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北戴河属河北省秦皇岛市管辖。它南临渤海,东与秦皇岛港相邻,总面积为64.1平方公里,人口五万多。从北京向东乘二个半小时的火车即可到达北戴河。北戴河海滨盛夏日平均气温为24℃,森林覆盖率为54%,阳光充定,是兰今世界上海洋旅游不可多得的绿洲。1979年这里正式对中外游客开放,1982年,被国家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鸽子窝公园是北戴河一景。这里崖高海阔是看海上日出的绝妙之处。即使在涨潮之时,岸边海水深度也只有半米,是老少皆宜的玩处;1954年,毛泽东主席到此一游,在雨中写下为中国尽人皆知的词《北戴河》。联峰山是…  相似文献   

2.
沈同 《人民公安》2008,(2):50-53
这才算得上是大风大浪嘛,正好斗它一斗!毛主席喜爱北戴河,他说过,北戴河的空气、阳光和大海,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最是吸引人。毛主席喜欢在新鲜的空气里散步,喜欢晒太阳,特别喜欢游泳。因此,有时到了暑期,常和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到北戴河,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消暑,承受着大自然的赐予。  相似文献   

3.
回忆毛主席     
诞生在一百年前的毛泽东,是本世纪改变世界面貌的一位主要人物;如果没有他及其人民的努力,或许就不会诞生拥有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新中国。我有幸同他结识,在这里向我们杂志的读者讲述一些对他的回忆。顺便提一句,毛泽东为了提高他的英语,也是我刊的读者之一。他虽然不能说英语,但能阅读。他是一位游泳好手,在北戴河海滨休养时,为了不浪费时间,喜欢仰躺在水面上浏览我们的杂志。但他并不把我们的杂志仅仅当作一种语言课本,他在1958年对我刊的内容赞扬道:“《中国建设》(我刊当时的名称)用事实说话,对外宣传就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向:江青不喜欢常住北京,喜欢到处走一走。阎:是的,江青每年都要在外地住上半年,甚至七八个月。一般是每年国庆节后就到广州去了,住一段,再到杭州、上海,五六月才回北京;住不久,又去北戴河。反正,她像候鸟一样,几乎年年如此。  相似文献   

5.
秦俊勇  陈峰 《小康》2004,(6):16-17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 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954年夏天,毛泽东在北戴河赋 《浪淘沙》词一首,概括秦皇岛的沧桑 巨变,感叹人世变迁。这座以中国第一 个皇帝命名的城市,从此更增添了几 分迷人的色彩。然而50年后,秦皇岛市 的发展趋势似乎让当地人颇有些失落。 正如一位市民所质疑的那样:秦 皇岛市拥有独到的区位优势,北戴河 又带来别人羡慕的政治光环,作为最 早改革开放的港口城市,为什么这么 多年没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唐山、青  相似文献   

6.
引子:“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是1965年5月毛泽东主席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的一句。细想一下,从1977年到2009年,本人来民政厅工作也有30多年了,很多过去发生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人们都说,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过去,这不假。将过去有趣的、现在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记录下来,其实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1960年4月中旬,李先念应约到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笑着对李说:“杞国人来了,请坐下。”“杞人忧天”是比喻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毛泽东何以把李先念比喻为“杞国人”,这里有一段什么样的故事? 【“大跃进”后的粮食生产状况】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当年8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北戴河会议)公报称,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崇拜的领袖毛泽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人在后面添上一句,变成了“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到过北京的游客都知道,烤鸭是北京最受推崇的“大餐”。  相似文献   

9.
1934年夏,毛泽东有《清平乐·会昌》词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处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对自己诗词批注时,在这首词“踏遍青山人未老”一句下写道:“一九三四年...  相似文献   

10.
东方巨人的魄力青年毛泽东为何不留学?任武雄到国外去留学打工,几十年前就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无数人在欧洲战场上丧生,法国等国家缺乏劳动力,于是华法教育会的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提倡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勤工就是勤“打工”,俭学就是过着俭朴的读书生活。那时,毛泽东和他的挚友蔡和森等就在他们所组织的新民学会内响应。他们认为赴法国勤工俭学,到国外去可以开阔视野,吸收世界上有益的新思潮和科学技术,又可以通过半工半读,培养自食其力的能力.对闭塞的中国,对求学无门求业无路的青年来说是个佳音。于是他们从1918年开始就积极酝酿,推动青年到北京、保定等地的留法预备班学习法文,准备出国。毛泽东又多次到上海欢送青年到法国去,然而地自己却没有去。这是为什么?一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外国学者说:因为毛泽东没有学好外语,所以他后来始终没有去。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当时到外国去的青年,并不都是学好了外语才去的,大多数人是到国外才学好外语的。那么,青年毛泽东为什么没有到外国去留学呢?青年毛泽东未将赴法勤工俭学视为青年的唯一去向,他认为要根据各人的特长和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出国。他在1918年一开始推动青年赴法留学时,就劝新民学会会员罗学  相似文献   

11.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正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一代开国元勋和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等国人皆知的英雄人物,还有伟大的各族劳动人民共同开创了新中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辉煌发展的六十年。这60年间,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唱响不同年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牛放 《福建乡土》2012,(6):8-11,1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毛泽东,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这首《东方红》歌曲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可以用家喻户晓这个成语来说明,而不是来形容。这首歌曲从延安唱到北京,又从北京唱到全国,普及率之高,风靡速度之快,传唱人数之多,流行时间之久长,超过任何一首歌曲。那个年代的《东方红》令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驻跸于此,秦皇岛因此而得名。1954年,毛泽东的著名词章《浪淘沙·北戴河》,使秦皇岛这座滨海城市名扬四海。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这里又催生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一个充满生机和潜力的秦皇岛开发区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4):52-52
1958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南宁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一开始就批评“反冒进”使6亿人民泄了气,接着他又说:“1955年夏季,北戴河会议‘冒进',想把钢搞到1500万吨,1956年夏季北戴河开会‘反冒进'.  相似文献   

15.
忆毛泽东同我的几次交谈周谷城毛泽东说“邓演达先生这个人很好,我喜欢这个人”毛主席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对百家争鸣的倡导,以及他学识的渊博,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真理被接受要有一个过程有一次,主席坐在中南海露天游泳池旁的布棚下,把我召去。我刚到,主席...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民主党派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庚,他为探索救国之路,提出过“乡村建设理论”。毛泽东评价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从延安窑洞到北京中南海,梁漱溟作为座上宾,与毛泽东有过久远而频繁的交往。1950年1月,梁漱溟应毛泽东、周恩来之邀,离开重庆,经由武汉到达北京。其时毛泽东、周恩来皆在莫斯科。3月1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由莫斯科返抵北京,许多人到火车站迎接。统战部把梁漱溟排在迎候队伍中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头一个。毛泽东下火车后,立刻发现了他,并大声说:“梁先生,您也到了北…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01,(11):46-46
1964年3月18日,毛泽东致函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高亨云:“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高亨,1900年生,吉林双城人,文字学家。毛信中的“高文典册”当是对高亨所寄的书的称赞;对高所寄的词则未加评论。按,《文史哲》杂志1964年第1期发表毛泽东建国后写的十首诗词时,配发了一组“笔谈学习毛主席诗词十首”的文章和诗词。其中有高亨的一首《水调歌头》:  相似文献   

18.
1962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批评了"包产到户",指责这是分田单干,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随后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包产到户"成为提出这一方针的导火索.我的父亲田家英也因在这年7月湖南农村调查后,以主席秘书的身份向毛泽东直言包产到户的主张,从此失去毛泽东的信任,成为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9.
余峰,男,28岁,江西宜春人,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营业代表。 以余峰的经历来说,相对于一些人,运气挺好;虽然他很谦虚,只是说今天中午不但吃得饱,而且吃的是合口味的湖南菜,所以心情不错,所以─—他的故事由他来说─—在江西读的大学,199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大兴,喜欢北方宽阔的平原和高高的白杨树,在单位有脾气特别投缘的朋友;干了三年之后,有一次陪同屋的男孩去国展的招聘会,被热闹的气氛感染,于是也就在某展台借了支笔填了几份申请表格,与现在干的这家公司一接触,两下里都“一见倾心”,前不久还当选…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离开崇山峻岭的西柏坡,前往繁华的古都北京筹备建国大业时,曾意味深长地比喻为“进京赶考”。在这之前,毛泽东还举了另一个“进京赶考”的例子,那就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一六四四年,他轰轰烈烈带着自己的义军弟兄进入北京,仅仅潇洒快活了一个月,便凄凄惨惨地败走西安,交了一份白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