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利腐败"已经成为一些垄断行业中习以为常并且根深蒂固的现象,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名词,在本质上,"福利腐败"就是行政垄断衍生出的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其对社会产生众多的危害和影响,必须对其予以规制,而治理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垄断行业的"高福利"问题也呈现出恶化的趋势。"福利腐败"更是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福利腐败是经济转型时期的消极现象,这一现象一旦被忽视,它将如同一颗依附于体制的"毒瘤",逐渐地侵蚀体制的肌体。福利腐败问题如此严重,已不仅是经济体制不健全的问题,而是表现为垄断行业滥用公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权力犯罪问题。本文首先对福利腐败的现状及社会危害性进行了阐述,其后结合刑法分则中相应罪名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了这一现象趋于犯罪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对公共利益进行深入的研究,认为公共利益由公共财富和公共福利两个部分构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应该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社会治理要格外重视处理公共利益中的社会公共福利与个人福利的关系;实现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共同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5.
腐败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界定。在通常观念里,任人惟亲,是腐败;公款消费,是腐败;权钱交易,更是腐败;有人说,腐败是公共权力机制的瘟疫,腐败是社会肌体的毒瘤,还有人说腐败是国际社会的公害。也正因如此,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都纷纷从各个侧面探究腐败内涵,研析腐败的根源,寻求预防和  相似文献   

6.
腐败行为,其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是公共权力的商品化。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并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它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进步的陷阱,腐败现象泛滥会导致社会长期处于紊乱、停滞、低效的状态,危及执政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故在各种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荫庇腐败现象在新时期有抬头和泛滥之势,荫庇腐败的实质是某些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利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损害公共利益。它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阻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危害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8.
腐败概念的泛化已非一朝一夕了。很早以前,就有学者指出,腐败的概念在中国用得过频过滥,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但是,腐败概念泛化的现象并没有因此有所削减,现如今,什么教育腐败、足球腐败、司法腐败、吏治腐败、学术腐败、医疗腐败、新闻腐败等等提法,满目皆是,似乎我们生活在一个以腐败为主导的社会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腐败时,多是取其政治意义。也就是说,在我国,腐败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政治概念而存在的。通常,我们把这个概念定义为“利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这个概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滥用公共权…  相似文献   

9.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4,(11):26-27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自曝家丑"时称,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这是治理腐败进入科研领域的重要信号。要治理科研腐败,就要懂得什么是科研腐败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预防和惩治科研腐败。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及其作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区分为政治领域腐败、经济领域腐败和社会领域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指公共权力部门的腐败,经济领域腐败主要是指企业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主要是指非政府领域腐败,也叫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如从社会权力机制而言,是权力滥用的表现;从社会伦理环境而言,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恶果。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福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争议的重要议题。适度而周全的社会福利,对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现代政府都必须具备福利和再分配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大多都形成了关于政府福利责任和福利功能的共识,进而推动了福利国家的发展。不过,福利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遭遇危机,战后福利共识瓦解,但由此也催生了福利国家和社会政策研究的新领域:福利态度调查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社会》2006,(9):8-9
"垄断福利"说到底,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占有的"福利",这种垄断企业的高福利,实质是把较高的生产成本转嫁给社会,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共福利."垄断福利"无偿地任意使用了公共资源,不可能为公众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严重影响垄断行业的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立虎 《检察风云》2004,(22):44-45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认为,腐败破坏公共机构的合法性,危害社会稳定和安全,破坏民主价值观,损害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下,腐败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因此开展国际合作预防和控制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腐败,其原初的含义是有机物的腐烂、变质。在社会生活中,腐败一般指的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国家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所掌握的公共权力,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私人利益,进而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权力腐败。在经济领域,常常表现为公共权力与私人经济行为相结合,排斥压制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获得超额的市场利润。因此,腐败总是与权力、利益相联系的。权力腐败的过程,也就是公共权力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食品、药物及环境等涉及公共福利领域的安全,美国法院发展并确立严格刑事责任制度,该制度包括公共福利犯罪原则和有责任的公司管理人员原则。确立环境严格刑事责任的目的是确保刑法在保护环境和促进环境法遵守方面的效率。公共福利犯罪原则和有责任的公司管理人员原则减轻了美国起诉部门的证明责任,降低了司法成本,同时提高了犯罪的成本,增强了刑法的威慑力。这体现了美国环境刑事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利益保护优先和效率优先。  相似文献   

15.
现代政府的职责和功能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具有纯公共产品的特征,主要应该由国家来提供。在社会救助法制建设中,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责尤为明显。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必须以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缓和社会矛盾、增进公民福利为主要职责。因此,政府的责任表现、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反腐     
腐败是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这种社会现象本身有它文化的渊源,但是也和迅速现代化有关。S.亨廷顿指出:现代化涉及基本价值观的各种转变。随着社会财富和权力的增加,资源分散、利益分化,需求多样的分层社会正在我国逐步形成,迫切需要代表公平正义的公权力来重新整合资源、协调利益和满足极大部分人的公共需求。所以现代化也意味着对世风的根本转变和对公权力合理使用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腐败(Politial Corruption),在行政管理领域里,一般是指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和权力谋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腐败现象,从政治社会产生起,一直是政治社会的一大病态和政治公害.在我国,腐败是长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毒瘤,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1993年8月,党中央作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决定.至今,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很大进展,收到一定的成效.但同时必须清楚看到,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试析垄断行业“福利腐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平  袁辉 《行政与法》2007,(5):37-39
“福利腐败”的本质是一种集体特权腐败,它的蔓延和扩散,隐含着许多危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行业垄断,不透明所致。因此,消除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打破垄断,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行业实行内外监管,健全法制,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20.
腐败,通常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的“私”分为个体和集体、小团体两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腐败行为的主体有两种: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机构中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利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集体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