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我国的旅游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玉灵 《法学杂志》2005,26(5):92-95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经济产业,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我国旅游立法不甚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回顾分析我国旅游立法的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旅游立法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并且借鉴外国的旅游立法经验,提出了我国旅游法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旅游法制定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法是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基本法,是各类、各级旅游立法的依据。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法制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步骤,更是我国旅游业应对和接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客观需要三个方面来分析旅游法制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法之“人本”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云博 《时代法学》2009,7(4):67-72
我国由于旅游基本法缺位、旅游专项法滞后和地方性旅游立法各异,从而导致目前对旅游者的保护不力,旅游资源不能高效合理规划和开发利用,“人本”思想理念在旅游法律及其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旅游法律所强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原则没有得到有机结合与和谐统一。厘清我国旅游立法的现状,并探讨旅游法律管理行为的不合理之处,意在强调“人本”思想的真实回归和加强系统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理念到制度——我国旅游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红  杨国良 《河北法学》2012,(1):144-145,146,147,148
旅游法理念是旅游法的精神和灵魂,旅游法宗旨是旅游法理念的现实表达,我国旅游法宗旨未能有效表达旅游法理念,反映旅游本质属性。根据公私法划分的理论,旅游基本法不能囊括旅游业所有业务范围,只能调整宏观、纵向的旅游法律关系。学者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旅游合同法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旅行社法、旅游饭店法及地方旅游立法的研究上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旅游法理念是旅游法的精神和灵魂,旅游法宗旨是旅游法理念的现实表达,我国旅游法宗旨未能有效表达旅游法理念,反映旅游本质属性.根据公私法划分的理论,旅游基本法不能囊括旅游业所有业务范围,只能调整宏观、纵向的旅游法律关系.学者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旅游合同法的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旅行社法、旅游饭店法及地方旅游立法的研究上时代性和创新性不足,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2013年10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构建了许多创新的制度,为我国的旅游法系的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一周年之后,法规对旅游业产生了多少的影响是检验《旅游法》立法目的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体现的重要标准之一.该文以遗产旅游地的角度,通过对遗产旅游地在《旅游法》实施前后的状况对比从而概括出《旅游法》的进步之处,并将对于《旅游法》仍未解决的旅游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杨坚 《法制与社会》2010,(10):73-7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国旅游法律的研究,尤其是旅游合同的研究,一直是法学研究领域薄弱的地方。本文以法学理论为指导,在借鉴和比较各国的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对旅游合同主体的违约责任的性质及历史沿革进行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旭 《法制与社会》2014,(16):67+6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随之滋生了一大批相关的"顽疾",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法》,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为立法根本,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为旅游业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旅游合同立法,而国务院颁布的三个旅游法规及其配套规定的效力较低,涉及面较窄,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文提出了对构建我国未来旅游合同立法形式和内容上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祖国大陆《旅游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标志,旅游合同于祖国大陆终于实现了规范化。而将其与1999年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新增有关旅游合同之法规则进行对比,可发现二者在总的立法体例、主要规制的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缔约双方一些具体权利义务的分配上仍有差异。如祖国大陆《旅游法》所规定的旅行社告知义务内容的明文化、因旅游者原因所产生合同解除权的列举式立法、旅游合同违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缓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引入;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规定的旅行社对旅游者购物瑕疵之协助及处理义务。而这些细微的差别也为两岸旅游合同法的相互借鉴与改进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浅析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旅游合同立法,所以学界对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性质有颇多争议,该文将在对已有立法例及学说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去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2.
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特征及其对我国旅游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旅游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日本政府在指导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旅游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特征,不仅制定了对应的旅游政策与实现这些政策目标的计划和方案,而且还适时地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促进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日本旅游法规体系的形成、特征和主要旅游法规的分析,为我国今后旅游立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旅游合同立法,所以学界对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性质有颇多争议,该文将在对已有立法例及学说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去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合同的概念及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4.
旅游是让游客取得精神享受为目的,旅行社的违约势必会造成这种目的的落空。然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并没有认可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为了体现对人的精神利益的全面保护,因此我国立法有必要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纳入到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中。  相似文献   

15.
宋强 《法治研究》2013,(6):79-83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旅游法治环境作为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已日益成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已进行了多年,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良好旅游法治环境的构建涉及立法、执法、司法等系统的协调,涉及司法、旅游行政、工商、城管等多部门合作,我国在构建良好旅游法治环境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在完善立法、规范执法、强化司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生的旅游合同纠纷越来越多,而就目前国内立法的现状来看,旅游合同无法可依的局面使纠纷很难得以顺利解决。本文从法律理论、实践等方面综合阐述了旅游合同立法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目前国内的立法现状,提出了关于我国旅游合同制度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制定旅游基本法之法理求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汤静 《时代法学》2004,2(6):40-45
立法需求来自于现实需要。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国际旅游交往的频繁使得旅游基本法成为现实之需求。旅游基本法缺位我国旅游法律体系的根本缺陷;入世承诺制定旅游基本法的客观要求;制定旅游基本法旅游立法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马志华 《法制与社会》2014,(14):112-1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选择之一。国内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行为不理性、维权不当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旅游立法;旅游企业积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旅游者自身要自觉抵制低价旅游、不从众旅游、选择正规旅行社并与其签订旅游合同,遇到旅游纠纷要合理维权等,做成熟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9.
自1970年订于布鲁塞尔的《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颁布后,制订旅游合同相关立法已成国际趋势。我国目前虽然尚无统一的旅游合同立法,但已拟定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室内稿)》、《绿色民法典草案》都对旅游合同做出了专门的规定,我国统一、系统、详细的旅游合同立法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20.
2013年4月2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旅游法》(以下简称新《旅游法》).新《旅游法》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法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至今,对我国旅游服务行业的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以往任何旅游行政法规相比,新《旅游法》提高了法律对旅游产业的规制层级,有利于更好的保障旅游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旅游法》中对导游从业人员的规定更加具体化,不仅保障了广大导游人员的权益,同时也对其利益做了一定的限制,研究分析旅游法对导游从业人员的影响,将有助于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