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0,(5)
正雄安新区生态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谋划"特殊政策"普惠化……相关地区将中央各项政策与当地独特优势资源充分结合,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推动国家顶层设计乃至地方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林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集体林权改革涉及集体林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落实,与从事林业生产的村民利益息息相关,如何搞好集体林权改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国家开始在部分省实施农村集体林权“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也存在不少忧患。本项研究通过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林权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社会公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对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认为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但有些地方却没有很好地兼顾到社会公平。目前我们急需从理论上建立一种农村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论述,这些原则包括处境公平、民主治理和法律平衡,以此处理其公平正义问题,并将其稳妥地运用于地权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地方权力源于中央的赋予,并非固有权力,所以,地方立法权仍然应遵循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抵触上位法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立法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既有效促进地方治理中的制度供给,又保证国家法  相似文献   

5.
深化林权改革 建设生态祁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这份指导我国集体林权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被定性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集体林权改革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一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绿色变革,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展开,给这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生活将带来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刊从本期起,通过系列专题报道,将这一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方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原则、任务重点、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南方集体林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从多方面深化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催生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新需求。文化新需求集中体现在文化的业态革新、模式迭代、内容垂直及其结构升级、观念更新、诉求多元。对此,我们应立足中国语境,将文化建设制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构成,以此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新需求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依法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关重要。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实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险。但是,在社会保障立法方面进展不大,主要问题有:一是没有法律效力等级较高的社会保障法律或行政法规,致使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无法协调和深入;二是各地制定的社会保障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的制度差异,加大了国家通过立法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难度。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立法要在全国范围内取得…  相似文献   

9.
"撤镇设市",即通过对现有行政区划和行政权力结构作出必要调整,将那些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显著、地位突出的"明星乡镇"升级为县市级行政单位,为其更快更好地发展"松绑"和"赋能",是一项符合各地发展需要从而呼唤已久的改革议题。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的当前时期,这一改革迎来了实质性突破的大好时机。但现实表明,改革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并不容易,甚至是困难重重。究其根本,困难在于作为改革之历史起点并在各地推行已久的"扩权强镇"模式具有很强的自我强化倾向。"扩权"模式的制度惯性,从"扩权"到"设市"包含的制度转换成本,以及"扩权"模式下形成的既得利益势力,构成了这种"路径依赖性"的三个内在维度。这意味着,如何借助恰当的政策安排来化解"扩权"模式造成的路径依赖问题,乃是当前破解"撤镇设市"改革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德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中,德国属于温和型国家,其地方改革的原则策略选择与中国的渐进改革模式具有某些相似特征,即以法治为核心、以政府能力提升为目标、多价值平衡及公民间接参与为主直接参与为辅。在改革内容上,表现为公共服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体制改革包括机构精简(含组织流程再造)和地方政府区划改革,机制创新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系统的重新设计和公共物品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体制改革的直接价值取向是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绩效和强化公共部门的服务能力;而机制创新的直接价值取向则是创设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最大限度地动员市场和第三部门参与地方性公共服务的生产,让地方政府"瘦身",实现公共服务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警察针对家庭暴力的逮捕政策及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美国,反家庭暴力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努力,美国警察进行了法律改革和文化变革,实施了针对家庭暴力施暴者的逮捕政策,并在社区警务活动中确立了"社区为本"的反家庭暴力干预模式,使对家庭暴力的干预与治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而使这项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罗秀  罗国荣 《人民论坛》2010,(9):204-205
永川"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模式不但促进了当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永川职教城发展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制度政策和服务手段,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对话不仅是在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环境中的生存智慧,还是多种关系走向和谐共存的发展目标。贵州民族文化进校园给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民族学生与非民族学生在走向全球还是坚守地方的迷思中寻到了一条打破"非你即我"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荣之路。在宏观上可以使民族地区用"美美与共"的文化对话理念参与到区域对话、经济对话、教育对话中,并以此推动民族教育工作新发展新跨越目标的实现;在微观上可以促进民族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其地区文化自觉力和身份自主性,进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家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  相似文献   

14.
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目标在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在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和文化治理中的各项功能,改革当前功能落后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设现代个人所得税制度。此次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开启了个人所得税的新时代,但未来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5.
民族政策"去政治化"及"文化化"的争论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研究发现: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是肯定的,但该制度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并不相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经济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围绕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提出我国于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目标,针对森林面积中集体林比重大、单位面积蓄积量很低、潜力巨大,但存在集体林低效经营、林权改革缺少政策承接主体、经营组织培育滞后等突出问题,建议政府以创新集体林经营制度、优化配置区域营林政策、支持绿色就业为重点,营造良好营林环境,激发林农投资集体林、有效经营集体林的积极性,为实现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  相似文献   

17.
经济越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愈迫切。尤其是工业抓大效小.专业银行商业化.国家投资重点转向中西部地区和支柱产业,对地方性投资相应逐年减少,局部甚至是各地方基础、公益性投资有可能出现“断档”。因此,要解决地方基础性投资“断档”,公益事业投资“缺位”及重点项目的资金不断投入“补充”,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和计委抓住有利时机,尽快建立地方投融资体系,形成政府投融资主体,以适应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其一,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性基金政策,科学地建立地方基本建设“基金制”。从现在而言乃至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建立地方投融资…  相似文献   

18.
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的乡村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对90年代中后期以来愈加恶化的农村治理状况的一种激烈的反应方式,乡村关系在税费改革背景下呈现出新的面貌。税费改革之前的乡村关系特点可以归纳为“压力型体制”+“赢利性经纪”,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导致了国家对农村的过度提取和乡村治理的合法性危机。税费改革以后村对乡镇的依附性显著增强和乡镇对村级控制能力显著下降状况并存,而且固有的“压力型体制”依然是农村地区权力运行的主要逻辑,税费改革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并未在乡村关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指出,农村税费改革遏制了此前乡镇盲目“积极行政”的内在冲动,为形成良性的乡村关系提供了可能,深化税费改革不能仅仅将着眼点放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型,乡村财政危机的实质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危机,国家应当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手段保证新的乡村合作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权制度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林权改革是林业改革的核心。在林权制度的历次改革过程中,我国没有充分考虑林业产权的特殊性,没有充分尊重林农的利益和需求,产权变更频繁,各种利益主体的产权关系模糊,林权政策也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措施,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毁坏,因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0.
正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立法的延伸和补充,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进一步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自觉把地方立法工作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来推动,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这一论断,为新时代地方人大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不断深化对地方性法规功能作用"三性"的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