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职务经济犯罪概念的分析从目前的有关著述和立法趋势来看,经济刑法的范围太广,有学者将其分为五大类:1.对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生产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2.对国家自然资源管理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3.对商品流通领域有关的经_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4.对国家财政、金融管理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5.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有关的经济犯罪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刑法(见孙国  相似文献   

2.
黄光裕案犯罪主体和被害人身份特殊,涉案人员之广和金额之大实属罕见,对整个行业的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它所带给世人的还有对经济犯罪价值对的崭新思考角度。当人们一直关注经济犯罪的消极作用时,也不得不承认,经济犯罪确实是存在着反向或正向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或发展的变革力。  相似文献   

3.
经济刑法学是当前刑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经济犯罪的概念作为经济刑法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国内外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经济犯罪概念的定义进行论述,并在阐述对经济犯罪中"经济"、"犯罪"的理解和经济犯罪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对经济犯罪概念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职务经济犯罪与行为经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经济犯罪与行为经济原则陈少英,石伟红近年来,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犯罪活动增多,由此导致匍栖于经济犯罪或职务犯罪之中的职务经济犯罪必然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犯罪概念。所谓职务经济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务过程中,为谋求经济利益,利用职务职权之...  相似文献   

5.
应对挑战 在许多人的思维定式里,一提"严打",就是打击治安领域 发生的犯罪,回顾以往的历次"严打",事实的确基本如此。此次 "严打"整治斗争却历史性地拓展了打击范围,尤其引人注目的 是,吞噬国家经济大业的严重经济犯罪,被纳入重点打击对象。 伴随着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的战斗号角,全国 政法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向偷税漏税、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出 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制贩假币、非法买卖外汇等形形色色的 经济犯罪发起了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6.
经济犯罪发案率在我国近几年来呈现出高居不下的趋势,尤其在证券、金融领域的犯罪更是经济犯罪中的热点。本文拟通过对号称"中国证券业头号大案和最大个人经济犯罪案的‘余卉案件’"作出简要介绍,并对其中一些问题点展开探讨,以期通过个案分析探求我国经济犯罪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论职务经济犯罪行为及其调控模式阙贵善所谓职务经济犯罪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为了谋求私利,利用职务之使侵犯国家的管理职能和声誉,损害公私财产所有权或破坏经济管理秩序而触犯刑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作为一种犯罪形态的职务经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按经济业务流程取证经济业务多遵循一定的流程循序进行,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同样,经济犯罪也会经历上述流程,不可避免地遗留相应的痕迹。而这种痕迹多以单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各个环节的经办人员也会知悉相应业务的办理经过,这就使得经济犯罪的证据表现出序列性。另外,经济业务的各个环节总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前手”和“后手”。经济犯罪也具有这一特征。相应地,经济犯罪的证据通常成双成对地出现,从而具有对偶性的特征。在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调查取证也须按经济犯罪的流程进行。首先,搜集的证据要能完整地反映一笔或几笔经济业务的流程。其次,从证据链条中要反映  相似文献   

9.
会计资料的特点使莫符合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经济犯罪由于直接发生在经济活动中或与经济活动相关,因此,会计资料在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的同时、一般也会记载和保存与经济犯罪案件有关的事实,从而形成能够证明经济犯罪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在许多情况下,有关会计资料所记载和反映的事实,是证明经济犯罪行为的重要证据,在经济犯罪案件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师维 《河北法学》2012,30(9):50-55
基于刑法之谦抑性、经济犯罪之独特发生机理、刑罚孤立适用之欠缺,有必要深刻反思我国经济犯罪刑罚规制面临的窘境,正视非刑罚化的理论品格,补充、完善非刑罚化措施之制度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增进经济犯罪防控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经济犯罪刑事政策是有效应对当前经济犯罪高发态势的关键,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厉而不严"的特点,过于依赖刑罚的作用。对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调整应坚持广义的刑事政策观,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经济政策作为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基础,在立法上犯罪化和非犯罪化并重并注重刑罚的轻缓化,在司法上抓大放小。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来,全国公安、检察、法院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依法查处了一批经济犯罪分子,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保卫并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时事今日,仍有不少同志对经济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和予以坚决打击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错误地认为要改革就不能打击经济犯罪,打击经济犯罪就会束缚改革。这是因为他们中有的人只习惯于用党纪、政纪或经济的处罚来处理经济罪犯,而不习惯或不愿意运用法律武器与经济犯罪分子作斗争,在司法队伍内部,也有些同志,没有把精力首先用在打击经济犯罪上,程度不同地影响到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为了正确地认识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重要性,以便更有力地打击经济犯罪分子。我们有必要重温《邓小平文选》中关于打击经济犯罪的一系列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交往日趋频繁,经济犯罪活动日益猖撅,为适应打击经济犯罪的客观需要,刑法学理论已侧重于经济犯罪的研究.由于我国已在立法上对法人这一经济犯罪主体的认可,法人经济犯罪问题便成了经济犯罪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明确什么是法人经济犯罪,如何认定法人经济犯罪以及怎样惩处法人经济犯罪,这对于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1.经济刑事立法不能与打击经济犯罪同步协调发展,缺乏适时性。随着新型经济关系的不断涌现,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新的经济犯罪现象和类型。如"官倒"、"法人犯罪"、"行业犯罪"、破坏国家资源方面的犯罪,污染食品、环境的犯罪,侵吞私营企业和承包经营企业财产的犯罪,破产诈欺、贷款诈欺、保险诈欺方面的犯罪,哄抬物价、坑害消费者利益方面的犯罪等。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刑法尚无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5.
"生民"具三层含义,即初生之民、生民之道以及为天地所生之民."民"观决定"治"观,对治理对象的不同认识,决定了治理的不同模式.对"生民"的治理必须合乎生生之道,体现为不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生民经济"和不同于民本论的"生民论".重提"生民",是为了探讨中国传统政治的多重内涵以及"人民"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人民"再度回到今天中国政治生活的中心,是在革命与文明的关系格局中对隐藏于历史深处的生民论的接续.  相似文献   

16.
第一,完善经济刑事立法和法律解释,规范经济活动,这是经济犯罪法律预防的根本性内容。进一步完善经济刑事法律,使之更实用、更合理,更能有力地防治经济犯罪,减少和消除犯罪分子所能利用的立法空隙。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经济犯罪的发展态势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一问题,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际部门的热切关注.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犯罪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犯罪将会变得越严重,即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发达程度成比.这种观点又称作“必然说”.另一种观点是“阵痛说”或称“代价说”,即经  相似文献   

18.
<正> 应中央政法委员会之邀请,我们于今年七月初南下杭州、温州、乐清等地调研,先后召开六个座谈会并查阅收集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从理论上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商品经济与经济犯罪 8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商品经济异常活跃,尤以乡镇、集体企业为最.与此同时,经济犯罪案件迅速增长.浙江省1986年至1990年审理的经济犯罪案件分别为:1792件,1135件,1286  相似文献   

19.
NGO在中国的发展已成涌泉之势,但是对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却很少.本文试从分析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特点入手,从法律角度出发,讨论如何约束NC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经济权利进行救济,须重构防范与保全结合型的财产控制机制、建构特殊类型案件民事救济程序独立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破解民事赔偿判决执行难、构建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被害人救济三元刑事诉讼模式、建立"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