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金秋时节,建国50周年前夕,我受北京市台联选派,来到中央党校合籍干部培训班学习。在培训班里,我和来自福州的妹妹、来自厦门的堂妹以及来自江苏的堂姐,相聚在美丽的昆明湖畔。回想起自己的成长道路和生活历程,不由我思绪万千。我是一个出生在祖国大陆的台湾省籍同胞,从小生长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厦门,在那里度过了我的少年时光,1964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文革”前我家的籍贯填为“厦门”。但记得还在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就在饭桌上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和弟弟妹妹:“我们家实际上是台湾人,你们的祖父在台湾被…  相似文献   

2.
祖父     
艾童 《中国减灾》2011,(3X):63-63
<正>你离开一年又七天,这个世界上,我再也没有可以称为祖父的人了。我骤然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被祖父宠爱着的孩子了。我应该,而且必须长大了。那时我还在小城上高中,一两个月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你总是蹒跚着脚步,穿过村子里那条黄泥路,早早地站在小卖部旁边的岔道口等我。  相似文献   

3.
原阳县政协委员、陡门 乡周庄村医疗室主治医师 刘钦,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 农民医生.但他却尽自己的 最大努力,向乡亲们捧出了 一颗滚烫的爱心,一次次为 群众排忧解难:他把村里坑 坑洼洼的街道变成了平坦 的柏油路;他为家乡的村民 和孩子们建起了书屋…… 刘钦出生于医学世家, 其祖父以治疗肝病而名传 乡里。在环境的熏陶下,自 幼聪颖的刘钦跟着祖父学 医。由于他刻苦好学,17岁 高中毕业后便开始在大队 合作医疗室独立坐诊。热情 的服务、细心的诊治,使上 门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医疗 室的效益大增。在刘钦坐诊 的3年中,村里用医…  相似文献   

4.
雪白的向往     
我没见过我的祖父。但父亲经常向子女们讲起他。父亲告诉我们,祖父是个医生。但祖父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并没能静下心来行医。祖父在1925年到广州参加了国民革命,后来他以军医身份随北伐军一直打到武汉。可惜他在1932年便去世了。祖父留下遗嘱,要孙辈学医,成为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父亲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过协和医学院,但是由于后来与祖父失去联系,没有了经济来源,只好辍学,去谋求一个马上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他当然更为迫切地企盼子女们至少有一位能终于成为医生。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不仅我和哥哥、姐姐们长…  相似文献   

5.
覃事孝 《中国民政》2009,(11):57-57
“石门县足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近7万人,占到全县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我到这里挂职三年,如果能为贫困群众办几件实事,帮他们解决点实际困难,就心满意足了;能得到群众的贴心支持和真心拥护,将是我最大的欣慰。”从浙江来到湖南石门县挂职副县长的蓝小明在任职演说中如是说。三年来,他时刻用这句话警醒自己,并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相似文献   

6.
《中国保安》2012,(19):27-28
我是武装押运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员工,从事押运工作已经8年了,现:是天津保安华宝护卫押运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的一名车长。我非常喜爱、珍惜这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我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每天我和所有的押运员一样,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就来到了单位,  相似文献   

7.
《新疆人大》2014,(2):37-37
我们县有3.7万人,只有两名自治区人大代表,我是其中一位,所以说,我身上承载着全县人民寄予的信任和使命。人大代表不是荣誉,也不是待遇,而是责任,任务非常重。因此,我在刚当选为自治区人大代表时,就给自己确定了履职目标:一年至少要替群众办一件实事,五年下来,我至少为群众办五件实事。如果说,一年中,我只参加了为期五、六天的自治区人代会,而一件事也没有为群众解决,那我就是一名不称职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群众》2020,(14)
正埋头苦干实干,为群众解好难事,是做好群众工作、深耕基层沃土的前提。回顾我入职大学生村官的基层经历,越来越感受到,许多本领是在基层经受了打磨、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艰难困苦中得以增长的。一2013年11月,我来到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成为一名社区  相似文献   

9.
贺苒 《台声》2014,(12):86-86
一年两个月前,第二次来到台湾,以学生的身份在这里学习、生活。当初决定来台湾读书的理由其实很实际,考研落榜了,但选择来台湾对我来说却有很多原因。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户口簿籍贯栏却写着台湾桃园。虽然家中长辈从台湾来到大陆亦是太祖父辈们的往事,我父母这代甚至都所知甚少,但却让我对台湾,  相似文献   

10.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回想1998年的这个时候.我正怀着激动又不安的心情来到北京.接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当了十几年的巡警,从一名普通民曾成长为一名基层所队的领导。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如何当好一名警察。我钟爱110巡警工作,因为在“漳州110”这个集体中,每当为群众做一件好事,所受到的尊敬和厚爱,是在其他岗位无法直接体会到的。“110’是警察队伍的一面镜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百姓对它的口碑如何,最直接地反映了他们对“警察”二字的理解。两年多前,老队长郭韶翔赴公安大学深造,由我控…  相似文献   

11.
自4月20日起,我就来到地铁人民广场站14号出站口执勤,在这一特殊岗位上奉献世博、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农村的人大代表,群众选我做他们的代表,就是让我为群众说实话、办实事,解决他们的难题,不然群众就不会选我这个代表,当代表就得为人民。”徐志荣这位扎根农村企业的平凡女性连续两届当选本溪市人大代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亲民代表”。几年来,她始终将积极为民办实事,带领群众走致富路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当代表的职责要求。自1998年当选人大代表后,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她创办了一个小型的酒厂,  相似文献   

13.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来到中国生活和工作”,伊拉克人阿巴斯(Abbas)说。这是他来到北京后的第15个年头,“上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知道了万里长城,知道了这个遥远国度的古老文明,也知道了中国是依靠自己的农业养活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唐高祖李渊二十子李元祥后裔武阳王李皎江嫡系靖王李远公,因逃避皇宫政变,避难翰林崎。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翰林崎离大田县城有6公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总人口有628人。但常住人口不足百余人。青年人都在外从业。——题引我想象得到它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就像祖父讲过的故事一样,迭宕离奇。李氏后裔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求得一处“世外桃源”,也为自己的心灵寻到一处安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正>祖父许德珩对我关爱教诲31年,耳提面命,令我终生难忘。祖父对我告诫最多的是:好好读书,不可荒废时光。将来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上小学时,遇到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全民搞运动。一天,祖父上天安门城楼参加毛泽东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活动,看到毛主席问他  相似文献   

16.
季竹林 《乡音》2023,(4):50-52
<正>王子霖出生在深州张邱村一个典型的乡绅世家。祖上几代都是耕读兼之的乡绅,到了祖父一代,兄弟析产而居。祖父性好读书,不习经营。父辈亦是每日手不释卷,被称为“曲园居士”。王子霖出生于戊戌变法第二年,即1896年。当年农历五月,初夏深州大地突降暴雨,连续七天不曾间断,实为罕见。就在这暴雨中,王子霖来到世间,因此以“连雨”为名。后自改名为王雨,号子霖。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怀着满腔热情来到了太原市迎泽区委统战部,并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从自己原来熟悉的岗位来到陌生的统战部,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统一战线的一名新兵,一向开朗活泼的我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开口,不敢动笔。我清楚地记得,是部长秦琦的一席话给了我信心,他说:“统战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这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你从现在开始,  相似文献   

18.
1943年春,我随同罗瑞卿、薄一波等首长,从山西太岳来到延安。此后,我被组织分配到中央办公厅行政科工作,一度任毛主席的行政秘书。从 1943年至 1957年,我跟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京,在主席身边工作了 14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延安枣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严密封锁,群众的公粮任务繁重。不足 140万人口的陕北地区,一年就征收 19万大担粮,人民群众有议论。毛主席对此十分重视,为减轻群众负担,毛主席决定把公粮由原来的 19万大担减到 16万大担。同时,号召解放军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  相似文献   

19.
徐城北 《北京观察》2003,(10):54-55
别看我研究的多是老玩意儿(如老京戏、老字号和老北京……),可我从来是不敢称“老”的,尤其是北京这地方,胡子一大把的人还说自己“小着呢”,我又安敢造次?但就是这一二年,少年见过的北京风物,时不时就闯入梦境。其中进入最多的,就是祖父的四合院——打住!听我这一说,您千万别以为我们家是什么望族。我爷爷山东人,年轻时很穷,进北京无非是找口饭吃。在前门火车站当过剪票员,没几年升到了站长,再后来,又升到“北平至山海关”段的段长。正在这好时候,日本鬼子来了,他也就洗手不干了,开始利用在铁路上的“关系”跑买卖,同时在离前门不远的地方,买下了这个四合院。北京规范的四合院,应该是大门朝南的。可我祖父的这个,却是大门朝北。懂行的老前辈一听,保准就撇嘴了;就凭这规格,“没戏”!房子确实“没戏”,因为祖父旁边的  相似文献   

20.
父亲想错了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的儿子,他从小就跟着祖父,过着上顿饱、下顿饥的日子。艰苦的生活使他萌发了不想当农民的念头。通过日夜苦读,父亲终于实现了愿望。他到城里当上了一名干部,终身享受国家的俸禄,再不用受那日晒雨淋的罪,而且在生活上比起当农民的叔叔来富裕多了。因此,父亲常常为自己的“英明决策”而沾沾自喜。可是,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父亲突然发现自己想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那还是从头说起。祖父去世以后,他的家当交给了没跳出“农门”的叔叔。当初几年,由于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