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的历史特点及现实发展水平,决定了党内民主建设在整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党内民主建设为首要条件,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为发展战略,以社会全面进步为重要保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关系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中国民主化的进程而言,发展党内民主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建设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公平、公正、民主、法治、和谐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民主政治作为当代东西方社会的共同追求,其形式和内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就其本质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与西方民主政治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治有其  相似文献   

4.
韩玉芳 《新视野》2007,1(6):11-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民主发展道路的特点:中国的民主发展由共产党启动,经历了民主启蒙、民主革命以后在民主建设中向前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文化的影响,积极培育民主政治的文化;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促进民主政治技术的成熟;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其独特的逻辑、优势和方法论,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主政治建设滞后论"等各种错误思潮,从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遵循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之际,回顾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发展人民民主而斗争的历程,分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对于在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共分四个部分:一、中国式的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二、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三、中国民主政治的优势;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已经一年了。十五大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并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作出一系列部署。正如江泽民所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切实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之后,将发扬民主视为社会主义政权跳出历史发展"周期率"的根本出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把民主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决议》中指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十二大报告也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和全国人大五届会议通过的宪法还明确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确定为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目标之一。十三大报告将民主政治建设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8.
刘璐 《世纪桥》2011,(1):83-85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9.
努力实现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对实现我党政治生活民主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党政治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研究党的建设和政治民主问题,要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政治民主实践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帮助下建立的。这就决定了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俄国共产党及其政治实践是我党建设的组织榜样。俄国革命的成功,使早期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具有重要的民主价值。这一制度曾遭到重大挫折,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破坏,教训十分深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开发它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宁 《求是》2007,(10)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终于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掌握了在中国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已经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要倍加珍惜,而绝不能妄自菲薄。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前进,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情,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成熟。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确保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长期探索民主政治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形式.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方位的变化,推动着人民政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政协纳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体现出党对人民政协领导关系的制度内涵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其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高度契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关键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党内民主已成为党建的核心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其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决不限于共产党自身,必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发展党内民主对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党合作中的政党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主,历来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不息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在政治上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在政治领域的实现和建构。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历史经验,对于更好地完成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艰巨而伟大的任务来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曲折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历史的终结。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开始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国成功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56年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建立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民主奋斗90年的历史。中共在创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对于中国人权问题的基本主张,开始了对民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抗战时期,中共在积极倡导民主政治、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政治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建构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巩固国家政权的过程中,民主法制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五四宪法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治体制已经正式确立,为新中国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开辟了道路。尽管反右扩大化和文革使中共在民主道路的探索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与失误,但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民主执政使中国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7.
陈洪玲  唐韵娣 《求实》2006,2(Z4):57-5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斗争中的共同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孕育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于建国前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在从1989年至2002年这13年中,领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继续改革开放,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坚持走自己的路,同时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6,(1)
近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发表,这一白皮书凸显三大亮点。第一大亮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四个需要”白皮书最重要的一大亮点,就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并把“党的领导”这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具体化为“四个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是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明确了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必然性和正当性。第二大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一直是政治民主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政治民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探索,既赢得了人民的拥护,使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得以稳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