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法律是否必须接受道德评价的问题,历来争论无休。在此,正义是法律与道德两者均关涉的问题,然而对正义的解读本身也是存在问题的。与此同时,法律本身是社会现实问题,事实上,法律完全可以是价值中立、价值无涉的,即法律完全可以是非道德性的现实存在,法律并非必须要接受道德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其存在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法的价值依托于价值的内在界定,离不开与道德的比较。法的价值有多种内涵,并且有多种划分标准,其中形式价值、目的价值、评判标准是较为有意义的学术研究视角,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道德效益是指道德调整社会生活的实际状态或结果与社会道德目的或道德理想之间的重合程度。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决定着该社会的伦理文化精神、道德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行为主体道德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状况以及道德结构,从而对道德效益的实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形态转型时期,各种道德目的、道德价值评价标准以及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存在,无疑将影响到道德效益的实现。因之,科学地解决这一系列矛盾以提高道德建设的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追求道德自由是道德主体实现精神超越、完善自身道德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于道德个体的客观要求。道德自由具有五方面特质:理性、超越性、独立性与共在性并存、自我决定性和实践性。本文将从揭示道德自由特质出发,来阐释道德自由对于道德主体及德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刚 《法制与社会》2010,(6):180-181
高校道德生活的直接目的在于能以此形成受教育者健康的道德价值体系,以及内化为个人品德规范的道德人格。本文从高校道德生活的解析出发,探讨了高校道德生活中大学生各种伦理表现,以此提出在此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道德价值的内涵以及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6.
何海丽 《法制与经济》2008,(14):112-114
追求道德自由是道德主体实现精神超越、完善自身道德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对于道德个体的客观要求。道德自由具有五方面特质:理性、超越性、独立性与共在性并存、自我决定性和实践性。本文将从揭示道德自由特质出发,来阐释道德自由对于道德主体及德育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权利的正当性首先和主要是一种合乎道德的正当性 ,能够从伦理上加以分析。在现代社会中 ,法定权利是主要的权利存在形式 ,通过对法定权利存在的原因、法定权利的内容、法定权利的作用等进行一种伦理分析 ,可以发现法定权利 ,进而可以说权利存在道德价值和伦理基础并且可以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由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性,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以法律作为自身保障机制的特点所构成。道德法律化的范围就是将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当道德的价值表现为对行为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时,则道德不能被法律化;道德规范体系中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也不能被法律化,这是道德法律化的限度所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道德表现方式实现了从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显性为主要特征向隐性与显性相结合、以隐性为主要特征的转换,人们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选择隐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和在重大事件等特殊情况下选择显性化的道德表现方式,是隐性表现方式与显性表现方式相结合的基本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人的精神本质、中国人的基本道德质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人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而已.人们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关联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行为之动机正当性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合法性原则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而哈特通常被认为对此提出了"工具性的反对意见",即这些原则并不具有道德价值,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从如何更好地遵守法律以指导行为的反思中派生出来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讲,这种传统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哈特从未将其关于合法性原则之工具性论证理解为对其内在道德价值的否弃。  相似文献   

11.
培育罪犯高尚的道德人格不仅是监狱文化的价值追求,也是监狱文化真正成为改造罪犯内在动力的保证。培育和塑造服刑罪犯的道德人格,既要努为构建先进的监狱文化,增强罪犯的道德情感,强化罪犯的道德责任;又要通过制度创新,维护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罪犯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法律道德主义者认为国家对道德事务享有判断权,并且在必要时为了保护社会可以动用法律限制公民的道德自由。然而该理论却无法回应"道德民粹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法律道德主义理论尽管精致,但仍然面临着"帕累托挑战"和"权衡难题"。有关法律道德主义的主要争议并不在于道德是否能够入法,而在于其入法的限度和具体方式。中国的立法、执法及司法的各阶段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法律道德主义形态,隐藏于其背后的"道德的法律强制"值得警惕,我们无法一劳永逸地确定出一条自由社会的道德底线,而注重各种价值之间的权衡却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判决结果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学生对当今社会优质道德资源的认知状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采用自编的道德模范和最美现象调查问卷对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优质道德资源之"道德模范和最美现象"的关注了解不够广泛和深入;但他们比较认同当代社会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的行为价值,而且比较期望高校宣传和推广道德模范和最美人物及其事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借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当今社会优质道德资源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15.
朱军 《广东法学》2008,(3):42-47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从事实层面上看,正是“道德法律化”对“法的法律化”的误解,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6.
韦喆 《法制与经济》2009,(14):102-103,105
人们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危机意识,但对现实中的道德危机却没有足够的认识。要从容面对危机,经济和道德的建设一样重要。因此在用积极的经济方式来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道德建设在应对危机中的重要作用,而更应该从道德层面对危机进行反思,从增强道德危机意识,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建立道德评估体系加大道德约束力等方面加快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朱军  谢芳 《法制与经济》2008,(12):118-119,122
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主张混淆了道德与法律的本质区别,在逻辑前提、价值定位上存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许霆案中“道德法律化”的判决结果从价值层面上看,这一命题隐含着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对社会道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法治的核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8.
司法伦理是一门探讨法官道德责任义务的学科。法官只有具备了美德才具有道德价值。司法伦理掌握司法本身的道德性及其理性价值、伦理关系和伦理评价,是对司法、文化与法官间的协作以及一系列共同、基本的伦理价值、规范及态度之基础的寻求和建构。司法公正既意味着维护公义也意味着“善”。对于法官的道德要求,就其形式而言,都试图将法官塑造成为比现状更加完美。司法的本体世界就是一个道德世界,是法官所从属的真正在职业精神上自觉的世界。法官生活的道德标准惟有借助于司法伦理才能形成,司法伦理的目的是为法官自身建构一个与其职业相关联的秩序。  相似文献   

19.
宋珍珍 《法制与社会》2014,(8):277-278,280
近些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地沟油、毒大米、"三鹿奶"事件、皮革奶、白酒塑化剂事件到如今的恒天然毒奶粉事件等等。我们不禁要质问食品生产商缘何置国家的法律与道德底线于不顾。本文试从理论法学角度思考辨析:食品安全是人权价值的核心,而人权价值是法的价值的首要追求。通过论证法治选择德治的必然性,法的价值追求与道德价值追求的相合性问题来讨论从一定层面上解决法的局限性问题。以此为基点从而为全面实现法的价值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一夜蹿红”现象近年来十分普遍,这是网络低俗炒作的结果.网络低俗炒作现象不是偶然的,是很多因素整合在一起的产物,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负面效果带来的文化失范和道德失范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对其进行社会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