法律规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规制航空器发动机排放引起的当地空气质量问题到更为关注航空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相关政策和应对措施的转变。航空排放国际法律规制受一些关键因素影响目前主要以“软法”呈现,但将来效力会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孙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1,(12):176-177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恶化。在这样时代新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但是,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人们还存在认识误区,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在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认识误区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航空产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是大势所趋,本文拟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航空减排方面的立法建设与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航空减排立法与举措提供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是因为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劣,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来越依赖生态环境的改善;二是人类为改善生活而发展经济,而经济发展与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相关联。地球表面气候变暖、城市缺水、沙尘暴愈演愈烈……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受全面考验,限制排放二氧化碳的国际社会的政府约定,各国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立法,发展中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和规划,等等,无不着眼于全面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生活质量和人类生存环境。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  相似文献   

11.
李伟 《检察风云》2022,(3):38-39
2021年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彰显了全球各国加强气候合作的决心,碳减排、碳中和成为岁末年初的热词.固碳利用技术,指二氧化碳在生态系统中的固定和利用技术:以二氧化碳为主要原料制成产品.这是碳减排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律师业要为低碳经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绪柏 《中国律师》2010,(10):49-50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召开后,经济领域最热的名词当属低碳经济。在全球变暖、资源短缺、金融危机等多重背景下,一场能源变革悄然兴起。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清能源开发和发展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业,为低碳经济服好务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3.
佚名 《政府法制》2008,(6):32-32
2月1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次缔约国大会在印度尼西亚旅游胜地巴厘岛落下帷幕。去年年末,同样是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制定出了“巴厘岛路线图”。气候变暖正在成为全球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而腐败这·人类社会自形成以来从未根除的顽疾,同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公敌。此次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二次缔约国大会也在竭力促成一个国际反腐机制的形成,旨在为各国通力解决腐败问题找到一个世界反腐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4.
言论自由:概念及边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言论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言论自由的保障,“有助于思想与资讯之流通,为推动文明进步与发展之原动力”。〔1〕密尔在其代表作《论自由》一书中,对言论自由对人类精神福祉的必要性做出了精辟的概括,〔2〕并指出:“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3〕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就没有思想之激荡,社会之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如卡多佐法官所称:言论自由是其他权利产生的摇篮,几乎为其他每种权利不可缺少的前提。〔4〕我国有学者提出:随着生存权问题的基本解决,自由权特别是言论自由权将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15.
孙大申 《法制与社会》2013,(15):242-243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一个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话题,也是近几十年国际社会中最活跃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国际社会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公约.这些公约始终贯穿着一些解决国际环境法问题的基本原则.本文主要围绕其中的“共同责任原则”展开论述,通过哥本哈根会议中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国家责任分担以及共同责任原则与区别原则的对比,探讨共同责任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简易程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社会有感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1〕人权保障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确立刑事司法正当程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自由不受任意侵犯。这些刑事诉讼的正当程序在《世界人权宣言》、〔2〕《欧洲人权公约》〔3〕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4〕  相似文献   

17.
王涛 《比较法研究》2011,(3):121-129
<正>一、可比与不可比音乐与法律是人类文化的两个不同领域。人类文化领域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是确定无疑的命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国家的音乐形式发生变化,其法律也会跟着改变。"〔1〕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也讨论过音乐对政治的作用。〔2〕音乐与法律虽并无直接的实证渊源关系,但也存在着某些相一致的因素。在国内,曾经有学者对二者的共同点进行过研究,〔3〕然而用具体例子来求证音乐和法律之间联系的研究,目前还未见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的形势及其对国际刑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活动在任何领域所取得的成功都将导致需要相应机制控制的犯罪。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其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网络犯罪也随之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其必将为国际刑法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国家早在十九世纪便提出来了 ,二战后被广泛重视 ,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那么 ,何谓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呢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特指学生平等地享有接受高等学校教育的机会。〔1〕入学机会平等和存留平等是审视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两大重要指标。〔2〕入学机会平等是指人们接受高等学校教育权利的平等 ;存留平等是指人们在高等学校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以达到特定教育程度的成功机会平等。〔1〕可以说 ,自古以来 ,不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 ,高等教育机会就没有均等过 ,在人类步入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德国民法中的形成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特征形成权①,指的是由一个特定的人享有的、通过其单方行为性质的形成宣告来实施的〔1〕、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法律关系、或者确定一个法律关系的内容、或者变更一个法律关系、或者终止或者废止一个法律关系而导致权利关系发生变动的权利。在请求权,权利人可以要求义务人为一个行为(《民法典》第194条〔2〕),以至于使得他们的意思一致而发生法律效果;而形成权与请求权不同,它只是给予一方的、并不需要别人的意思表示参与、而只是根据权利人自己一方的意思来发生法律效果的法律之力〔3〕。形成权使得权利人在不必得到相对人同意的情况下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