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拨乱反正中正式启动,邓小平党建理论初步形成。1992年春,南方谈话成为邓小平党建理论走向成熟的历史契机。一方面,南方谈话对党的思想建设作了理论总结和升华,邓小平党建理论得到重大发展。另一方面,“南方谈话”为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系统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邓小平党建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3.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整顿的过程中,就同“四人帮”进行了正面斗争。1976年初,邓小平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年4月再次被打倒。但邓小平即使是在自己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勇气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四人帮”展开了正面斗争。这种斗争把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把它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去认识,从全局和战略角度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改革和发展是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统一起来,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绘制了宏伟蓝图.在他领导的20年里,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与繁荣,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6.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一场全民性的社会大运动."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则演绎了这场运动一幕幕真实的历史剧.本文用群体心理学的视角,从群体的"人"、领袖的"人"和真正的"人"三方面分析"文革"中群体、领袖和个人之间的内在互动及相关原因,以便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解构"文革"时代,去感估"文革"一代.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用系统的、辩证的观点,以务实的风格,强调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指出"三农"问题必须坚持改革稳定性和人民价值取向,并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采取一切措施,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论述主要散见于其在不同时期的讲话、报告等著作文献之中.本文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的一些对高等教育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的精辟见解,分析了邓小平关于高等教育的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丛笑 《共产党员(沈阳)》2005,(11):56-56
邓小平是一位使中国走向富 强的伟人,缅怀其丰功伟绩,瞻 顾人生艰辛,我怀着神秘和崇敬 之情,读了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写 的《邓小平的“文革”岁月》一 书。 在那场腥风血雨中,作为伟 相似文献
10.
刘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5,6(6):9-12
邓小平"三农"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形成与初步发展到成熟、继续发展的历史轨迹,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邓小平"三农"思想始终都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1.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文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奠定了"文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文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文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文革"具有重要的助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三落三起"的曲折政治生涯中,表现出了"伟人的信念、超人的意志、仆人的思想、明人的性格、凡人的生活"等优秀品质,成为当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20世纪世界政坛上举世瞩目的伟人之一,薄一波在为《邓小平的非常之路》一书中题字“困境中的伟人”,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邓小平的不平凡之路。他唯实不唯书,敢想敢说,敢闯敢干,面对困境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开拓创新,从不拘泥于前人的既有成果,不满足于现有的结论,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卓越的政治智慧。“文革”期间,中国不论在经济、政治方面,还是在社会、文化层次上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一国两制"构想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偶然提出的,更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着充分的实际根据和可靠的理论依据,是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1975年初,“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第9个年头。当时,“批林批孔”运动的开展再次造成了全国形势的严重混乱。“四人帮”加紧进行篡党夺权活动,我国的政治形势十分严峻。然而,由于党和人民的斗争,也由于毛泽东态度的某种变化,在1月召开的四届人大上,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论体系,对新时期文艺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论述了文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的人民性和党对文艺领导的新思想;还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方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和培养"四有"新人的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革"结束后不久,面对如山积案和迫在眉睫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提出处理重大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同时,他又反复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原则在概括总结和抓大放小层面上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在适当规避层面上,邓小平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实现了规避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谈到和刘少奇的关系时说:毛泽东在1953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用拉拢的办法,正式和我谈判,说刘少奇同志不成熟,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9.
20.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决心.一般认为,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关注台湾问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际上,早在"文革"后期,邓小平就情注海峡两岸,心系祖国统一,为恢复因"文革"中断的对台工作特别是对外交往中台湾问题的处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初步形成了自己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