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商业秘密立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呼唤着我们重视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与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关于知识产权的分协议,在规定必须给予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部分,专门规定了“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形成的谅解备忘录中,以第四条专门约定保护商业秘密.因此,加快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步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已成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为此,本文拟就我国目前商业秘密保护法起草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地理标志和通用名称的界分,我国当下采取的标准为“指代一类商品”标准。这一标准并不能反映地理标志和通用名称的本质区别。地理标志通用化的本质是“标示地理来源”功能的丧失,故应当引入“标示地理来源”标准。对于通用名称的判断范围,应当坚持以全国标准为主,同时严格限制相关市场标准的适用。《中美经贸协议》本质上是美方寻求更广泛的市场准入的尝试,对我国地理标志和通用名称的界分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标志保护中的通用名称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虽然回应了《中美经贸协议》的要求,但是提供的保护水平过低,不利于地理标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在符合《中美经贸协议》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寻求地理标志的高水平保护。  相似文献   

3.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诸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关于知识产权的分协议,在规定必须给予保护的知识产权范围部分即其第二部分,以第七节专门规定了“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护”;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形成的谅解备忘录中,以第四条专门约定保护商业秘密。为履行国际承诺,1994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受法律保护。一、商业秘密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美商业秘密保护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权利首先被规定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而在此前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其均被作为一种行为规定的。随着我国入世的临近,借鉴TRIPS协议以及别国商业秘密法中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加快与世界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接轨,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荷刚 《法学杂志》2012,33(1):152-155
商业信息只有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时,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如何认定权利人主张的商业秘密是否存在容易产生争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规定应当删除"实用性"要件,以采取合理措施的程度作为评价"合理性"的标准,同时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不应仅仅限定为"技术信息或商业信息"。  相似文献   

6.
商业秘密作为一种权利,首先被规定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中,而在此前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其均被作为一种行为加以规定。借鉴TRIPS协议以及别国商业秘密法中关于商业秘密的规定,对于完善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加快与世界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接轨,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交流,无疑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美国的商业秘密立法和保护水平代表着世界的最高水平,而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独立的商业秘密法,因此,对两国商业秘密保护进行比较研究,是一种迫切而现实的需要,也有着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继《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颁布之后,对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科技成果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有关法律已规定了相应的保护条款。尤其是新《民事诉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颁布施行,从程序上和实体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王丰伦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商业秘密作为法律术语,在我国最早出现在1991年实施的《民事诉讼法》中,但该法只是从诉讼程序上对商业秘密予以保护,并未规定有关的实体问题。直到1993年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才第一次在我国立法上对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9.
王忠辉 《中国律师》2008,(12):65-67
综观我国现行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款主要分散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中。虽然这些法律对商业秘密的范围、构成要件、侵害商业秘密的方式及对侵害行为的制裁等均有涉及,但保护还是显得过于分散,不够全面、系统,且原则性规定较多,不便于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0.
有关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慧峰 《经济与法》2001,(12):39-3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日益完善,针对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也相对完备,初步建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劳动法》、《刑法》等为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了一个体现民事、行政、刑事法律保护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保护机制,使我国的商业秘密保护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1.
商业秘密理论与立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帆 《现代法学》2004,26(3):148-155
随着商业秘密财产价值之凸显,我国现行法律所提供的保护规范已明显不足。本文对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性质、特征以及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归责原则和方式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归纳和分析,并在引述和比较国内外相关立法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之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业秘密权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朝贤 《现代法学》2000,22(6):107-110
商业秘密的权属性质如何 ,国内外学者众说纷坛。从法理和商业秘密发展趋势看 ,商业秘密权应是知识产权家庭独立新成员 ,商业秘密权既有知识产权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权能。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形成及发展进程方面,国外及国内的许多学者与法官曾先后提出了调整商业秘密关系的诸多理论,它们对当代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然而,在这些众多的理论中,最能准确把握商业秘密特征,对西方国家商业秘密法律制度的形成最具影响力的则当属商业秘密的"财产权理论"和"保密关系理论"。深入考察保密关系学说和财产权论的形成及发展轨迹,将有助于了解目前英美及其他国家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WTO与环保有关的贸易条款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TO《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GATT1 994、《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农业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及《政府采购协定》中均含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条款。如何应对与运用这些条款并推动它们的进一步完善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建立在对它们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算法的迅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真实性方面显示出突出优势,但也面临公有链与联盟链形式的系统风险、区块链自身延展性价值实现不充分及对区块链高位阶法律规制不健全等各类风险.探索"标准共识兼容插件+多链并存与跨链兼容"模式、鼓励前置性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业务、完善区块链诉讼证据机制、加强对智能合约...  相似文献   

16.
刘笋 《现代法学》2006,28(6):34-44
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环境损害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已开始尝试运用贸易投资条约防范贸易投资自由化带来的消极环境影响。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法立法新模式,在其投资章节中规定了环境条款,试图兼顾投资自由和环境保护两种利益需求。虽然实践表明,该协定仍然没有有效协调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在执行上出现了诸多法律冲突,但该协议所彰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立法理念和原则,可能会成为未来国际经济法中重要的理念和原则,将会对未来国际投资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中商业秘密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商业秘密法的发展来看,商业秘密的内涵呈现出从秘密性、实用性至秘密性、价值性和管理性再至秘密性和价值性的一个变化过程,而我国有关法律及规定明确认为商业秘密在内涵上需要具备秘密性、实用性、价值性和管理性四个构成要件。从两国的规定看,两国对商业秘密内涵的理解在新颖性、实用性、管理性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has, in a rather self-evident manner, treated animals as objects of trade: Animals must be either goods or natural resources subject to th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 However, broader public and legal efforts to recategorize animals from goods to “sentient beings,” which are emerging across the world, are casting serious doubt on these assumptions. Using animals’ subjectivity as a starting point, a new and bourgeoning strand of anthropological, ethical, and political studies argues that animals should properly be recognized as working subjects. Be it guide dogs, truffle hogs, logging elephants, or dairy cows—working animals, they argue, are owed wholly new legal and ethical duties. This article builds on these arguments to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animal labor” for trade law: Are animals wrongly classified as commodities or resources? Is there a need and room to recognize animals as service provider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What are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this proposed change? This article sets out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and argues that recognizing animals as workers in trade law is conceptually coherent and can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mpowering states to protect animals effectively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19.
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侯雪梅 《行政与法》2005,(6):115-117
由于行业协会以充分维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为目的,因此行业协会具有天然的反竞争倾向,应当成为我国竞争法所规制的主体。行业协会的反竞争行为有多种表现,包括对非协会会员的反竞争行为、对行业协会会员的反竞争行为以及行业协会之间的反竞争行为。我国法律对行业协会反竞争行为的规制严重滞后,必须尽快加强相关立法,包括《行业协会法》与《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