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认同是政策执行的重要基础,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往往更加重要。论文结合陕西省2021年底暴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计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策认同构建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网络问卷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包括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感知政府能力在内的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公众对政府负面舆情处理的及时性感知和满意度也会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政策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论文提出应重视日常工作中公众满意度、政府信任和感知政府能力对于危机管理的作用,同时要特别注意提升公众的主观感知,当负面舆情发生时,政府应积极回应并处理。  相似文献   

2.
论文从公众感知视角,整合了原因属性分析、责任推断等归因过程,构建了公众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责任感知模型;并通过情境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后,(1)相对于政府内部归因,外部归因会弱化公众对政府责任的感知;(2)在政府内部归因中,相对于将危机事件归因于政府部门道德缺陷,归因于政府能力不足更有利于弱化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3)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可控性越高,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越强;(4)公众对政府社会责任的感知越强、对政府的认同度越高,则对政府责任的感知越低;(5)受害方共谋关系显著负向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责任感知;(6)危机事件越严重,公众对政府在危机事件中的责任感知越强。这些发现当有助于促进公共危机和公众感知的理论研究,并帮助政府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相似文献   

3.
章志图 《法制与社会》2011,(25):211-212
当前高校进入一个危机事件多发的时期,诸如公共卫生引发的危机、政治性事件引发的危机、校园治安案件引发的危机、高校师德滑坡引发的危机、师生合法权益受损引发的危机等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不受限制的网络、高校体制性障碍、日常管理服务瑕疵、大学生心理问题多发等因素造成。高校领导层树立危机防患与危机管理意识,积极向企业学习危机公关能力,建立固定的危机管理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建立党、政府、公安机关部门与高校联动制度,是预防与应对高校危机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从年初的雪灾到拉萨事件、从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到汶川大地震,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考验着政府公共关系。其实从2003年SRAS事件后,我国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日益重视公共关系的作用。而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政府不仅可以与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安抚社会不良情绪、缓解社会矛盾,而且有利于塑造政府的形象、提升政府的美誉度。本文着重探讨政府公共关系的特点以及在解决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大作用和危机管理中公共关系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体现,能够强化政府的廉洁程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有助于公众更好地监督公职人员。我国目前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还处于试点状态,缺乏系统性,实施力度也不强,难以起到预期效果。我国应完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统一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将所有公职人员纳入财产申报主体范围,并设置严格的申报程序和法律责任,强化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刚性和权威。  相似文献   

6.
谣言短信危机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新型的公共危机。其显著特点是新传媒参与公共事件,这对于新时期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提出了挑战。“病猪肉”谣言短信事件作为典型案例。暴露出政府危机管理中信息获取能力和危机公关意识薄弱、公共信息发布机制缺失以及政府公信力走低。因此,建立“公众本位”的信息收集发布机制、信息发布的法律规范体系和现代服务型政府的危机应对模式是政府应对此类危机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政府作为危机管理的主导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公众作为社会成员需要与政府协作,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方式,无论是在理念还是实践上,公众参与都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危机意识不强,意识与能力欠缺,传统管理理念严重阻碍束缚着公众参与危机管理,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广泛灵活的组织等,亟待措施解决:开展危机教育,培养危机意识,提升参与能力;转变政府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促进公众参与危机管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危机管理法律体系;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保证社会组织的自由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花维钊 《法制与社会》2010,(22):205-205
自2008年以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在面对一系列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中国媒体的成长与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塑造了公众的价值观念,强化了公众的社会意识,反映和引导了社会舆论导向,同时它的传播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绩效,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中该如何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9.
林野  张一 《行政与法》2007,(4):24-26
政府危机管理,主要是指政府在危机的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带来的各种危害,根据危机管理的计划和程序对危机采取的直接对策。由于各种实发事件的出现,处理不好,直接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不仅公众和社会蒙受极大的损失;而且也会使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受到损害。本文论述了政府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必要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问题】当前舆情危机事件频发,网络舆情既可以提升政府形象也可以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应对舆情。舆情事件中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回应策略才能有效维护和修复政府形象?【方法】本研究从情绪认知视角出发,以公众情绪为中介和以回应策略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通过2(事件责任:大、小)×3(回应策略:否认、借口、道歉修正)的组间实验设计进行证实。【发现】研究发现,当公众认为责任大的条件下,采用道歉修正策略(与否认策略、借口策略相比)更能缓解公众情绪,进而修复政府形象;当公众认为责任小时,采用道歉修正策略和否认策略(与借口策略相比)更能疏导公众情绪,进而修复政府形象。【贡献】研究突破了传统SCCT理论基于认知视角探讨形象修复的框架,从情感视角提出即使不改变大众对舆情事件起因的归因认知,通过有效回应来疏导公众情绪,也能达到修复政府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震  张进 《行政与法》2009,(8):10-12
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公众满意度、加强社会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政府必须立足现实,分析影响公民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诸多因素,避免因非制度化的公民参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明确不同危机管理阶段公民参与的重点和任务,建立有效的公民参与保障机制,从而有助于公共危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亮 《行政与法》2010,(9):45-48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时代政府面临的新型危机形态。它具有参与主体的虚拟性、爆发时间的瞬时性、聚合能量的倍增性和诉求内容的隐秘性四个主要特征。因此,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把握舆论制高点以及搭建网络对话平台,畅通民意互动渠道,是政府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治理的灵魂和基石,关系到政府治理的合法性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公众与政府间的互动也日益紧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折射出了当代政府公信力的危机。本文分析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与作用,从三个维度出发解释了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正处在深刻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方方面面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威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制约。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其公信力也会有所变化。公共危机中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危机预控机制、信息公开机制、法制建设等方面探究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阐释政府公信力的现代理论基础。结合上述影响因素,从建立危机预控机制、建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信息公开等方面入手,寻求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非典”危机中的政府职责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各种危机或突发性事件,维持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是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和必备能力。面对此次异常严重的“非典”危机,中国政府表现出富于大局观的形势把握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但也暴露出政府发布疫情信息一度不够及时、缺乏透明度,整体协调和应对重大危机的反应机制以及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应加快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回应和保障公众的知情诉求;从体制上增强政府对非典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健全政府官员的考核和问责制度,疆化对权力的制约和责任的追究;在充分履行政府职责的同时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建立危机处理国际合作系统,从而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完善公共管理体制,提升公共管理能力,体现服务型和责任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现代的行政伦理体制尚未建立,另一方面受到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现实中行政伦理失范的现象接连不断,行政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指出要加强公职人员行政伦理素养,必须确立行政伦理法制化建设的思路,以法律强制的手段确保行政主体遵守最基本的行政伦理规范,通过法律的刚性措施与伦理道德的软性结合,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7.
公共危机中的公众认知心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公共危机管理已被作为具有重大挑战性的课题严肃地摆在了公众和政府面前,成为了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本文从公共危机中公众认知心理偏差的成因和特征入手,探讨了公共危机中的公众认知心理调控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前,渤海湾溢油事件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整个事件中,事故责任方、执法部门和公众都对此次事件给予了不同的回应。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海洋伦理的缺失是发生事故的关键。造成海洋伦理失范的原因既有价值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利益驱动、法律制度的缺失以及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因此,相应的海洋伦理建设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构建人海和谐的新海洋伦理观,以杜绝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公共事件在对社会生活造成物质破坏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公众的心理,而这种对公众心理造成的影响将会反过来恶化其不良局势。因此,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将是应对危机,尽快控制局势的重要手段。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主要是通过明确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内涵,并借鉴国外关于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社会心理干预机制的经验,重点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几种典型的社会心理进行干预。同时,必须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心理和负面情绪、突发公共事件不同阶段公众心理变化和不同社会心理状态危机传播方案调整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和治理腐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强了从政道德方面的立法活动,通过“律之以严”,以达到“求之以廉”的目的。从政道德法律不仅对在职的国家公职人员确定了一系列行为标准,为公职人员保持廉洁奉公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而且对他们离职后有损于政府形象和公众利益的行为也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