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焦裕禄精神常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4,(20)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英年早逝30周年。兰考人民、河南人民隆重集会纪念,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焦裕禄同志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在兰考人民、河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心中是不朽的,3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就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2.
一部《焦裕禄》,震撼众人心。成千上万的观众为焦裕禄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官一世,造福一方”的精神所感动,情不自禁地洒下一片热泪。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爱戴,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人民呼唤焦裕禄精神的回归。人民的愿望自然是美好的。然而,是否能够实现,笔者确有“杞忧”。应该说,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或许他们没有焦裕禄那样典型,但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党教育出来的“焦裕禄精神”。可是,也有那么一些自诩为“公仆”的人,恐怕只是电影场上流点泪,散场后依然如故。譬如,某单位组织看《焦裕禄》,而这一天正好下小雨,银幕上焦裕  相似文献   

3.
当年与焦裕禄一同工作过的一位老干部到山东出差,专程到焦裕禄的故乡——淄博市博山区看了看。他是哭着离去的。他在焦裕禄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道:“故乡人民没有忘记你,故乡的领导干部具有你那样的胸怀和远见。安息吧,裕禄同志。”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致富一方。”这标语,镌刻在焦裕禄纪念馆的石碑上,更化作博山的干部们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光辉榜样。他的形象光彩照人,精神影响深远,赢得全国人民的赞誉和敬佩。要把这个人物写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绝非易事。据我所知,从1966年至今,以焦裕禄为题材创作的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本已逾300个,但成功之作,至今未见,可见难度之大。当我去兰考,深入生活,采访焦裕禄的妻儿、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以及他关怀、照顾过的乡亲,  相似文献   

5.
在拍完电视连续剧《渴望》后,有几部影视剧邀请我去演出,我拿不定主意。这时,峨嵋电影制片厂邀请我在电影《焦裕禄》中饰演焦裕禄。不知怎么的,一下子激起我强烈的创作欲望。 人们都说真人真事最难表现,弄不好会砸锅的。可是我当时只感到银幕上太需要这样的共产党员,这样的基层干部形象了,真有点“久违了”的感觉。我所在的空政话剧团领导也支持我去塑造焦裕禄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到一条“焦裕禄塑像惹祸”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消息说,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前两年,某县政府原任领导决定在政府大院修造了一座焦裕禄塑像,以使这里的公务员们每天从塑像旁路过时,都能以焦裕禄为榜样,自觉地学习他那种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无私精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塑像建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县就发生了两起正县级干部的遇难事件。一起是一名领导外出旅游,到大海里游泳,结果溺水而亡。另一起是一领导坐小车外出,发生车祸而丧生。这两起事件发生后,有人便开始议论:“都是焦裕禄塑像惹的祸。”更可悲的是,县里的领导居然相信了这个传说。于是下令把焦裕禄塑像移走,为的是避免再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相似文献   

7.
人民呼唤焦裕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青  冯健  周原 《瞭望》1990,(28)
进入九十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在这声声呼唤中,我们3个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重访兰考,专程到焦裕禄墓前献上了一个花圈。花圈的挽带上写着“焦裕禄精神永存”七个大字,表达了我们对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的崇敬和思念。 焦裕禄去世已经26年了。兰考人民在明末黄河故堤的一个沙丘  相似文献   

8.
焦裕禄的名字,之所以在6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广为传颂;焦裕禄的精神,之所以至今仍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盛传不衰,其原因就在干他是我们党领导干部的光辉典范,他的精神是活生生的领导科学。今天,我认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促进领导工作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 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指导下,焦裕禄在领导工作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与能力。在  相似文献   

9.
怀着对劳模人物的敬仰,我再次观看了电影《焦裕禄》。除了对焦裕禄“心中全部装着百姓和工作,惟独没有他自己”的高风亮节倍加钦佩外,又对影片中焦裕禄与县长吴荣先的一段对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段对话大意是:吴荣先认为焦裕禄“整天围着百姓转,只知道‘讨好’百姓。领导干部做工作,不是要叫百姓满意,而是要叫党满意。”焦裕禄反问:“百姓满意,党会不满意?反过来说,党满意的事,老百姓会不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电影《焦裕禄》问世了。还在试映时,银幕上的焦裕禄就感动了成百上千的观众,不论是曾身受其惠的兰考人,还是严格、挑剔的评论家。 26年前,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使千千万万的读者感动、激奋、鼓舞;26年后,电影《焦裕禄》所激起的热情依旧不曾稍减。这历久弥新的魅力本身,便是焦裕禄精神永在的明证。本刊竭诚向读者推荐这部好电影,并因此组织了这一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我们在全省城乡普遍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这一教育中,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思想教育为主、群众自我教育为主的方针,在干部群众中组织了一次学焦裕禄、学雷锋、学王进喜和推荐焦裕禄式干部、推荐雷锋式青年、推荐王进喜式工人的“三学”、“三推”活动。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和筛选,全省由县一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有2000多名,地州市表彰的有600多名。在此基础上,由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了1名“焦裕禄式干部”、2名“雷锋式青年”、1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5)
焦裕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树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精神丰碑,为艰难创业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激发出无穷的能量。焦裕禄那种为党的事业、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承担起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期盼。焦裕禄精神的核心本质是对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忠实践行。正因如此,在后焦裕禄时代"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依然不断涌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弘扬焦裕禄精神,除了要精准把握焦裕禄的精神内核,还要注意抓好"知、情、意、行"这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有所谓体制内体制外之说,征询及我,我说我自然是属于体制内的。如果说,忧国忧民,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人们在“瞎操心”这一点上并没有大两样,而同样好像“瞎操心”的忧党,恐怕就是体制内人所独有的了。记得80年代初期,我随同一个体制内的团体,支用体制内的公款,到河南的兰考去,一则怀旧,缅怀体制内树为楷模的好干部焦裕禄,二则怀新,参观一下体制内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新貌,归根结底是为了向我们并通过我们作体制优越性的宣传吧。其间,顺道上开封古城参观。有一天我们这一群人上了黄河大堤,瞻望一番之后,回头下堤。有一段下坡土路,维持秩序的人让我们扶持  相似文献   

14.
<正>50年前,焦裕禄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焦裕禄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5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5.
政工短讯     
湖南省开展推荐先进人物活动有成效为使学先进、赶先进落到实处,近一年来,湖南省从下到上开展了群众性的“三推”,即推荐焦裕禄式的干部、雷锋式青年、“铁人”王进喜式工人的活动,全省有200多万人参加了这一活动。经过层层评选,省评委会对各地推荐的70多个先进典型约50万字的材料进行了审读,最后评选出50个典型,其中选拔出事迹特别突出的焦裕禄式干部、雷锋式青年、王进喜式工人各1人,由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并  相似文献   

16.
王新 《侨园》2011,(6):51
当年,焦裕禄为使兰考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而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兰考人民更是崇敬和爱戴焦裕禄同志,难忘他为兰考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当焦裕禄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四乡八村的老百姓涌到县委,都来打听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住在哪家医院,非要到病房去看看他,县里的干部劝也劝不住。后来,焦裕禄不幸病逝,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噩耗是真的。有个叫靳梅英的老大娘,听说焦裕禄去世了,冒着大雪黑天摸到县城,看见宣传栏里有焦裕禄的遗像,  相似文献   

17.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河南兰考。行至106国道和310国道交叉口,远远就能看到巍然吃立的焦裕禄铜像——身姿清癯、目光深情、意气风发,让人想起五十多年前他领着群众战风沙、斗贫穷的共产党人风采。与之相映成辉,在当下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河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把“三股劲”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在河南省学习焦裕禄精神报告会上,中共郑州市中原区委书记宁冠英题为《以焦裕禄除“三害”的精神与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的发言,赢得了3000余名与会者的阵阵掌声。这掌声表达了人们对他和中原区委在反腐倡廉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的党性、非凡胆识与策略的高度赞许。  相似文献   

19.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次女,1953年出生,父亲去世那年,她11岁,近50年来,她对父亲的思念从未间断,在电视剧《焦裕禄》拍摄时,她亲手为饰演者织了一件父亲常穿的鸡心领口背心,她说,“如果父亲还在,为他织上一件毛衣,该是做女儿多大的幸福!”2013年8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兰考,专访了焦守云,踏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兰考一同回望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重温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正>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世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以其淳朴的工作生活作风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言传身教,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家风故事。以身作则:“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焦裕禄一生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用过的一床被子上有42个补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